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本质、核心的部分.具有稳定性。但每一种文化有各自的自我发展形式,所以世上并不只有一种雕塑.一种绘画.一种数字.而是有许多种。从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来看,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是一种规律,或者说文化的进步和发展的真正动力正来自于文化的交流。如果说没有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也就没有文化的发展与创新,文化就会走向故步自封,最终走向灭亡。在这一过程中,经历了一个由疑惧、排斥到被迫接受再到主动融合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时常会出现不同的杂音.但总的发展趋势则是由抵制、排斥不断走向融合,由保守封闭逐步走向激进开放。

——摘自熊吕茂《近代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的特点及其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2-04-08更新 | 19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03(河北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欧洲是近代资本主义文明的发祥地。从全球战略角度来看,以欧洲为中心,亚非就是其两翼,如果控制了欧洲,就进而可以控制亚非称霸世界。二战后美国开始以自由世界的领袖自居,它的“救世主”精神或日使命感更加强烈,奉行全球霸权主义政策。苏联历史上的侵略危险几乎全部来自西部,惨痛的历史教训使苏联不得不首先考虑安全问题,而最现实有效的办法就是把战线尽可能向西部推移,从而把东欧这个昔日进攻苏联的跳板变成保护自身安全的缓冲地带和安全屏障。故而,美苏在欧洲保持强大军事力量的同时,既进行着大规模的军备竞赛,又进行着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对抗和争夺。在亚洲,由于人民民主力量的壮大发展,使建立在美苏实力均等基础上的雅尔塔体系出现了向社会主义阵营倾斜的趋势,而这种趋势又是在武装战争的形势下进行的,美国以为这是共产主义扩张的表现,严重威胁到了自由世界,因此美国不惜一切代价,包括使用战争手段来维护雅尔塔体系在亚洲规定的格局,故而在亚洲爆发了冷战间具有世界意义的局部战争。

——摘编自李接德《冷战在欧亚两洲表现不同原因之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在欧亚两洲的不同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冷战在欧亚两洲表现不同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自20世纪中叶以来,各国人格保护的发展开始颠覆近代以来人与物大一统的损害赔偿观念,出现了回归罗马法传统与价值的趋势,重新把“人的保护”与财产权保障区分开来,优先保护人格利益.逐步构建出一套独立于财产保护的人格保护体系与规则。这表明
A.各国制定法律更倾向于对人的保护B.罗马私法精神渗透近代社会生活
C.现代法律对古罗马法的借鉴与创新D.古代法律具有与时俱进的适应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李贽认为儒家道统说是统治者打击异端、推行文化专制的工具,并不存在什么圣圣相传的序列,甚至发出宋代理学家承续儒家道统却国力衰弱,“反不如彼之失传者哉?”的质疑。他反对独尊儒学,认为百家之学各有所长。李贽的观点
A.动摇了程朱理学正统地位B.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
C.力图回归儒学思想的本原D.为中国民主思想滥觞
5 . 18世纪中叶,荷兰莱顿城的呢绒工业产量竟没有达到17世纪末的1/10。18世纪80年代,荷兰东印度公司垮台,后来阿姆斯特丹银行也倒闭了。上述现象的出现折射出
A.英荷战争中荷兰最终失败B.蒸汽动力尚未传到荷兰
C.欧洲经济重心转移的趋势D.荷兰工业发展相对落后
2022-04-16更新 | 218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02(河北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到2003年其快速反应部队建成;日本加强日美关系的同时,也注重与亚洲各国建立密切联系;苏联解体到2000年以来,普京的务实政策使俄罗斯逐渐走出低谷。这些史实表明
A.国际局势日趋紧张B.多极化趋势得到加强
C.美国霸权主义破产D.一超多强局面已确立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18世纪的世界市场上,欧洲殖民主义者主要输出工业制成品,进口农矿产品,导致以欧洲工业生产与亚非拉原料生产为支柱的国际分工体系不断得到巩固。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资本输出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动力,越来越多的国家被纳入世界市场体系之中。伴随着贸易的发展,国际资本和劳动力的大规模流动,世界市场对各国各地区的影响日益增强,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也不断增强,民族国家经济运行也呈现出国际化特征。二战后,随着国际直接投资的不断发展,美国、欧洲和日本的跨国公司开始走上国际经济舞台。冷战结束后,科技革命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着经济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影响全球合作的政治因素和体制因素逐步得以消除,使得世界市场更加完整和统一.各国国民经济主体在相对统一的市场经济规则下进行竞争,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不断出现,其决策全球化、经营多元化、易内部化和母国区位分布分账化的趋势,对于世界市场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与此同时,国际经济组织的形成与发展,为世界市场健康运行又提供了规则与制度方面的保证。

——摘编自赵宗博《全球化进程中的世界市场整合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

材料二   近些年WTO对部分西方大国采取的单边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无从置喙,发声量日渐减少,导致贸易上诉机构停摆、争端解决机制陷入瘫痪,在知识产权、服务贸易、竞争政策等新领域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他们还以所谓的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为幌子,在各个领域对我国开展遏制和打压,利用自身科技霸权对我间开启恶性“规锁”(利用规则主导权优势对他国进行规范、锁定、控制),弱化我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影响力。世界其他国家在对中国积极顾行国际责任和义务表示赞赏的同时,对我国承担更多责任的期待也将越来越大。展望未来,中国应坚定维护WTO的权威性和有效性,继续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实现包容性发展。我们应思考如何加强中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在开放的全面性、均衡性、安全性等方面做足、做好文章。未来,如果能把社会、文化开放与经济开放相结合,无疑会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开放水平、优化未来的开放布局,促进.WTO朝着更加符合全人类价值的方向不断前行。

——摘编自中国社科院《中国发展观察》2021年第24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前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世界市场发展呈现出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临的挑战,并据此为我国应对挑战提出合理化建议。
2022-05-13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2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信息卷(一)历史试题
8 . 该图是1950年美国中央情报局绘制的国际贸易图。该图
A.体现英美共同主宰国际经济B.揭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力
C.全面反映了全球的经济活动D.表明全球化的制度化体系化趋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关贸总协定无法充分满足世界经济发展需要,日本推出了“东亚经济圈”设想,欧洲统一大市场建立并扩大,美国对区域一体化态度由抵制到支持直至积极推动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由此可见,美国的态度转变
A.加速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B.顺应了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
C.源于美国实力相对衰落D.促进了世贸组织的成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1904年张謇致信袁世凯:“不变政体,枝枝节节之补救,无益也。不及此日俄全局未定之先,求变政体,而为揖让救焚之迂图,无及也。…··日俄之胜负,立宪专制之胜负也。今全球完全专制之国谁乎?一专制当众立宪,尚可幸乎。”

——摘编自《北洋军阀史话》

1911年张謇说)“三年以来,内而枢密,外而疆吏。凡所以违拂舆情,摧抑士论,剥害实业,损失国防之事,专制且视前益剧。……人民救护矿权无效,求保国体无效,求速开国会无效,甚至求救灾患亦无效。……人心决去,大事可知。今则兵祸已开,郡县瓦解,环观世界,默察人心,舍共扣无可为和平之结果者,趋势然也。”

——摘编自《张季子九录·政闻录》

材料二   “每一个未被吸收到政治体系中的社会阶级都具有潜在的革命性……挫败一个集团的要求并拒不给它参与政治的机会,有可能迫使它变成革命的集团。”

——(美国)塞缪尔·亨廷顿《变动礼会的政治秩序》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张謇政治主张的变化及原因。
(2)请以张謇为代表的立宪派的柏关史实论证材料二的观点。
2022-02-18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唐山外国语学校2022届高考历史原创重组押题卷第四套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