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5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有学者指出,中国的赋税,合几千年的历史观之,以最大多数的农民所负担的田税、军赋、力役为基本,随时代变化而成为种种形式;自此以外的税,最初无有,后来逐渐发生,逐渐扩张。下边结构图中①②③处填写正确的是(     
A.①“税民资”②募役法③“科差”B.①租调制②“科差”③“金花银”
C.①租庸调制②更卒、戍卒③地丁银D.①租调制②“金花银”③摊丁入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有史籍云:“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对材料“板印”或“活板”的解读,正确的是(     
A.板印技术从五代就开始使用B.板印印刷在唐朝已相当普及
C.活板最早使用的是金属活字D.活板是印刷术一次质的飞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如图所示,北纬30°线是一条神奇的纬线,在其附近产生了许多文明,各文明因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习俗的差异而各具特色。下列项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A.①处制定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B.②处修建了波南帕克等众多神庙
C.③处是世界小麦和大麦的原产地D.④处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双轮车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魏晋有户调之制,北朝因之,及唐而有租庸调之名。租者田租,即今之田赋;庸者力役,若不役,出绢而当庸直;调则户税,各随乡土所出,岁输绢绫纯绵,其无蚕桑之处,则输布麻。惟田赋不计亩而计丁或户,则与均田制度相辅而行,盖必人皆授田,始可按丁征租也。 均田制度以户籍为本,籍既失实,欲不废而不能矣。逮唐之中叶,均田制度坏,租庸调亦不能复行,改为两税法矣。

——摘编自万国鼎《中国田制史》

材料二我国是世界蚕丝业的发源地,栽桑养蚕、缫丝织绸是我们先祖的伟大发明。丝绸作为我国传统的特色产品,早在张骞开拓“丝绸之路”之前,就已出口国外。 至明代,随着地理大发现和太平洋航路的开通,欧洲一些国家如西班牙、葡萄牙开始出现在东方,以中国丝绸为主要贸易品,贩运至第三国,从事赚取超额利润的大规模的“三角贸易”。

——摘编自顾国达《近代中国的生丝贸易与世界市场》

材料三“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参与国分享其发展经验和资源,以实现经济现代化和改善人民生活的一个途径,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将为全部相关方带来共赢的结果。 因此,“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全球经济公共产品。……随着逆全球化之风席卷西方世界,“一带一路”建设凭其巨大的规模与资源,有潜力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引自[美]卡里·托克《“一带一路”为什么能成功》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扼要说明唐代户籍制度、均田制、租庸调制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简析租庸调制“不能复行,改为两税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阐明欧洲国家在上述“三角贸易”中的经济获益。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丝绸在我国古代经济活动中扮演的角色。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一带一路”倡议在促进经济全球化方面的作用。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揭示“丝绸之路” 蕴含的象征性意义。
2023-07-10更新 | 2291次组卷 | 20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东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7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有学者认为,“金宋以后的元明清统一王朝,除了政治中心依然在北方外,经济文化重心已经固着南方不可移易了”。下列史料,不能佐证该观点的是(     
A.《元史》记载:“(大都)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
B.明末大臣奏称:“国家财赋,专倚三吴,而苏(州)、松(江)独甲于天下”
C.康熙帝诗云:“东南财赋地,江左人文薮”
D.清代浙江学者言:“吾乡山水清远,其人明锐而疏达”
2023-07-10更新 | 2832次组卷 | 16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东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7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史诗是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最初形式之一。有部史诗主要描写了婆罗多族两支后裔之间为争夺王位而进行的战争,反映了雅利安人由军事民主制向国家过渡时期的社会情况,堪称一部历史和文化的百科全书。该史诗产生于(     
A.古代印度B.古代希腊C.古代埃及D.古巴比伦
2023-07-10更新 | 2553次组卷 | 18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共苦战斗不休”。秦国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相继灭掉六国,进而开创了“海内为郡县”“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的局面,这表明(     
A.分封制度的终结
B.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形成
C.宗法制度的湮灭
D.中华文明起源到早期国家形成的重大转变
2023-07-10更新 | 3213次组卷 | 43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建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战国时期有辞写道:“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薰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方正。”对上述辞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选自一首政治抒情长诗②反映了作者强烈的探索精神
③创作手法是浪漫主义   ④描绘作者的流放经历与心境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7-05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9 . 韩愈说,“释老之害,过于杨墨;韩愈之贤,不及孟子”“虽然,使其道由愈而粗传,虽灭死万万无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韩愈提出了儒家的“道统”思想   ②韩愈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
③韩愈的思想成为理学创立的先声   ④韩愈完成了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
A.①③B.①②③C.②④D.①③④
10 . 官员的选拔是古今中外国家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它所一直坚持的是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士的原则,其基本理念是“至公”……可以说,科举制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

——摘自邹一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   实际上现代英国的官吏制度,是仿照帝制中国的官吏制度而建立的。同罗马制相比较,中国的这种制度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约在2000年的时间里,或大或小,它成了中国统一和秩序稳固的支柱。但它同样是有限度的。鸦片战争时,在侵略中国的英国人心里,当时的制度是极为优越的,英国人曾考虑以后英国是否也要采用。各种议论的结果是,在英国也同样确立了通过考试选拔任用行政官员的制度,这种制度到今天已经广泛普及。

——摘编自[]汤因比等《展望二十一世纪》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官吏”称谓逐渐被“公务员”代替。1929 年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1933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此后国民政府颁布了《考试法》、《高等考试普通行政人员考试条例》、《应考专门资格审查规则》等多项法律和法规,内容详尽周密。孙中山关于文官考试的思想主张,几乎全部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确立。同时从1931年到1947年,中央举行的高等文官考试和普通考试各有14次,地方举行的普通考试有20次。但一时期,绕开考试任用文官的名目繁多,为国民党进入公务员队伍大开绿灯。

——摘编自乔珍明《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及在南京国民政府的运行成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列举科举制出现之前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并简述“科举制是封建社会‘平民政治’”的内涵。
(2)参考材料一二三,自选一个角度,运用近代的相关史实,围绕“官员的选拔”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