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以下是西欧国家不同时期政治结构前后变化的示意图,对其理解不正确的是(     

A.图1到图2的结构变化体现了王权的加强
B.图1时期庄园法庭审判依据是“日耳曼法”
C.图2所处阶段西欧近代民族国家已经形成
D.图1到图2演变过程中出现城市自治现象
2023-11-16更新 | 290次组卷 | 6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评估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17世纪,欧洲贵族男性穿着华美、妆容精致,且以戴假发和编发辫为时尚。从19世纪中叶开始,工业资产阶级引领服装潮流,男装简洁而实用。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     
A.科技进步提高生活水平B.思想解放推动政治变革
C.工业革命促进经济发展D.社会变迁影响流行风尚
2023-07-10更新 | 4408次组卷 | 31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1(浙江专用)
3 . 位于浙江杭州市的良渚遗址,历经四代人87年的考古发掘。其中,依靠洛阳铲和手铲挖出的良渚地下宝藏,虽符合人们心里对考古的传统意象,却远非当代考古的全部。如今,考古人员往往在实地勘探之前,就已经能利用卫星、无人机等工具确定落铲的地点。动植物、矿物鉴定等手段,让我们比以前更了解古环境和当时的植物种类、矿物来源等。卫星、无人机等工具改变了测绘方式,可以更大范围、更精准地理解大地貌。这些变化说明(     
A.鉴定手段、测绘方式以及科技的进步,提高了考古工作的效率
B.必须依靠科技的进步,才能够使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走上正轨
C.考古测绘的进步,促使人们对植物种类、矿物的认识更加清晰
D.现代科技的进步,考古方式的变革,必将使历史事实更加精准
2023-03-25更新 | 137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浙江卷)
4 . 161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少量购入中国茶叶,中国茶价时有“掷三银块,饮茶一盅”之谚。17世纪末,东印度公司的茶叶贸易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显著增长,饮茶在英国社会上层人士中已经逐渐普及,价格也持续走低。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A.民众消费观念的变化B.商业革命的影响
C.世界市场的最终确立D.价格革命的冲击
2023-05-07更新 | 1960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4届1月浙江省高三选考仿真模拟历史试题(A卷)
5 .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使用货币的历史长达五千年之久。观察下图,对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的一些变化,表述不正确的是(     
A.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演变B.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演变
C.宋元时纸币成为单一流通的货币D.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问题,历来争议颇多。由于政治斗争需要和研究方法上有些简单化,因而全面否定洋务运动,这在新中国初期的史学界中一直占优势。通过六七十年代的论争,主张全面肯定论,把洋务运动说成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进步运动。进入八九十年代,史学界基本同意对洋务运动采用两点论,即承认它在中国近代史上同时存在进步与积极,反动与消极两方面的作用。但在探索它的重点究竟是什么,亦即上述两方面的作用究竟哪一方面是主要问题上,出现了根本的对立和分歧。进入新世纪,史学界认为不应该对洋务运动作一概的肯定或否定,主张具体分析,从洋务运动本身的发展变化中去评定它的性质和作用。这说明(     
A.不同时代的史家对事物的评价站在各自的立场不断改变历史视角
B.评价历史事物的标准不应该一成不变,要始终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C.历史评价应该坚持唯物史观,不应循规蹈矩,更不应该各取所需
D.历史研究应该恪守求真原则,提倡百家争鸣,不必关注成败得失
2022-12-17更新 | 206次组卷 | 2卷引用:黄金卷07-【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高考历史模拟卷(浙江专用)
7 . 边疆的有效治理是丝绸之路畅通古今的重要保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龟兹自汉代以来一直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商业贸易重镇。唐朝统一西域后,将安西都护府的府治从西州移设龟兹。龟兹作为西域军政中心地位的确立,对其内外商业贸易的发展营造了安定的社会环境……为保障双方的交易顺利进行,安西都护府专门设置有负责突厥马匹交易的“突厥院”……“岁调山东丁男为戍卒,缯名为军资,有屯田以资糗粮,牧使以娩羊马,大军万人,小军千人,烽戍逻卒,万里相继,以却于强敌。”

——摘编自张安福、卞亚男《安西都护府与唐代龟兹商贸的发展》 

材料二   从9世纪末到13世纪,由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向东南沿海转移,以及阿拉伯世界的兴起,东西海上往来逐渐频繁起来;同时,中国西北地区各民族政权的分裂、对立,使丝路上的安全难以保障,这条陆上通道的重要性有所降低。由于蒙古的西征和对中亚、西亚广大地区的直接统治,东西驿路又畅通了,马可·波罗就是沿着陆路东来的,丝路又繁荣一时。明朝建立后,以郑和下西洋为标志的东西海上交通发达起来,虽然出嘉峪关去中亚的道路未断,但陆上丝路作为中西交通路线已远不如海路重要。

——摘编自李孝聪《中国区域历史地理》

材料三   “一带一路”倡议既沿承了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又是对现代民族国家边界的突破,将区域之间的有机联系转化成为主动的倡议与战略,使得边疆成为重要的节点与中心,推进边疆与内地的一体化。这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边疆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但是应该看到,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会面临边疆自身的许多变化,但是无疑这也是中国边疆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摘编自朱金春《“一带一路”与中国边疆的重塑》


(1)根据材料一,以龟兹为例分析唐代丝绸之路畅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元时期西北边疆形势变化对丝绸之路的影响。结合所学,指出郑和下西洋在丝绸之路发展史上的地位。
(3)根据材料三,分析“一带一路”倡议“重塑”中国边疆的内涵。结合所学,指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理念。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第一次布匿战争期间(前 264 年—前 241 年),罗马士兵的平均服役年限为 7 年。后来,有的罗马军团增长到 12 年。到了罗马共和国晚期,军队中服役年限超过 16 年的士兵占总数的 30%,超过 25 年的占 25%。结合所学分析,这一变化(     
A.导致罗马民主走向夭折B.导致了罗马农耕经济的衰弱
C.促进了庄园经济的发展D.改变了罗马国内的政治制度
2023-07-17更新 | 330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2024届1月高三选考模拟(2)历史试题
9 . 清初中国茶叶产量为235万担,光绪年间增至450万担,其中至少三分之—用于出口。随着茶叶商品生产规模的扩大,农村中从事经济作物生产的劳动力比例有所提高。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茶开始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B.中国被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的提高D.中国开始出现新的商业经营形式
2023-06-22更新 | 317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诸暨市海亮艺术中学2023届高三6月选考模拟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西域是汉唐时期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催化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伴随这阵阵悦耳的驼铃和漫天的黄沙,葡萄、苜蓿、石榴、胡麻、胡桃、胡葱等作物来到中国,葡萄和石榴的引种最为典型。葡萄最早为古埃及人栽培,后来被传到地中海沿岸。《史记》中“葡萄”写作“蒲陶”,就是希腊文Botrus的音译。当时中国不仅引进葡萄,还带来了葡萄酿酒技术。石榴原产于波斯,中亚、南亚、西亚也都有悠久的栽种历史。古代波斯的女神阿娜希塔、西传地希腊的赫拉女神、南传地古印度的鬼子母神诃梨帝,都把石榴作为自己的圣物,而她们又都是生育女神。

——摘编自李兰芳《地图上的中国史》

材料二   两汉魏晋时期,中亚地区小国林立。随着两汉政府同匈奴战争的胜利,中原王朝的势力和影响也逐渐渗透西域,大宛、康居和大月氏等国与中原王朝关系趋于热络。南北朝时期,中原形势发生重大变化,西亚萨珊波斯在公元3世纪兴起后,导致贵霜帝国逐渐衰落。隋唐时期,随着中国国力强盛,与中亚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唐朝在中亚设立羁縻府州。中亚粟特地区正式出现的安、康、米等昭武九姓国家也频繁与中原王朝发生联系,嗣后因阿拉伯人向中亚扩张,及唐王朝与阿拉伯的势力在中亚交锋,这种联系更加密切。安史之乱后,唐王朝无力西顾,逐渐丧失对中亚的控制。

——摘编自张国刚《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这些物种传入中国的主要背景。结合所学,并概述物种交流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唐时期西域地区国家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简述当时欧亚游牧部落大迁徙的历史影响。
(3)阅读材料三,唐代对外交通线路在东西方交流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基于其作用的不同理解往往被冠以多种称呼。请结合所学知识,为唐代对外交通线拟定一个称呼,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述。(要求:以“        交流之路”为称呼,简洁明了;以拟定的称呼为题,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字数控制在200-300。)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