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太平军从湖北进军南京的路上,“不信诸神及浮屠氏,遇寺观辄火之,目为妖庙”。占领南京后,实行严格的出版管制,一切“妖书邪说”均不得买卖藏读,同时大量印刷《天条书》等书籍,要求官民仔细阅读。太平天国的这一做法旨在(     
A.满足民众的反封建需求B.践行新的文化政策
C.强化对民众的思想控制D.破除宗教神学束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鲁文公四年(前623年),卫国的宁武子到鲁国聘问,文公为他赋《湛露》,宁武子不辞谢也不赋诗作答,反而对文公曰:“昔诸侯朝正于王,王宴乐之,于是乎赋《湛露》,则天子当阳(对着太阳,南面而治),诸侯用命(效劳听命)也。”这反映出当时(     
A.外交礼仪受国家实力影响B.礼乐观念仍具现实影响力
C.士阶层文化素养普遍较高D.治国理念愈加注重务实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发现的大批铸于7世纪至11世纪的穆斯林硬币,证实了穆斯林商人同北方国家的贸易。如此广阔的贸易交流,促进了银行业的高速发展,结果各主要城市都设有分行,在巴格达开的支票,可以在摩洛哥兑现。”材料反映了(     
A.法兰克王国金融发达B.拜占庭帝国贸易范围已达北欧
C.阿拉伯帝国商业繁荣D.奥斯曼帝国扩张促进经济发展
4 . 1954年,美国、苏联、英国等50个国家在荷兰海牙签署《关于发生武装冲突时保护文化财产的公约》,承诺尊重缔约各方领土内具有重大意义的建筑、艺术品或历史上有价值的纪念物等文化财产,不对其实施任何报复行为。这一公约(       
A.目的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B.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C.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D.发展了国际的司法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杭州贡院附近的书商异常活跃,“已开设五十余家,兹又续开二十余铺”,所售书籍除《廿四史《九通》《纲鉴》等,《原富》《国富论》《天演论》等也成为书店畅销书。《新民丛报》(梁启超于1902年创办)等新报刊也被学子“一时竞购,大有洛阳纸贵之象”。该材料反映出(     
A.维新变法运动后续影响深远B.新政教育体制改革新旧交织
C.科举取仕具有一定的务实性D.进步力量开始主导文教事业
6 . 二战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一半国家将殖民资产变成了国营事业,在银行、交通运输等领域增强了国有成分。同时,鼓励和保护私人资本,积极引进外资,逐渐形成以私有经济为主的混合经济制度,经济实现了较快增长。材料表明,战后非洲(     
A.探索适合国情发展道路B.各国经济相互依存
C.努力构建社会保障体系D.殖民体系彻底崩溃
7 . 据研究表明,甲骨文卜辞中出现的贞人“何”“大”等原本是殷人之外的族邦。殷商建立后,商王则让他们加入朝廷中职务重要的占卜官——贞人的行列。这表明殷商王朝(       
A.通过分封扩大了疆域B.利用祭祀来统合族群
C.王权与外来神权结合D.官僚政治渐趋于成熟
8 . 质日是秦至汉初间要记录公私事务的一类文献。睡虎地汉简《质日》记录了越人(人名)担任安陆县官佐期间县内官蜀及乡亭吏员的任职情况,记录还多有与“田”相关的事务,还有较多关系到国家对民众赋役的掌握和管理的“算”与“定算”的记载。这些发现可用于研究秦汉时期(     
A.官员选拔与管理机制B.民族关系与边疆治理
C.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户籍制度与赋役征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下图为古籍中有关中国农业起源传说的不同记载。这些记载可用来例证 ”(     
“神农氏……始教天下耕种五谷,以省杀生”
“昔烈山氏(炎帝)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殖百谷百蔬”
“(黄帝)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
“后稷(周人始祖,名弃)教民稼穑”
A.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性B.中华文明起源的本土性
C.史前学术领域的包容性D.早期文明发展的渐进性
10 .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注:“二年”指吕后二年,即公元前186年)规定,在干道上每隔十里设置的“邮”,是由十二个邮人之家组成的小型聚落,在从事耕作的同时,轮流当班负责文书传递。邮人随时待命,收到中央政府发出的重要文书和紧急文书后立即以步行方式传递至下一站。据此可知(     
A.文书行政有利于社会治理B.邮驿制度加强了边疆控制
C.人口迁移推动了经济发展D.干道建设增加了财政负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