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国内战争狂热是其政府长期进行“忠君”思想灌输、实行对外扩张的必然结果。日本各大报社成立时,曾经对国内外大事有过比较客观、真实的报道。但是,在九一八事变后,它们失去了最基本的是非判断与职业操守,站在了极端民族主义的立场上,成为侵略战争的助推者。20世纪30年代初期,日本国内政治环境发生了很多变化,随着法西斯体制的建立,政府实行了严格的舆论控制。在极端民族主义、专制政治的压力下,新闻媒体自觉或不自觉地充当了政府扩张政策的传声筒,难以做出具有独立判断的报道。日本新闻媒体由于背离了基本的职业操守,成为侵略战争的帮凶,这个教训值得吸取和牢记。

——摘编自史桂芳《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国内的新闻报道与战争狂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兴起战争狂热动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兴起战争狂热动员的危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明中后期,以江南为中心,全国盛行创办“文社”之风。不同于以“阐明儒教教义,并激励学生去躬行道德”为目的的两宋书院,文社主要是“专门讨论科举制艺文章、磨炼作文之才”的文人集会。这一变化反映出
A.南方的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B.理学主导地位受到冲击
C.市民阶层兴起推动文学发展D.取士方式影响文人风尚
2022-01-10更新 | 449次组卷 | 7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2022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孔子虽谓“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却对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颇加称许;孟子则尊王黜霸,对诸侯以王政相勉,希望新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让天下“定于一"。这一变化反映了
A.周王室权威得以恢复B.君主专制的时代诉求
C.儒法思想的相互融合D.社会变革的进程加速
2022-01-11更新 | 1296次组卷 | 19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民俗》中写道:“其士、农、工、商,诸行百户,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据史料考证,宋代官府逐渐允许工商阶层服紫,工商阶层也可以通过科举做官,有些经济方面的重大问题,官府还召集商人到政事堂征询意见。这表明宋代
A.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B.科举制推动社会风尚变化
C.社会阶层流动频繁D.经济发展影响等级观念
5 . 如图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53-1978年)GDP及其增长率变化示意图。这
A.经济指标一直持续向好B.经济发展深受国内外形势影响
C.经济政策调整作用明显D.人民群众的经济建设热情高涨
2021-09-09更新 | 484次组卷 | 6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19世纪,美国开始对拉美地区进行长期渗透及武力干涉。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正式宣布对拉美国家奉行“睦邻政策”,表示不干涉他们的内部事务。20世纪90年代,美国又宣布与拉美国家建立“新的经济伙伴关系”。这种变化反映了
A.国际形势影响外交政策B.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动摇
C.拉美地区国际地位提高D.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
7 . 19世纪中期,上海周边的南浔、震泽等地丝商将买进的土丝按等级分发给农户或小作坊再次缫制成经丝,专供出口,出现了产销两旺的局面,时人称为“洋经丝”,其价格也远高于未经再加工的丝。这一现象可以反映当时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的出超地位B.近代民族工业得到了初步发展
C.传统手工业积极适应市场变化D.自然经济具有顽强的抵制作用
2021-05-07更新 | 1484次组卷 | 28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轮船类型数量备注
战船63艘在霍尔木兹
大帆船115艘修理,2艘在卡利卡特
浆帆并用大木船52艘在焦耳制造
浆帆并用的轻快小船43艘在卡利卡特
双桅帆船41艘在马林迪
圆形拉丁船92艘在瓜答富伊角
海盗船11
小船34
1525年葡萄牙轮船在亚洲的分布情况

——赵婧《葡萄牙帝国对印度洋贸易体系的影响》

材料二


商品名1505年1518年
胡椒
桂皮
肉豆蔻
紫胶
红檀木
丝绸
……
总数
1074003
8789

411


……
1121959
2128962
1342
986
66443
27978
2660
……
2242112

——赵婧《葡萄牙帝国对印度洋贸易体系的影响》

材料三   与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崛起于大航海时代不同.在西罗马帝国崩溃后,法国和英国在欧洲有着较长时期较为清晰的民族国家发展历程。其国家力量的强盛并不仅仅依赖于海外殖民与商业势力的突然扩张与爆发。相比葡、西、荷,法英两国的国家实力更为强盛、均衡和全面,大国历史教训和国际政治经验更为丰富。因此它们留在世界舞台上的时间比前3个国家长得多。

——李寒秋《英法崛起的历史借鉴》


(1)根据材料一,归纳葡萄牙印度洋贸易的主要特点?根据材料二,概括“货物清单”出现了哪些变化?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航路开辟后英法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背景,指出英法政府在现代化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021-05-26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八次适应性训练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的棉花种植起源于南亚 、中美洲和东部非洲,无论是种植、纺织生产还是使用,都是在相互隔绝的环境之中进行的,没有产生跨区域的影响力。即便在种棉技术于12到14世纪传入欧洲之后,棉花也没有成为“全球商品”。15 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以及随之而来的跨大西洋贸易网络的建立改变了棉花的命运。在随后的两个世纪中,欧洲帝国在美洲开启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土地掠夺”,用暴力强占印第安人土地,准允和保护跨大西洋的贩奴贸易,凭借对远洋航行技术的掌握和武装航运的暴力,建立起一个全新的连接美洲、欧洲和非洲以支撑棉花资本主义的全球经济网络,即“棉花帝国”。由此,世界完成了经济分工的第一步,非洲被锁定在为美洲种植园提供廉价劳动力的位置上,英国人则将自己从种植原棉的负担中解脱出来。

——摘编自王希《评<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材料二   “棉花帝国”不仅改变了非洲的命运,也改变了美国的命运,并将其变成了“棉花帝国”网络中的关键一环。1787 年英国从美国进口的棉花仅2200万磅,到19世纪40年代后期,英国甚至要仰仗美国南部供给其所用棉花的80%以上。而美国北部的棉纺织业对南方的原棉需求,1815年为54000包(每包500磅),到1860年达到845000包。1793年和1850年,在南方各州的要求下,联邦政府通过了“逃奴法”,强制把逃亡到北方各州的奴隶遣返送回南方奴隶主手中。19 世纪60年代前,美国领土得以迅速扩张。在新获的领土上美国不断增建蓄奴州,美国联邦宪法生效时,南部只有6个蓄奴州,至美国内战前夕,蓄奴州达到了15个……19世纪上半叶,成为美国南部棉花种植园奴隶制经济大发展的半个世纪。

——摘编自邓俊康《19世纪上半叶美国南部棉花种植园奴隶制经济大发展的原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棉花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变化,并说明推动其变化的历史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棉花帝国”的建立,并分析促使19世纪上半叶美国棉花种植园奴隶制经济大发展的主要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