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194 道试题
1 . 某一历史学习小组探究隋唐时期的佛教中国化问题,找到了以下材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史料一

史料二   洛阳龙门石窟之卢舍那大佛(始建于唐高宗咸亨三年(672年)四月)史料二开皇元年,高祖普召天下,任听出家,仍令计口出钱,营造佛像。

——《隋志》

史料三   落日山水好,漾舟信归风。探奇不觉远,因以缘源穷。

——王维《蓝田山石门精舍》

(1)指出材料中的三则史料对研究魏晋隋唐时期佛教中国化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佛教中国化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料一   1776年,法国学者马布利在《论法制或法律的原则》一文中,指出必须建立共和国,在这个共和国里,“人人都是富人,人人都是穷人,人人平等,人人自由,人人是兄弟,这个共和国的第一条法律就是禁止财产私有”。

史料二   1844年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一文中强调:“历史什么事情也没有做,……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群众给历史规定了它的‘任务’和它的‘业务’。”

史料三   现代西方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通过论证《共产党宣言》中所包含的思想内容指出:“我们可以把《宣言》称作马克思后来全部著作——不包括1848年以前出版的任何其他著作的序曲。它不仅预示了要发挥的课题和遵循的路线,而且预示了他必将遇到许多困难。”

材料二

1870年,墨西哥的马克思主义者创立了第一国际墨西哥支部。1871年以后,许多法国 革命者到拉丁美洲寻求政治避难,他们来到拉美后就与拉美的工人结合起来,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古巴的巴利尼奥等人于1900年建立了古巴第一个劳动者的政党——人民党,1905年改名为社会主义工人党,公开接受马克思主义学说。流亡阿根廷的法国人多马士于1872年首先建立第一国际法国支部,后来相继建立了意大利和西班牙支部,并得到马克思的亲自关怀和通讯指导。1919年,巴西爆发了6万工人参加的反对帝国主义干涉苏俄的罢工。乌拉圭的社会党于1920年决定改名为共产党,同时加入共产国际。在20世纪20年代,古巴、尼加拉瓜、厄瓜多尔、洪都拉斯、秘鲁、萨尔瓦多、巴拿马和哥伦比亚等国家先后成立了共产党。

——摘编自程洪《试论俄国十月革命与拉丁美洲》

(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分析。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围绕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提炼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日本书纪》中记载,推古天皇十八年(公元610年)春三月,高丽王派上僧昙征、法定前往日本,昙征通晓儒学,而且能作纸、墨,兼造碾碹(石磨),盖造碾铠始于是时。

阿拉伯人塔明一本·巴赫尔在其821年成书的《回鹘旅行记》中曾引用阿拉伯作家法德尔的话说,近来穆斯林在一场战役(怛逻斯之战)中获胜,收获了大量俘虏,而这些战俘,其中一部分人正是此时在撒马尔罕工场劳作的人,他们可以制作优质纸张。

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明代画家董其昌的作品——《关山雪霁图》,该画所用纸为朝鲜镜面笺,这种纸为皮纸,多用于印制书籍和佛经。

材料二   纵观人类的出版历史,从出版载体维度考察,由“硬质”到“软质”再到“虚拟”。经历了龟甲兽骨、陶器泥板、金石鼎碑、竹简木牍、莎草纸、贝叶、桦树皮等硬质出版载体后,人类又逐渐探索出了绢帛、兽皮、植物纤维纸及塑料布等软介质出版载体,而后又探索出了声、光、电、磁、芯片等虚拟和半虚拟出版载体和介质。纸的发明制造恰恰是人类从硬质出版载体全面转向软质出版载体的关键环节。造纸术传播的过程中,撒马尔罕纸曾与当地的芭芘纸、羊皮纸并存了一段时期,8世纪末,昂贵的羊皮纸也遭到了广泛排斥。开罗建立起北非的第一个造纸厂后不到百年,植物纤维纸取代了沿用千余年的莎草纸。换句话说,造纸术的传播过程,实际就是先进的植物纤维纸逐渐取代羊皮纸、莎草纸等其他相对落后的出版载体的过程。

——摘编自万安伦等《中国造纸术在“一带一路”上的传播节点、路径及逻辑探源》


(1)分析材料一中三则史料对于探究造纸术历史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人类出版载体的变迁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   在听到上帝赋予的使命和教皇的建议后,全法兰克的主教、公爵和伯爵、强大的王公们、各层各级之人,向上帝承诺,要自己承担费用,向圣墓(位于耶路撒冷)远征……不同王国的军队将要参与到这次的旅程中来,他们来自法兰克王国和洛林,德意志人之地,还有盎格鲁人之地,以及丹麦王国。

——摘自阿尔伯特(12世纪基督教会史学家)《耶路撒冷史》

史料二   2016年考古学家在黎巴嫩近郊发现了两个乱葬坑(下图为其中一个),里面有25名在13世纪遇难的十字军的遗骸,均为年轻男性。其中9人经DNA检测,3人为欧洲人、4人为近东(巴尔干及西亚地区)人、2人为混血儿

材料二   关于十字军东征(中世纪欧洲天主教徒入侵阿拉伯世界)的记载,在当时穆斯林著作中仅有零散提及。阿拉伯关于十字军的词汇也是在19世纪中期从欧洲借鉴来,且“欧洲人模仿穆斯林,改变了欧洲衰弱落后的面貌”的观点也“甚嚣尘上”。19世纪末,阿拉伯出现了第一部关于十字军东征的系统性专著。20世纪初,巴勒斯坦、黎巴嫩、埃及、伊拉克等国的世俗或宗教领袖、诗人、史学家等通过大型集会、节日庆典、新闻媒体、历史书写等方式,纷纷宣扬古代穆斯林打败十字军和拯救巴勒斯坦的事迹,并将欧洲殖民者和犹太人称为“新十字军”。20世纪5060年代,十字军东征相继进入阿拉伯各国的教科书,如埃及教科书指出:“现代十字军打败了穆斯林,这是他们祖先在中世纪未曾做到的,于是他们开始报仇,为一己之私,占领并强行统治穆斯林国家。”此外,阿拉伯世界还将库尔德人萨拉丁(曾收复耶路撒冷)置换成阿拉伯的领袖,通过立传及拍摄影视剧等方式向民众宣传。

——摘编自张倩红贾森《20世纪以来阿拉伯世界对“十字军”记忆的构建》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两则关于“十字军”史料的史料类型及其历史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以来阿拉伯世界关于“十字军”记忆构建变化的原因,并对其简要评价。
2024-05-09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今形胜之图》,明代绘制,原图长宽115*100厘米。绘图标有“东方九夷、南方八蛮、西方六我、北方五狄”(该图包括两京十三省及周边地区,东至日本、朝鲜,西至今乌兹别充斯坦东南的铁门关,北起蒙古高原,南达南海)。图上标注府、州、县、卫、所及域外国家地区的各级地名近千处。制图学角度上,将运河和黄河混为一体、将乌江绘成长江的主流等显然是错误的。但它尽量利用图中空白,用简明文字把各地区的历史沿革和地理形势作扼要说明,尤其对边疆地区,如在东北女直地区注有“女直慎地。唐曰黑水,唐初乃臣服,置燕州黑水府。金太祖起此……迨入本朝,悉境归附,立都司卫所二百余,所治地方,止于东北,地与契丹相抗,以时朝贡”。

西班牙驻菲律宾的第二任总督基多·拉维查在马尼拉任职期间(1572~1575年),经由阅南商人处得到《古今形胜之图》,他将该图中的重要地名和说明文字译成西文,并呈现给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该图成为欧洲人最早了解的中国地图之一、所载的文化信息使欧洲人对中国有了直观的感觉,因而受到重税。

——摘编自任金城《西班牙藏明刻《古今形胜之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古今形胜之图》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古今形胜之图》流传至西方的背景,并说明该地图的史料价值。
2024-05-08更新 | 11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传单是时代的象征。以下为南通市档案馆收藏的江苏如皋警卫团宣传传单。


   
鬼子要抽丁,组织“自卫团”,今天不想法,抽到太平洋,若要办法好,开会来商量,三个臭皮匠,抵过诸葛亮,参加民兵队,夜里来放哨,白天打游击,保身又保家。
如皋警卫团印
干到底
清乡反了十个月,杀死敌伪成千万。流血流汗是我们,抗日当中功最高。如今局势天天好,反攻日子快要到。立定志向干到底,民族英雄多荣耀。不怕敌汪再凶狂,死亡日期就要到。只要熬过这一关,一切胜利都属我。
如皋警卫团印
提取材料信息,分析如皋警卫团这一宣传传单的史料价值。
2023-08-30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福建省高考历史猜题卷(八)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礼记·曲礼下》载:“天子以牺牛,诸侯以肥牛,大夫以索牛,士以羊豕。”

史料二:《礼记·大传》曰:“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诸侯及其太祖。大夫、士有大事,省于其君,于祫及其高祖。”

史料三:《国语·鲁语上》载:“天子祀上帝,诸侯会之受命焉。诸侯祀先王、先公,卿大夫佐之受事焉。”

材料二   在前国家时期,先民们信仰原始宗教,这是祭祀的起源阶段。

早期国家时期,君王们通过举行祭祀来建构政治权威与权力秩序,祭祀因此呈现高度政治化的特征,并逐渐由早期的原始祭祀向国家祭祀演变。

秦汉时期,中国“国家祭祀”制度也随着儒家礼制化的改革而渐趋定型。

唐代时期,国家祭祀中的人性成分逐步提升,孔子、太公望均进入国家祭祀体系,出现吸纳民间信仰的先兆。

宋代时期,国家祭祀体系吸纳的民间信仰开始增多,最为突出的有马神祭祀。

明朝时期,朱元璋通过国家祭祀体系祭祀先代帝王的力度可谓空前,并且把大批历代名臣加入从祀。

清朝时期,吸纳民间信仰的关圣、文昌入中祀,设立贤良、昭忠祠入小祀,光绪年间朝廷升孔庙祭祀为大祀,以增强王朝的社会控制能力。

——摘编自廖小东《政治仪式与权力秩序—古代中国“国家祭祀”的政治分析》

(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古代中国祭祀制度的历史,指出其共同的史料价值并进行说明,同时指出古代王朝强化祭祀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历代王朝祭祀制度的演变与强化政治统治之间的关系,提炼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5-08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三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著名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李学勤等众多学者指出,里耶秦简在证史、补史方面的重要性不亚于殷墟卜辞、敦煌文献。下面是里耶秦简中的一片书简及其局部,其史料价值在于(     
A.实证了秦代地方管理体制B.再现了民间书信书写形式
C.展现了汉字的演变历程D.改写了世界数学发展史
2023-08-28更新 | 1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福建省高考历史猜题卷(三)
9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15年5月,英国豪华客轮“卢西塔尼亚”号在爱尔兰近海遭到德国U型潜艇的鱼雷袭击并迅速沉没,超过一千名乘客和船员葬身大海,其中包括128名美国人。调查显示,这艘非军事船只被击沉的事件经《纽约时报》报道后,支持美国对同盟国阵营宣战的人明显增多。德国人则声称他们的做法是对英国海上封锁导致饥荒的报复,而且许多英国客轮被用于秘密运送军火。1982年,英国外交部表示:“历届英国政府一直坚称‘卢西塔尼亚’号上没有任何军火。”但也表达了对打捞沉船一事的忧虑。也有沉船的目击者们回忆说,在船被鱼雷击中后,他们听到了第二声更大的爆炸声,响声很可能来自被点燃的军火。2008年,一次潜水考察证实了船上存在超过400万发步枪子弹和数吨其他军需品——包括炮弹、火药、引信和火棉,它们“被装在非冷藏货舱中,却被可疑地标上了奶酪、黄油、牡蛎等字样”。

——摘编自[英]索尔戴维《胜利前的100天:一战的发生与获胜》

(1)根据材料,概括“卢西塔尼亚”号沉没前后英德海战的局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美国参加一战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史料的出现对研究一战历史的价值。
10 .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茶叶的国家。19世纪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学者将“达摩眼皮变茶树”的故事塑造成印度是茶树原产地的依据。“茶叶起源于中国”这一原本在西方已被广为接受的观点受到挑战和质疑。这反映出(     
A.茶叶起源问题众说纷纭B.民间传说史料价值高
C.区域文化交流日益密切D.殖民霸权的话语逻辑
2024-04-26更新 | 246次组卷 | 6卷引用:(热点专练)热点04 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高考热点】2024年高考历史热点押题预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