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朝建于五代十国变乱之后,加上与北方少数民族的争战不断,难民较多,需要以社会福利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同时宋朝奉行以文立国的国策,将儒家仁政思想贯彻于一些政策诏令中,重视通过福利救济进行风俗教化,因而,官方善事业比较发达。与前代相比,宋朝的救济对象扩大到了社会各个阶层,政府接照财富的多寡来划分社会阶层,对其中的贫民和穷民进行重点救济。从救济项目上看,宋朝在款突备荒的常平仓和义仓的基础上创立了专门的济贫仓种一一广惠仓,宋朝还创立了多种济贫机构,其职能分工比较明确。有专门济贫的济院,有以收治病人和养老为主的居养院,有总幼的总幼局等,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摘编自赖风林《宋朝政府性社会福利救济》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宋朝的官方慈善事业。(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 . 唐朝德贤孝恭首屈一指的长孙皇后摘录历代巾帼名媛的言行并加以评述,编纂出封建制度下的妇女章程,是为《女则》。唐太宗“令梓行(雕版印行)之”。请你指出《女则》的印行应依次经过
①尚书省
②行中书省
③中书省
④门下省
A.①④③
B.③②①
C.③④①
D.③④①
3 . 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加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A.当前国际关系中仍存在“冷战”行为
B.对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有清楚认识
C.没有认清上合组织“结伴而不结盟”的新特点
D.国际局势紧张,大国对抗日趋激烈
2019-01-30更新 | 163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3-2014年重庆八中高一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4 . 阅读下列关于新中国“前三十年”(1949——1978年)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统计数据看“前三十年”

表一

历史阶段1949—1952年1953—1957年
钢铁产量1952年135万吨1957年535万吨
工业总产值每年涨幅34.8%18%
粮食产量1952年3278亿斤1957年3901亿斤
农业总产值每年涨幅14.1%4.5%

表二

历史阶段1965—1976年总体统计
1949—1978年
国民收入增长倍数1.9倍7.7倍
国民收入每年涨幅6%7.3%
工农业总产值增长倍数2.34倍13.8倍
工农业总产值每年涨幅8%9.5%
工业总产值增长倍数2.72倍39.2倍
工业总产值每年涨幅9.5%13.5%
农业总产值增长倍数1.51倍3.4倍
农业总产值每年涨幅3.8%4.3%

——根据刘日新《对前三十年应当怎样看》整理

材料二建设成就看“前三十年”

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变革。当时运用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于有效动员和集中国家有限的资源,迅速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保证国家安全和民族独立,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这是应当予以充分肯定的。

——陈先《九十纪行》

30多年来,我国实行有计划发展经济,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保证了10亿人口吃饭穿衣的需要,做到了充分就业,保证了市场物价的基本稳定,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陈先文选》

材料三错误看“前三十年”

对于大多数领导人和各级干部来说,过去在长期革命战争年代中习惯于用大搞群众运动的方法来解决面对的各种困难,并且取得巨大成功,大家便以为在经济建设中只要搬用这一过去成功的老经验来指导工作,就能闯出一条经济发展的新路来。但事实告诉我们:不管你出于多么良好的愿望,不管你怎样动员群众的力量,如果违背了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便会遭到惩罚,甚至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金冲击《谈新中国的“前30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从阶段发展和整体发展两方面归纳新中国“前三十年”的经济发展状况。

示例:阶段发展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一五”计划时期工、农业生产总值涨幅明显;钢铁产量和粮食产量持续增加;其中工业发展速度尤为突出。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前三十年”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取得哪些突出成就?以及该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突出特点。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评析作者的主要观点。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其(君主)未得之(天下》 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
材料二 从18世纪后期起,伏尔泰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孔于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伏尔泰是从中国古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
(1)概括材料一中所表达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产生这种思想的经济根源、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对中国儒家思想的态度并予以评析。(要求: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达准确)
2016-11-27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重庆巴蜀中学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李斯,生于战国末年的楚国,年轻时师从荀子学习帝王之术。学成之后来到秦国,被秦王任命为客卿(在本国担任官员的他国人)。当时韩国人郑国以修筑渠道为名,来到秦国做间谍,不久被发现。许多大臣向秦王谏言要把秦国的客卿一概驱逐,李斯也在驱逐之列。于是李斯上书说:“陛下您排斥客卿而使他们为其他诸侯国建立功业,使天下有才之士不敢进入秦国,这是借武器给敌人。”于是,秦王废除了逐客令,并提拔李斯为廷尉。二十多年后,秦国统一天下,李斯被任命为丞相。秦朝初年有大臣建议恢复分封制,李斯坚决反对,他认为郡县更有利于君主控制和国家稳定。李斯还提出民间任意批评朝廷的法令制度,会导致君主权力威望下降,除了医药、占卜、种植等书,应该把《诗》《书》及诸子百家著作清除干净,秦始皇采纳了他的建议。

——据《史记·李斯列传》

(1)根据材料,概括李斯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李斯对秦历史发展的影响。

7 . 史学家徐中约指出:“回顾历史,鸦片显然只是战争的直接原因而非根本原因。由于中西方对国际关系、贸易和司法管辖的观念大相径庭,即使没有鸦片,双方之间的冲突也照样会爆发。”这一评述意在
A.说明鸦片是中英战争的导火线
B.指出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真理
C.强调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是战争爆发的根源
D.揭示战争爆发源自中西方的体制概念的冲突
8 . 有学者评述某部法律“对于受压制的平民来说,它不仅在书面上给予他们以安全感,而且全面保障他们反对贵族法官在刑事判决方面滥用职权。”这位学者所评述的法律是(       
A.《十二铜表法》B.《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C.《权利法案》D.美国1787年宪法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张謇是中国近代“实业救国”思想的代表人物,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材料一张謇(1853——1926),江苏海门人。5岁入私塾读书,接受“读书—出仕—报效国家”思想。同治七年(1868年)进入科场考试,第二年中秀才,受开封知府孙云锦和淮

军将领吴长庆赏识,先后被招致入幕。后又得光绪帝老师翁同雠的青睐,中1894年甲午恩科殿试状元。早年的幕客生涯,使他目睹了官场的黑暗,1895年他毅然投身实业,创办南通大生纱厂,开始“实业救国”。

——《晚清民国人物另类档案》

材料二胡适这样评价张誊“张謇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他独立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三十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

——凤凰网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促使张謇“实业救国”思想产生的主要因素。

(2)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胡适的观点。

2018-05-0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綦江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半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有学者在评述梭伦改革的某项措施时说:“(它)使正在萎缩中的公民集体日益壮大,为雅典民主政体的发展提供了最主要的政治保证。”该项措施应为
A.发展工商业
B.废除债奴制
C.发放观剧津贴
D.实行财产等级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