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据明人记载当时“中国物产丰富,独缺白银,视白银为奇货”。与中国进行贸易的另一方“均无他产”,但有着丰富的白银蕴藏和储备,所以夷人悉用银钱易货,故归船自银钱外无他携来”。据此可知
A.中外双方在贸易上存在契合点B.闭关锁国阻碍外贸发展
C.洋货受到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D.货币白银化的趋势明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623年,康帕内尔写成《太阳城》,主张废除私有制,描绘了人人必须劳动,一切生产和分配活动都由社会来组织,20岁以上的公民出席每月举行的公民大会,有权提名或更换政府官员的理想社会制度。由此可见,该著作
A.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B.具有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特征
C.深受启蒙思想家卢梭思想的影响
D.推崇直接民主反对英国君主立宪制
2021-05-09更新 | 456次组卷 | 8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秦代户籍、户人与家口的身份信息及奴婢分五项书写。西汉时期,填写户籍时还要求单身人员填写单身的时间和原因。对于一些特殊群体,比如戍边和长期野外劳作之人,在填写户籍时,还要填写身高、肤色、体质等情况。这一变化表明西汉(     
A.厉行重农抑商政策B.基层组织构建日益完善
C.赋税征收项目增多D.户籍制度更为细致严格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1917年1月,列宁多次强调俄国革命的直接目标就是建立民主共和国、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同年3月4日(俄历),列宁则直接提出要准备夺取政权,武装群众,“只有武装的工人代表苏维埃取得了政权,才能有和平”。临时政府成员都是“一些明目张胆地赞成和拥护同德国进行帝国主义战争的人”。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无产阶级政党的成熟B.内外战争形势的严峻
C.沙皇专制统治的动摇D.俄国社会矛盾的变化
2024-04-30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商洛市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检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5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抗战以来,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所变化,新事新办也逐渐成为社会的潮流,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对传统婚姻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1942年颁布的《晋冀鲁豫边区婚姻暂行条例》,规定了订婚和结婚都得双方自愿,禁止买卖婚姻,结婚需要在区级以上政府登记才有效。《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施政纲领》中规定“保障女权,实行男女平等”“女子在社会上、政治上、经济上与教育上,完全享有与男子同等的权利”,在法律上保障妇女的权益,注重对离婚妇女的保护。《晋冀鲁豫边区第九专区社会节约办法》专门对婚姻仪式做了规定:号召集体婚礼,结婚费以参加人数合计,每人至多不超过八元,布置费每对新人至多以五元为限。结婚仪式采用新式,禁止吹打,提倡以歌咏代之;婚礼场面也逐渐活泼,不再给人尊卑有序、封建的氛围。人们往往对新兴事物有很大的兴趣,新式婚礼的举办会吸引民众的关注,逐渐地对社会的风俗产生影响。

——摘编自李林芳《太行抗日根据地婚姻制度的变革探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改革婚姻制度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改革婚姻制度的意义。
6 . 下表为明代史书中关于法制建设的相关记载。这反映了明代(     

记载

文献

至正十八年(1358年)三月,明太祖说:“治新国用轻典,刑得其当,则民无冤抑。若执而不通,非合时宜也。”《明太祖宝训·恤刑》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明太祖说:“立法贵在简当,使言直理明,人人易晓。……夫纲密则水无大鱼,法密则国无全民。”《明太祖宝训·恤刑》
洪武四年(1371年)三月,明太祖说“元以宽失天下,联救之以猛”,刘基回答“霜雪之后,必有阳春。今国威已立,宜少济以宽大”。《明通鉴》
A.重典治吏成为君臣共识B.时局变化影响立法精神
C.法律建设旨在整顿吏治D.社会治理水平逐步提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镇江地处长江与京杭大运河这两条“黄金水道”的交汇点,又以其地处丘陵且山脉横贯的地理优势,向为兵家必争之地。六朝以来,镇江作为“东南锁钥”,身为军事要塞却并不封闭,反倒孕育着一定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北方移民和驻军涌入使其迅速繁荣。明清时期,朝廷以漕运替代海运,镇江府漕运发展到顶峰。除了官方的漕运,地处商品经济活跃的江南地区,镇江开始作为中转商港而繁盛,沟通起各个方向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在旧府城西门外沿江沿河地带(今京口闸)附近建立起的商贸中心,即日后的西津渡奠定了开埠前镇江港埠区域的空间格局。在鸦片战争前夕,镇江虽常驻副都统一员,但多以商业和文化的繁荣闻名于世。

——摘编自陈文彬《城市节奏的演进与近代上海公共交通的结构变迁》

材料二   19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列强为了直接介入内陆的中国市场,通过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开放了一批内河的通商口岸,其中就包括1858年《天津条约》中所规定的镇江的开埠。镇江开埠后,在封建势力的打压和西方资本的蚕食下,长三角地区的铁路修筑较为落后,交通结构近代化显得步履维艰。进入20世纪,随着卢汉铁路(京汉铁路)、粤汉铁路及其附属路段的兴建,中国南北运输的动脉被打通;而津浦铁路与沪宁、沪杭铁路的贯通更是彻底地改变了千年来的贸易路线,极大地影响了途径区域城市的感衰消长,镇江货物聚散码头的功能开始弱化,商业日渐凋敝。从1912年到1927年间,江浙地区的运河疏于治理,江南运河北段(即镇江段)淤塞甚多。

——摘编自张志毅《近代历史文化名城镇江概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镇江城市功能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镇江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并简析镇江城市变迁的历史启示。
2023-06-07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2023届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宋代朱熹在《劝农文》中对秋耕做了详细的阐述,“大凡秋间收成之后,须趁冬月以前,便将户下所有田段一例犁翻,冻令酥脆,至正月以后更多着遍数,节次犁杷,然后布种,自然田泥深熟,土肉肥厚,种禾易长,盛水难干。”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农业生产的环境不断改善B.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变化
C.重视耕作技术的宣传推广D.政府重视粮食作物的生产
2024-04-05更新 | 20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押题(一)文综试题 -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49年2月,华中工委开会决定抽调干部集中培训,为苏南、松江、苏州、常州等地委配备好主要干部。华北选调南下干部报名条件是“第一年轻,第二有一定文化知识,第三最好是共产党员,没有孩子的女同志也可以报名”。这反映了中共(     
A.阶级基础的不断扩大B.干部政策适应革命形势变化
C.重视干部专业化建设D.干部数量不足问题日益突出
2024-04-01更新 | 581次组卷 | 12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榆林市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三模)文综试题 -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在工业革命前,英国政府主要关注农业、贸易和外交事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政府不仅加强对工业生产的管理和监管,还注重保障劳工权益,重视基础设施建设。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英国(     
A.经济快速发展引发社会问题B.政府不断强化对经济的干预
C.工业化进程提高了行政效能D.工业革命推动政府职能变化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