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23 道试题
23-24高二上·全国·课前预习
1 . 2022年中共二十大以来
(1)背景: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2)政策理念:
①四个反对: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____________;反对______;反对干涉别     国内政;反对搞双重标准。
②一个宗旨:中国始终坚持____________③一个价值: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
2023-10-17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导学案)-【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2 . 1942年,苏联东部的粮食播种面积比1940年增加了2.3亿公亩,其中远东和中亚增长最快,分别提高了30%和20%,远东和西伯利亚的油菜籽种植面积,则依次升高了37%和27%。这种现象的出现(     
A.是特殊背景下经济策略调整的结果B.解决了苏联的粮食危机
C.改变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模式D.打破了西方的经济封锁
2023-07-21更新 | 56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3-24高一上·山东青岛·期中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东汉末年,曹操曾三下求贤令,明确提出“唯才是举”“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的用人思想,指出无论出身背景,凡有才能者均可被录用。这一做法(     
A.使官吏选拔走向制度化B.导致世家大族日渐没落
C.意在纠正察举制的弊端D.旨在恢复社会道德风气
2023-12-04更新 | 105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局属学校、青西、胶州等地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期,奴隶制度逐渐瓦解,新兴的地主阶级逐渐兴起,随之而来的是诸侯国之间的争霸与兼并战争,到战国时期,这一现象愈演愈烈。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需要有识之士为国家的发展出谋划策,于是这些知识分子有了发挥才干的历史舞台。他们大多自成一家,有自己的精髓思想,帮助列国进行改革。周朝以前,学在官府是理所当然的,春秋战国时期,士族阶层的兴起打破了这一局面,各地出现了私学,许多知识分子有了学习的环境和氛围,各流派的思想得以传播,他们广收门徒,著书立说,百家争鸣逐渐产生并发展。

——摘编自谭苏《论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材料二   在治国方略上,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认为道德和礼教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孟子把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孟子认为,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被人民推翻。韩非子认为王权是法律的来源,是君主权力的一部分。道家主张无为,信奉“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认为无为是治国的最高境界。到了封建社会,王朝初期多与民休息,实行无为而治,经济有所恢复后实行积极有为的儒家治国,同时制定法律,规范民众行为。

——摘编自钱崇涛《百家争鸣万流归宗——略论如何正确对待中国古代治国思想(一)》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百家争鸣的认识。
23-24高二上·全国·课前预习
5 . 结合图片和课本,指出二战后社区治理发展的背景、功能、意义。

2023-11-04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8课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教学设计)-【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6 . 清末“新政”
①背景: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中国______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
②内容:政治上减冗衙,修刑律;经济上重工商,振农业;军事上改军制,扩新军;文化上废科举,建学堂,兴留学。
③影响:并未使清政府摆脱内外交困的局面,反而加速了清王朝的_____。客观上有利于_____的传播,有利于_____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社会_____的进程。
2023-09-07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18·纲要上第18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23-24高二上·全国·课前预习
7 . 中古后期至近代早期,官员任用的弊端
时期社会背景官员任用方式官员任用特点(弊端)
中古时期(1)西欧形成以封君、封臣为基本特征的封建制度;
(2)王权与基督教会长期并立
西欧社会管理主要依靠________________
中古后期________逐步扩大,需要处理的事务越来越多实行恩赐官职制:国王挑选亲信处理事务,并赐予他们官职(1)随意性(或缺乏制度化);
(2)私人性(官员只是为国王和显贵服务,类似于仆从)
17~18世纪,
资本主义制度
建立时期
欧美国家逐渐建立起________统治集团将官职作为礼品或商品,私相授受(1)(特点)________掌握着官员的任免权;
(2)(弊端)官职私相授受,导致_______、卖官鬻爵等政治乱象频发
西方内阁制和政党政治形成时期西方内阁制和政党政治逐步形成实行“制”:执政党一般会把官职分给党内同僚(弊端)执政党瓜分国家权力的做法不但造成________泛滥,还严重影响政府工作的________性和________性,降低了行政效率
2023-09-05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导学案)-【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8 . 黄巢起义
(1)背景:藩镇割据、________________,削弱了统治;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负担沉重。
(2)经过:黄巢领导起义;朱温降唐,后灭唐称帝,建立后梁。中国历史进入______时期。
2023-08-12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06·纲要上第06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代更名田的前身是明代藩王、勋戚的田产。经过战火,明代“宗室故绝,而房地故在”,于是,自顺治元年起,清政府便对这部分明废藩遗产进行清查。但是这些田地正式改为“更名由”则是始于康熙八年。《清康熙实录》中有相关记载“免其变价,给予原种之人”“与民田一例纳粮”。由此可见,原属于明代藩王的被清政府掌握的土地,已经交由民众种植,并且与普通民田同等纳税,虽然由官田变为真正的民田还需要一定的过程,但是耕种“更名田”的民众并未受到更多的剥削,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摘编自陈支平《清初更名田立法考实》


(1)根据材料,概括清代推行“更名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清代推行“更名田”的历史背景,并说明理由。
10 . 2008年2月,印度巴特那市举办了一次学术会议,名为“应对学术依附:如何做?”会上,来自亚非拉的25位学者一致认为:学术依附不仅是前殖民地国家的遗留问题,更是西方国家对社会科学知识流动进行控制和影响的结果。这次会议的背景是(     
A.文化民族主义的出现B.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C.西方社会的迅速衰落D.全球化中世界发展的不平衡
2023-07-21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