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9 道试题
1 . 《一个中国记者看二战》评述某一历史事件:一些大国为了自保“平安”,竟出卖了小国主权,以为这样就会填饱纳粹那帮家伙贪婪无止境的肚皮。但是转年大战还是爆发了。该历史事件是
A.德国吞并奥地利B.慕尼黑协定的达成
C.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D.《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
2017-04-17更新 | 1752次组卷 | 27卷引用:重庆市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宋.张载)

在宋初诸儒复兴儒学活动的基础上,……他们反省儒学危机,突破了章句训诂之学的局限,注重从整体上探索、把握儒家经典的内涵,根据自己的主观体认来直接领悟并阐发儒家经典中蕴含的大义。与此同时,他们在探究佛道之学长处的基础上,立足儒家而又光搜博采,兼收并蓄,充分吸收利用佛道之学的理论思维成果。在经过长期而艰苦的理论探究之后,新的儒学体系得以建立并不断发展完善,儒学走向复兴。

——百度百科•宋代儒学

材料二   《清史稿选举志》载:世祖定鼎燕京,修葺明北监为太学。顺治元年,置祭酒、死业及监丞、博士、助教、学正、学录、典薄等官。设六堂为讲习之所,曰: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一仍明旧”。学子多来自官宦之家。由于政治腐败,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庸,监生多纳粟入学,为科名声利而学,致于积重难返。

——《中国古代教育史话》

材料三   1903年清朝《教务纲要》强调:“学堂不读经,则尧舜汤文武周公孔子之道,所谓三纲五常,尽行废绝,中国必不能立国。无论学生将来所执何业……必须曾诵经书之要言,略闻圣教要义,以定其心性,正其本源。”

1912年1月,民国教育总长蔡元培颁发的《普通教育暂行办法》规定“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同年2月,蔡元培发表《对于新教育之意见》,提出“实施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大教育方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儒学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初的教育特征,并对清末民初教育政策的变化进行评述。
3 . 唐诗《及第谣》写道:“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该诗反映的制度的评述,不恰当的是(       
A.稳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
B.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看有一定的合理性
2016-12-12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重庆巴蜀中学高一上期10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结合该图信息和相关知识,下列关于“三巨头”及其活动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都讨论了处置德国的办法;
②都损害了中国的国家主权;
③都加快了世界大战的结束;
④都作出了建立国际联合组织的决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学在很长一段时间是被批判的。上世纪80年代,我们对儒学的态度开始有了一些改变,但基本上还是持一种批判、否定的态度。1988年,在儒学国际会议上,余英时先生说,儒学现在是一个游魂,东游西荡,没有一个附着的制度和实体。林毓生教授认为,儒学是一个封闭、一元的思想体系,现在已经陷入了“民主“科学”的困境,很难摆脱出来。我们国内的学者也提出了对儒学的一个全面批判。这么多年过去了,应该说现在儒学的复兴已经成为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比如说很多地方都竖起了孔子像,有人说这是对儒学的一种认可。还有全球现在有400多所孔子学院以及当前的“国学热”。

——摘编自吴光《当代儒学发展的新方向》


评述材料中关于儒学思想发展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6 . “(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材料评述的是
A.“经世致用”
B.“中体西用”
C.维新思想
D.“兼容并包”
2016-11-27更新 | 255次组卷 | 33卷引用:2016-2017年重庆市万州区第二高中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根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图中①、②两条界线形成的主要原因。
(2)根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波兰东、西部界限的确定。
2016-11-18更新 | 1197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必长,女子之见尽短,又岂可乎?”
——(明)李贽
“李贽的悲剧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
材料二 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如法国的伏尔泰就对儒学极为赞赏,他认为中国人用自身道德伦理来协调人间事物,这比欧洲由“上帝”来支配要进步得多。……他以儒家思想文化为武器,抨击天主教会的专制。在他心目中,奉行儒家的中国是开明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佛教、道教、喇嘛教都可以自由传道,大家相安无事,政府只管社会风化,从不规定民间的宗教信仰。……显然,他推崇中国的儒家文化,主要就是看到其中有一种他在当时欧洲现实中难得见到的“自由”精神(其具体表现就是宗教宽容)。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李贽的主要思想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黄仁宇认为“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伏尔泰对儒家文化的推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近年来,对洪秀全及太平天国评价问题的讨论一直未曾停止。胡绳说:“从所代表生产关系来说,资产阶级是一比农民阶级先进的阶级,但从反帝反封建的积极性上说,农民阶级远远超过资产阶级。”这一评述体现的史学观点是
A.革命史观B.社会史观C.全球史观D.现代化史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