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941 道试题
1 . 观察下表,对此分析正确的是当时(     
1573-1620年中国丝绸、茶叶产销总量
商品出口量总产量占比
丝绸约7000万匹约1.5亿匹46%
茶叶约3亿斤约4亿斤75%
A.深度卷入世界市场B.闭关锁国政策成效初显
C.农业主体地位丧失D.部分商品海外市场广阔
2024-02-20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前,仰韶文化点亮华夏文明的第一缕曙光,这主要表现在(     
A.以打制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B.出现明显的阶级分化
C.以粟等为主要农业栽培作物D.黑陶作为代表性器物
2024-02-20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8年红四军在朱德、陈毅指挥下,于龙源口歼灭进攻之敌千余人。此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毛泽东领导红军排除“左”倾盲动主义的干扰,保卫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由毛泽东起草的《政治问题和边界党的任务》决议。这个决议进一步总结井冈山斗争和各地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论证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规律,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思想。

——摘编自《央视国际网络》

材料二   1978 年之后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对中国革命探索中提出什么思想?其具体内涵是什么?
(2)材料二中所述的“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始于党的哪次会议?概述这次会议的重要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填写表格中中共所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名称。
领导人重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
胡锦涛
习近平
2024-02-20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中国近代史上曾先后出现八首国歌,其一写道“寰球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依据所学知识判断该国歌(     
A.推动旧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B.生动再现民生主义的内涵
C.表达维护民主共和制度的愿望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024-02-20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的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倾向,在中国历史上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对材料中“新的历史时代”理解准确的是(     
A.开启了王位世袭制B.创设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统治
C.封建制度正式确立D.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2024-02-20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我们党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全面纠正了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犯的错误,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最具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实现伟大转折的会议是(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四大
2024-02-20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1953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粮食会议召开,决定对粮食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从1954年9月起开始对棉布、食用油实行凭票定量供应,城乡百姓使用布票、油票。这一举措(     
A.为了稳定物价打击囤积居奇B.为了抗美援朝筹措物质
C.是我国实行计划经济的表现D.为了土地改革顺利开展
2024-02-20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某次活动后,毛泽东同志指出,同俄国这样的资本主义国家不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这次活动可能是(     
A.八七会议B.秋收起义C.红军长征D.古田会议
2024-02-20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称“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彻底胜利B.民主革命取得最终胜利
C.彻底结束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D.为新中国成立奠定基础
2024-02-20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描写明中后期的徽州“小民多执技艺,或贩负就食他郡者,常十九。转他郡粟给老幼,自桐江,自饶河,自宣池者,舰相接肩相也。……中人之家,皆无田可业,徽人多商贾,盖其势然也。”这些现象主要说明(     
A.生产关系根本变革B.宋明理学强化伦理道德
C.社会经济多元发展D.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
2024-02-20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