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47 道试题
1 . 有日本学者认为,“(幕府统治时期)实行礼教文化政治的目的是,按照儒教的政治理想教化人民,以保持社会秩序的稳定。”这反映了(     )
A.日本对儒教全盘吸收B.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
C.中日文化的深度关联D.阳明心学对日本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877 年,张之洞、盛宣怀等在筹备中国通商银行期间曾强调:“他族视中国强弱者,以学堂、矿务、铁路、银行为根本,船坚炮利犹其次也。”由此可见,筹建该银行旨在(     
A.掌控国家的经济命脉B.增强国家经济实力
C.抵制列强的资本输出D.推动政府全面改革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有多方面内容。孔子主张“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颜渊》中说:“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孟子·梁惠王下》中最早提出“忧民”,“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荀子·大略》中说:“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唐太宗李世民专门写了《民可畏论》,强调国家的安危、存亡、兴衰、功业,均取决于人民。苏轼在《上神宗皇帝书》中说:“未论行事之是非,先观众心之向背。”朱熹说:“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

——摘编自张弓《民本思想促进中华文明发展》

材料二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王韬等人关于民的观念呈现出新的气息。王韬提出:“故今日我国之急务,其先在治民,其次在治兵,而总其纲领,则在储材。诚以有形之仿效,固不如无形之鼓舞也;局厂之炉锤,固不如人心之机器也。”“治民之要,在乎因民之利而导之,顺民之志而通之。”王韬认为中国取士的方法必须改变,取士之法不变则无法产生真正的人才,必须改革学校制度,重视实学和政学。他把西方的君民共治看作国家富强的根本原因,因此他提出,中国要富强、要救贫,就必须开议院以通下情。

——摘编自韩丽雯《近代中国民本思想演变的机缘和桥梁——以王韬为例的思想史解读》

材料三

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发展。“以民为本”是孙中山一贯的主张。从同盟会成立乃至在1924年国民党一大上改组国民党,其理论和实践活动无不体现着他对传统民本思想的发展。

——摘编自肖飞《孙中山民本思想探析》等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相比,王韬关于“民”的观念的新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形成的有利条件。
(3)材料三展示了孙中山将传统民本思想发展为民主思想的历史逻辑。根据材料三,简述这一历史逻辑的史实依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媒介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使得文化流动范围覆盖全球,形成了一个持续的文化互动网络。不同地区的文化通过电视、电影及广播等媒介的传播几乎达到了全球同步。这说明(     
A.世界文化传播方式受科技发展影响B.信息技术革命维护全球文化多样性
C.新媒体主导着区域间文化传播网络D.科学理论创新与文化传播良性互动
5 . 2024年2月2日至4月14日,辽宁省博物馆为观众奉上《飞龙在天——甲辰龙年生肖文物展》,用精美的龙文物来阐释龙文化的内涵。也希望通过此展览能激发观众作为“龙的传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传播龙文化,传承龙精神。这说明博物馆(     )
A.全方位向公众普及自然领域知识B.是沟通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C.承载着弘扬优秀中华文化的功能D.成为进行国民教育最有效的场所
6 . 如图是1927—1945年中共根据地及工作重要据点的分区示意图。据此可知(     

A.地区差异影响革命策略的选择B.革命发展严重依赖铁路建设
C.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形成D.革命重心由西北向东南转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军鞋是官兵裹足御寒、行军战斗的基本军需物资。如表可用于证明在解放战争期间(     
华北解放区供给华东、中原、西北野战军军鞋数量统计表(1947—1948)
军队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西北野战军
年份1947年1948年1947年1948年1947年
数量(双)53660978960223429161919578
总计1523756
A.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重要作用B.土地革命运动成效显著
C.解放区的经济形势逐渐恶化D.践行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夏衍(1900-1995年),中国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文艺评论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以下是夏衍1949年前的简历。

190010月,生于浙江省杭县(今浙江杭州)。

1906年,入私塾,习读《三字经》《论语》。

1908年春,入杭州正蒙小学二年级,开始学习新式教科书,两年后退学在家自修。

1915年,入浙江甲种工业学校。

1919年,在家乡参加“五四”运动,创办进步刊物《双十》(第2期改为《浙江新潮》)。

1920年,赴日本留学,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19212月,考入日本九州明治专门学校电机专业。

1924年,加入中国国民党,担任国民党驻日总支部常委兼组织部部长。

1925年底,获得工学学士学位,担任国民党驻日支部常委兼组织部部长。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工人运动及翻译工作。

1929年,组织上海艺术社,开展无产阶级戏剧活动。

1930年,加入“左联”,当选为“左联”执委。

1933年后,任中共上海文委成员、电影组组长,为中国进步电影的开拓者、领导者。创作电影剧本《狂流》等4部及报告文学《包身工》。

1937年后,在上海、广州、桂林、香港主办《救亡日报》《华商报》,后到重庆,辗转开展救亡运动。

1944年后,主持大后方的文化运动,曾任《新华日报》代总编。

——根据自陈坚、陈奇佳《夏衍传》整理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夏衍的道路选择”写一则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6-03更新 | 126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二〇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十次质量监测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据如表可知,两汉时期(     
两汉时期史学领域代表性成就
著作作者中国史学地位史学家对其评价
《史记》西汉·司马迁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班固:“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汉书》东汉·班固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郑樵:“断代为书,是致周秦不相因”
《汉纪》东汉·荀悦开创编年断代史体例顾炎武:“以前人之书改窜而为自作”
《东观汉纪》东汉官修第一部官修史书范晔:“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
A.重视历史文化传承B.官修史书居于主导
C.文化氛围自由宽松D.史书价值总体不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尼赫鲁曾评价甘地说:“甘地第一次踏进国民大会党,就立刻把它的党章完全改变了,他把它变得民主化……现在国民大会党开始像一个掺杂有强大的中产阶级成分的庞大的农民组织,这种农民性质还在增强,产业工人也进来了”。尼赫鲁旨在强调甘地(     
A.扩大了国大党的群众基础B.改变了国大党的政党性质
C.背离了提拉克的斗争策略D.赢得了社会各阶层的支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