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4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为唐初莫高窟壁画《张骞出使西域图》,展现了“汉武帝(前131年—前87年在位)部下击败匈奴后带回战利品‘祭天金人’”和“汉宣帝(前74年—前49年在位)不知祭天金人名号故派张骞出使西域问佛”的场景。


《张骞出使西域图》

材料二   中国古代部分朝代时外交往的史实

朝代史实
汉朝张骞出使西域。甘英奉命出使大秦,到达了波斯湾。大秦王安敦派使臣来东汉。
唐朝日本、朝鲜派遣唐使和留学生来唐朝。玄奘西游,鉴真东渡日本,日本高僧空海长安求法。西亚商人在广州、泉州定居。
宋朝高丽政府遣使到宋朝搜求书籍。日僧寂昭、元灯等乘宋商船渡海入宋。明州城出现多处“波斯馆”“清真寺”。印刷术外传朝鲜、日本、印度、阿拉伯、北非和欧洲。广州、泉州城内居住着许多阿拉伯富商。
明朝郑和下西洋,到达亚非各国。华侨开发南洋地区。戚继光抗倭,援助朝鲜抗击日本。利玛窦来华传教,徐光启翻译了利玛窦带来的科学著作。中国人民反对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入侵。政府禁止沿海居民出海贸易。
清(1840年前)郑成功收复台湾。来华的传教士将西方的天文地理数学等介绍到中国也向本国介绍中国社会状况。中国人民抗击沙俄、英国、法国的入侵,仅留广州作为贸易出口。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该幅壁画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各朝代对外政策变化趋势的理解。
2 .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中华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同时,世界其他地区也形成和发展起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古代西亚和北非孕育的两河流域文明和古埃及文明,深刻影响了地中海周边地域。……古典希腊和罗马文化对欧洲产生了深远影响,西欧基督文明在此基础上形成。拜占庭帝国和俄罗斯的文化深受东正教的影响。……因大洋阻隔而与欧亚大陆缺乏交流的美洲独立发展起印第安文化。

——摘选自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1)根据材料及所学,概括古代世界人类文明的特征。
(2)从史学研究的角度,简析文明成果A与D的史学价值。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史料运用时应注意的原则或方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蹴鞠运动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在宋代开展最为广泛的则是“寒食蹴鞠”民俗活动。宋代文人张敦礼的画作《闲庭蹴鞠图》还原了这一民俗活动,该图体现了(     

A.商品经济繁荣的时代风貌B.宋代民众生活的多姿多彩
C.民间体育与艺术审美结合D.文人画创作承载史料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子以《红楼梦》为小说耶?夫福善祸淫,神之司也;劝善惩恶,圣人之教也。……而善恶报施,劝惩垂诫,通其说者,且与神圣同功。”该观点肯定了《红楼梦》具有(       
A.教化百姓功能B.史料研究价值
C.浪漫主义风格D.文学鉴赏价值
2023-09-2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虎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神宗时御史中丞邓绾在上奏中说:“富者所以奉公上而不匮,盖常资之于贫。贫者所以无产业而能生,盖皆资之于富。稼穑耕锄,以有易无,贸易其有余,补救其不足,朝求夕索,春贷秋偿,贫富相资,以养生送死,民之常也。”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69

材料二       富人者,州县之本,上下之所赖也。富人为天子养小民,又供上用,虽厚取赢以自封计其勤劳亦略相当矣。小民之无田者,假田于富人;得田而无为耕,借资于富人;岁时有求于富人;有甚者,庸作奴婢,归于富人;游手末作,俳优伎艺,传食于富人。而又上当输,杂出无数,吏常有非时之责无以应上命,常取具于富人。

     ——【南宋】叶适《水心别集》卷2《民事下》

材料三     两宋与前代相比,呈现出明显的社会流动倾向,主要表现为:政治上,“贱不必不贵”经济上,“贫不必不富”;职业上,“士多出于商”。这种社会流动打破了“士之子恒为农之子恒为农、工之子恒为工、商之予恒为商”的传统四民结构。

       ——摘编自张邦炜《两宋时期的社会流动》


(1)分别阐述每则材料对研究宋代社会流动的价值。
(2)综合上述材料,简述宋代社会流动的影响。
(3)除上述材料之外,研究宋代社会流动还可补充哪些类型或内容的史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宋太宗实录》是北宋史官修撰,完整记载宋太宗一朝22年史事的官方史书。而《续资治通鉴长编》是南宋史学家编撰的一部卷帙浩繁的史学巨著,取材丰富。《实录》最大的史料价值在于原始性,而《长编》的史料价值在于繁复和考异。据此可知(     
A.《实录》的史料价值高于《长编》B.《长编》是二手史料,可信度较低
C.《实录》与《长编》可以相互补充D.《实录》能完全真实反映历史真相
7 . 蒙古自13世纪初崛起之后,先后发动三次西征,对中国,对世界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世界的征服者成吉思汗,他是征服寰宇的展示和世界舞台上敏捷的骑兵,用威严之足登上时运的马镫,用权力之手击打傲慢的君主。她的钢矛上的火花像风一样,把世界上的歹徒从国土上消灭。”

——施都丁:《波斯文<史集·成吉思汗序言>译注》,魏曙光译(注:《史集》是14世纪成吉思汗后裔统治的伊利汗国宰相施都丁主编的世界通史著作)

材料二   “那暴君啊,人家都称他为王中之王,就是成吉思汗呀,就是他逞着豪强,把个雄伟的亚洲变成了一片坟墓……这个专灭人之国,杀人之君的凶汉"

——摘自伏尔泰《中国孤儿(全译本)》,范希衡译(注:《中国孤儿》是1755年伏尔泰改编自元代纪君祥杂剧《赵氏孤儿》的作品,在法国演出后取得了巨大反响)

材料三   蒙古人对贸易的重视在世界历史上的贡献也不应该被忽视。蒙古人不仅鼓励和推动贸易发展,也直接或间接地扶植新产品和新商品……在蒙古人提供的保护之下,商品变得更加便宜,也更加充足……蒙古人在欧亚大陆上的商人及其他旅人的休息之处建起了大量旅店,也设置了巡逻兵,在丝绸之路上维持治安。随着蒙古帝国的崩溃安全性降低,成本提高,导致一些欧洲人开始寻找新的商路。其中之一便是热那亚航海家哥伦布。

——摘编自【美】梅天穆:《世界历史上的蒙古征服》(注:该著作出版于2012年)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二者展现的成吉思汗形象有何不同?
(2)相比材料二,材料三中的西方学术界对蒙古征服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3)如果以“蒙古帝国为中心的世界史”为研究主题,三则材料各自有何史料价值
2023-08-01更新 | 142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某中学老师研究中国赋税制度问题收集了如下材料,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每一次重要的税制改革都是为了把各种各样的赋税归类、统一,简化形式,减轻负担,但是一段时间之后,各种各样的苛捐杂税又重新出现了。如此反复,实际上等于农民的负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一直在加重。举例来说,唐代两税法实行之初,把庸和调合并到田租中,不再征收其他杂税,但是不久各种苛捐杂税就纷纷出炉;宋代更是在两税之外正式加收了身钱;明代中期一条鞭法已将各种杂税合并在一起,征收白银,但是后来又开始征收杂役、新饷、练饷等等,到了明末终于将三饷合并成为固定的税收。这就是著名的“黄宗羲定律”。

——摘编自金开诚《中国古代赋税徭役》

材料二 2005年12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这标志着在我国沿袭两千年之久的田赋的终结。河北农民王三妮铸“告别田赋鼎”以记之,见下图。


(1)分别阐述上述两则材料对研究中国赋税制度的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国赋税制度变化的因素。
(3)除上述材料之外,研究中国赋税制度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
2022-12-26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恩平黄冈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传统观点认为,达·伽马首航所获利润是航行成本的60倍。而今有的学者通过史料查证以及比较当时商品价格,认为去掉远航成本、船员船只损失,实际利润只有成本的6倍左右。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旧有历史研究失去价值B.调查考证难以揭示历史的真相
C.立场差异造成认识不同D.史料的拓展助于形成新的认识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允许传教士前往内地传救:同时,列强政府为加紧侵略大量任用熟悉中国情况的传教士。西方商人为利用传教士刺探经济情报,也对其进行资助。以丁韪良为代表的一部分传教士企图靠影响中国上层来传播基督教。1872年,英国和美国传教士在北京创办了华北地区第一个外国报刊《中西闻见录》。该报从创刊至18758月停刊,共36期,主要用于免费赠送给北京的政府官员。其内容主要与近代科技相关,同时也有大量的国际国内新闻报道。该报虽然发行时间短,发行量也不大,但流传范围很广,影响颇为可观。

材料二   在《中西闻见录》的49篇有关中国的报道中,中国被刻画成一个“病者”形象,而这个“病者”也是一个彻底分裂的“两面派”:一方面,中国是一个贫穷,迁腐、不擅创新、连守旧制的落后者:另一方面,中国国内的一小部分人已经开始承认这个国家处在病态当中的事实,并着手寻医问道,为了让国家摆脱落后挨打的现状而不断地奔波着、努力着。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朱世培《《中西闻见录)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闻见录》创办的背景,并分析其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小部分人“寻医问道”代表的历史事件,并对这一事件进行评价。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