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63 道试题
1 . 晚唐时期,藩镇往往于冲要地点设镇,差遣心腹,主持镇务,插手地方政治,从事商业经营。此后的镇发生了如表所示的变化。据此可知,晚唐至宋代的镇(     
(宋)镇使、镇将往往兼知税、勾当酒曲等职衔《八琼室金石补正》
北宋开国后,“诸镇省罢略尽,所以存者特曰监镇,主烟火兼征商”《嘉泰吴兴志》
A.因军事驻防而兴起B.孕育了最初的市场
C.经济职能得到增强D.居民生活较为富足
2024-05-08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由宋代及清代,江西因赣江贯穿南北逐渐成为全国重要的水陆交通要地,东西货物汇聚,各方商贾云集。有学者认为,近现代江西发展由于海运的兴起,原本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赣江内河航运大不如前;随着铁路交通的兴起,江西更是错过了铁路时代的开端。该学者以江西为例,论述了(     
A.内河航运落后于其他交通方式B.交通变迁深刻影响区域发展
C.现代交通发展进入了铁路时代D.水运交通应该继续发挥作用
3 . 这是一部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它主要的职能不仅有镇压奴隶反叛,还有调整当时社会各阶级、阶层间的相互关系等。资产阶级把由于它的影响而产生的有关法制,概称为“楔形文字法系”。该成文法典是(     
A.《十二铜表法》B.《查士丁尼法典》C.《法国民法典》D.《汉谟拉比法典》
4 .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形成了自己的节日,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形成了统一的知识传播媒介,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同时认同“龙”“长城”“长江”“黄河”等文化和地理标志。这些文化载体(     
A.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B.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
C.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D.利于塑造中华民族共同的道德准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元朝设立市舶司作为管理海外贸易的官方机构,其职能除了监管出海贸易、征收进口税等方面外,还有优抚从事下海贸易百姓的家属的职能,“落后家小合示优恤,所在州县并与除杂役”。这些措施说明元代(     
A.政府重视海外贸易B.民间对外贸易活跃
C.外贸政策相对开放D.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图1、图2所示是秦朝和波斯帝国的主要道路示意图。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图1   秦驰道示意图

图2   公元前6世纪的波斯帝国

A.有效维持了社会稳定B.促进了两者的经济文化交流
C.都以巩固统治为目的D.都引发了国内严重政治危机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英美两国直接进行了宪政实践,搭建了近代西方宪政体制的架构,并在后来为许多国家所仿效。

在英国宪政体制建构的过程中,1688年的“光荣革命”占据突出的位置。英国在经历了40余年的内战与革命后,于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构建起了由议会和国王共同组成的政府组织构架。“‘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

华盛顿、麦迪逊等当时(1787年)的一批政治精英为美国选择了通过“宪政”来实现共和的道路。在他们看来,“显然再没有其他政体符合美国人民的天性,符合革命的基本原则,或者符合每个爱好自由之士,把我们的政治经验寄托于人类自治能力的基础之上的光荣决定了”。

——摘编自石庆环、李俊霖《英美两国宪政体制的源流及其特征探析》

宪政体制是以宪法及其相关法律为核心构建起来的近代政治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材料反映了我国学者对英美近代宪政体制的认识,请在此基础上提出你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符合史实,表述清晰)
2024-05-04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靖远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632年,西属美洲殖民地的基督教堂已达7万余所,教会内设有宗教法庭,常以“异端”的罪名审判不听话的印第安人。这说明了(     
A.宗教信仰强大的渗透力B.宗教改革已经基本完成
C.宗教是殖民统治的工具D.民众法律意识日益增强
2024-05-04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靖远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希腊文明的兴起,在某种意义上是希腊人与地中海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互动”的产物。在碧波荡漾的爱琴海上,星罗棋布的众多岛屿成为早期航海者永不消逝的航标。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然其中某些情节离奇荒诞而未必可信,但依稀反映先民海上活动的模糊记忆。代代相传的航行经验和乘风破浪的英雄故事,正是他们勇于下海的力量源泉。黄河和长江两条横贯中华大地的河流,哺育了古老的中华文明。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又证明,除了这两个主要的发源地之外,还有许多文明的遗存散布在各地。长江、黄河中下游广大地区的人们,都过着农业生活,有着大致相同的需要,彼此之间的交流沟通就容易,也频繁。以血缘为纽带关系,发挥着巨大的维系文明的作用。“君子贵人而贱已,先人后已”是中华文明思想内涵的一个反映。

(1)根据以上材料,比较古希腊文明和先秦时期的中华文明特征的差异。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两种文明特征的差异对后世西方文明及中华文明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中外接触日益频繁,一些驻外使节和出洋留学的知识分子带来了近代西方先进的图书馆思想、办馆模式以及图书馆学理论和方法,为中国近代图书馆的诞生提供了思想舆论和学习榜样。1847年,耶稣会传教士在上海徐家汇天主教堂创办藏书楼,在北京西什库北天主教堂创办北堂图书馆;1894年上海创办的圣约翰大学图书馆,于1915年实行开架借阅;1903年武汉建立了文化公书林,将文华大学的中西文图书期刊公开陈列向世人开放,同时打破旧式之高阁的藏书楼观念,采取开架式供人阅览。京师图书馆与浙江绍兴古越藏书楼的建立和向社会开放,使中国的图书事业从此由以藏为主走向藏用结合并开始进入以用为主的阶段,这是近代图书馆事业进入历史新时期最明显的标识。

——摘编自张瑞云《浅论近代中国图书馆的起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图书馆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图书馆的特点和意义。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