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4 道试题
1 . 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人,其生民也狭厄,其使民也酷烈。劫之以势,隐之以厄,狃之以赏庆,导之以刑罚,使其民所以要利于上者,非战无由也。功赏相长……故能四世有胜于天下。……至于秦始皇,兼吞战国,遂毁先王之法,灭礼谊之官,专任刑罚…而奸邪并生,赭衣塞路,图圄成市,天下愁怨,溃而叛之。

——班固《汉书·刑法志》

材料二   大唐高祖起义至京师,约法十二条,唯制杀人、劫盗、背军、叛逆者死,余并蠲除之。……至太宗即位,制绞刑之属五十条,免死,断右趾。其后……裴弘献又驳律令不便者四十余事,太宗遂令删改之。……比古死刑,殆除其半。据有司定律五百条,分为十二卷,于隋代旧律,减大辟入流九十二条,减入徒者七十一条。

——杜佑《通典·刑法三》

材料三   “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路线方针政策,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深刻吸取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沉痛教训,借鉴世界社会主义成败得失,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新要求,我们制定了我国现行宪法。同时,宪法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才能具有持久生命力。”

“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

“改革与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

——引自《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1)根据材料一,指出从秦国到秦朝,刑法在国家治理中的不同作用,结合所学,推测班固属于中国古代哪一学派?
(2)根据材料二,扼要指出从民本思想出发的《唐律》相较于“隋代旧律”出现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这种变化所体现的唐太宗对君、国、民三者关系的认识。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材料三对“我国现行宪法”制定的背景进行了分析,请概括其分析要点,指出审议并通过这部宪法的会议名称。②写出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提出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历史任务,概括改革与法治的关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英国1654年前后历史使人费解:1654年,还有许多议员主张削弱护国主权力,可为何不过两年,议员们就变得如此驯服,反过来要求扩大护国主的权力。导致时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议员们认识到“识时务者为俊杰”B.克伦威尔施政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
C.克伦威尔强有力地提高了议会地位D.《航海条例》颁布提高了克伦威尔声望
2021-11-20更新 | 16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2届高三11月选考科目教学质量评估(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宋代将县城以下的乡村经济中心设立为“镇”,由中央直接委派镇官,称为“监镇”,进行治理和收税。镇官享有略低于县官的职权,“镇”的含义,也因此由唐代的军事要地,变为宋代的乡村经济中心。由此可知,宋代(       
A.政府开始对“草市”实行行政管理B.政府不再推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C.工商业发展推动地方行政制度变化D.江南地区出现了高度专业化的市镇
2022-04-06更新 | 324次组卷 | 9卷引用:浙江省衢州、丽水、湖州三地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国际金融市场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其金融中心发生了几次大的变迁,从国际金融中心的变迁历史中可以透视出“经济决定一切”这一基本规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进口贸易总额及百分比统计表(1784-1856,单位:英镑)

总额制成品粮食原材料
1784178620386214486579585
180418065061917292144427446
18141816647417312760232405
183418367026519262068047859
184418468196335442738851033

——王文丰《工业革命时期用过的对外贸易和贸易政策》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在投资、生产、贸易和金融诸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战前以欧洲尤其是以英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运行机制遭到了破坏,战后重建的世界经济体系在国际货币和金融机制方面存在严重缺陷,这也是导致20世纪30年代以英法为主导的国际联盟没有发挥应有作用的主要原因。

——金卫星《一战后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与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

材料三   普莱斯利(猫王)的风格拥有大量的听众,他的歌曲在一代具有反抗精神的青少年中间唤起了共鸣,顷刻间,这一代人打破了国界,消除了民族间的文化隔膜,冲开了长期以来的不同民俗风尚、社会制度、政治观念、宗教信仰之间的禁锢,他们由声音中找到了结合点。这种音乐冲出了舞厅、酒吧走向了社会,将音乐的娱乐性转化为了社会性,将音乐的娱乐性转化为了商业性,更是将音乐的贵族性转化为了大众群体性。这样的变化使得音乐在20世纪的社会和文化中,甚至更远的将来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洛秦《20世纪的通俗文化及其社会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一战使欧洲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力不断减弱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国际联盟没有发挥应有作用”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这种音乐形式的名称,结合所学,简述以此音乐为代表,20世纪的文艺作品反映出的时代主题?
2021-11-12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2届高三一模(11月)历史试题(选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有学者认为:“在移民、全球经济交往、技术创新、跨国文化互动、社会习俗观念变化等方面的历史模式继续在世界所有地方出现。计算机技术和通讯系统正在以瞬间的速度在全球传送信息。一个全球性的‘文化产业’向全球传播着同一种音乐、电影、食品和时尚。”该学者意在强调(     
A.经济全球化向更深广层面加速发展B.传统文化在交融中进一步完善丰富
C.文明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D.社会信息化决定人类历史发展方向
6 . 根据一份19世纪40年代的记录,当时英国工人吃的主要是面包,偶尔有少量肉类。到1880年,普通英国工人家庭日常食物增加了果酱、人造黄油、蛋类、咖啡、牛奶、可可,来自澳洲、美洲的航运冻肉等丰富了英国工人的餐桌。上述变化源于
A.贫富差距的缩小B.福利制度的完善C.工业革命的开展D.宪章运动的推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如表摘录了一些春秋到西汉初期,关东六国人民对秦的言论,可见关东六国人民对秦的认识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言论内容
春秋时期“河山以东强国六..秦僻在雍州。”“秦与戎、翟同俗”
战国后期“秦,虎狼之国,不可亲也”,“无礼义之心”
西汉初期“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仰上。
A.心理隔阂的消弭B.文化共同体的构建
C.各族同源的认同D.“大一统”政体确立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沿及唐代,皇室对三教持兼容并包政策,对佛道优崇有加。武德七年,唐高祖李渊亲临国学,宣布老先、次孔、后佛。贞观十一年,唐太宗明令宣布老子是李唐的祖宗,以道教为国教,同时又表示“朕所好者,唯尧舜周孔之道耳。”……终隋唐两朝,对佛道的尊崇几无时而息,儒学的发展可谓在其夹缝中绝处求生。

——刘新华《隋唐三教关系与唐代儒学的兴起》

材料二   近代以降,西学涌入、社会危机深重、革命风潮高涨,传统儒家思想在面临时代未有之大变革的历史时刻,显得捉襟见肘、力不从心。在社会转折、文化转型的历史关头,如何回应时代之变化、西学之挑战,便成了时代向知识分子提出的迫切任务。以谭嗣同为首的志士仁人,一方面承继了信家仁学的精华,另一方面借用西方的平等、自由、博爱等近代观念,以实现儒学的自我革新为旨归,建构了一套指导政治实践的新仁学体系。谭氏之新仁学,“它要在思想上打倒不合潮流的偶像,冲决束缚人们的一切网罗”。谭嗣同的仁学凝聚了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融合古今中西之作,更是近代仁人志士探寻教亡之法、启蒙之方的一个历史缩影。

——唐春玉《论谭嗣同的仁学创新》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述唐太宗对儒佛道三教“兼容并包”的主要表现,指出唐朝时期儒学面临的困境及当时有识之士的对策。
(2)根据材料二,指出谭嗣同“新仁学体系”的学术特征,并概括谭氏“新仁学”的时代价值。
2022-05-18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9 . 直到17世纪末,饮茶在英国仍然是一个新鲜事物。18世纪末,饮茶已经非常普及,上层贵族优雅地啜吸着盛在弓形陶瓷茶杯里的上等春茶,而下层普通民众喝着盛在有缺口的陶土杯子里的劣质红茶,尽管茶叶有贵贱之别,但其流行程度不分伯仲。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社会阶级差别的日益淡化B.中国茶叶完全占有英国市场
C.社会贫富差距的逐渐缩小D.工业革命及世界市场的扩大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的历史经验的总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在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中,高度重视史料的征集和整理。经中共中央批准,19805月成立中央党史资料   征集委员会,在中央党史编审委员会领导下,负责编制党史资料   目录、组织撰写回忆录和交流党史资料   等工作。随后,各地成立了地方党史资料   征集委员会,领导当地党史资料   征集工作。此后,中央党史研究机构有所变化,党史资料   征集和整理工作一直是其重要职能之一。

——摘编自《中共档案文献征集》等

材料二   中央党史资料   征集委员会成立后,会同有关各方征集、整理和出版了大量党史资料,如《中国共产党历史资料   丛书》,反映了党的发展历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其中包括“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与中共一大”“秋收起义”“淮海战役”等。各地党史资料   征集委员会也积极展开工作。中共天津市委党史资料   征集委员会编辑出版了《马克思主义在天津早期传播》《战斗在天津的共产党人》等。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资料丛书》等

材料三   党史资料   的征集和整理,是一项严肃的、重要的工作。毛泽东同志说:“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习近平同志说:“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党史资料   的征集和整理,为梳理和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提供了有力支撑和重要依据,有利于党史的宣传、学习和教学。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所著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充分吸收和利用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表的党史资料   和新的研究成果。

——摘自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2021220日)》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成立的历史背景;归纳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工作所呈现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党史资料征集和整理工作的成果及重要意义。
(3)从材料二中选择一个党的重大历史事件,并以此为例,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
2021-09-12更新 | 3019次组卷 | 25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1(浙江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