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读下表,这些运动(     

时间

收回利权运动

1903—1905年浙江地区反对意大利惠工公司,要求收回矿权
1904—1905年湖南、湖北、广东三省官绅力争收回美国合兴公司承筑粤汉铁路运动
1905—1908年山西各界人士反对英国福公司的争矿运动
1905—1910年安徽各界人士反对英国伦华公司的铜官山争矿运动
1907—1910年江浙两省争取商办苏杭甬铁路的斗争
①具有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          ②有利于洋务运动的开展
③受到了四川保路运动影响          ④体现了对列强侵略的抗争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5-12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昌平区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2 . 《马关条约》签字的消息传回国内,朝野舆论哗然,官民悲愤交集。半数以上的封疆大吏以及各级京官和部分宗室贵胄,反对批准条约。在京各省举人纷纷上书要求拒和。台湾民众迅速在全台湾范围内掀起一场反割台斗争。这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     
A.民族意识的逐渐觉醒B.民主思想广泛传播
C.对国际法的普遍认可D.变法呼声日益高涨
2024-05-12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昌平区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3 . 清顺治九年重新颁布朱元璋的《六谕》,称为“圣谕六训”。顺治十六年“令直省举行乡约之法宣讲上谕”,并明确规定“每遇朔望,申明诫谕,并旌别善恶实行,登记薄册,使之共相鼓舞。”由此可见(     
①圣谕是各地乡约中的唯一内容                  ②清朝吸取了明代乡约教化的内容
③律令儒家化到清朝时已经完成                  ④乡约教化包含了扬善惩恶的机制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5-12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昌平区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4 .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由2000余片绿松石组合而成,每片绿松石的大小仅有0.2-0.9厘米,厚度仅0.1厘米左右。龙身长64.5厘米,中部最宽处4厘米,巨头蜷尾。这件器物可以反映出(     
①龙的形象已经产生                         ②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③母系氏族社会出现                         ④当时的手工业水平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5-12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昌平区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以下为1997—2019年中美科技相对变化趋势图(美国各项指标设为1),对中国数据分析准确的是(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①国际专利申请总量超越美国             ②科技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
③对美国造成一定的技术冲击             ④建成门类齐全的基础工业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24-05-12更新 | 135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长期以来欧洲普遍信奉盖伦的血液运动潮汐说。1628年英国宫廷医生威廉·哈维著成《心血运动论》,揭示了血液循环的规律。他邀请国王观看证实该理论的解剖实验,并在著作首页给国王的献词中,把国王比作心脏——动物的生命和力量都源自心脏,就像国家的恩典和力量都源自国王。威廉·哈维的医学成果(     
①巩固了英国的专制王权                            ②嵌入政治比喻以减少出版阻力
③开创了解剖实验的先例                            ④体现科学革命的理性思维方式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024-05-12更新 | 280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7 . 共饮长江水

材料一   从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大批流亡至长江流域。东晋朝野仍以北伐为念,“至于元嘉(南朝刘宋年号)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宋齐之后,侨人遂安于南方,不再作北伐之想,与土断后即以世居之地为故乡有一定关系。

材料二   南水北调工程部分大事记

1918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提出了“引江济河”的设想。

1952年,毛主席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

20世纪50年代,有关部门开始组织专家对南水北调进行勘察和规划研究。

1978年,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兴建把长江水引到黄河以北的南水北调工程”。

19914月,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将“南水北调”列入“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

2002年,历时50年的工程规划论证阶段结束,南水北调正式开工建设。工程实施中,仅“穿黄工程”即使用了33项新材料和新工艺,创造了110项国内专利。

2014年,中线一期工程建成通水,长江水直接供应北京城区70%以上的用水。为支持工程建设,湖北、河南两省共有近35万人移民搬迁,受水区则为水源区提供科技教育、医疗等多方面的支持。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代表全区384万市民向河南省淅川县捐款384万元用于陶岔小学的重建,淅川县将其更名为渠首朝阳小学。

20235月,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向北方调水超过620亿立方米,其中实施生态补水近100亿立方米。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侨民“安于南方”的原因。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对南水北调工程进行历史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多角度论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5-1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8 . 海图与历史

与海洋密切接触的人类活动,深刻改变了历史进程——这一切皆记录在海洋地图中。

材料一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地形图》,绘出了珠江入海口的南海湾,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描绘海域的地图。中国现存最早的航海图是南宋的《舆地图》,标注了到东洋日本的海上航线,在当时是世界领先的,但航海功能还没有从地图中分离出来。元代的《海道指南图》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航海专图。明代的《郑和航海图》、《明东西洋航海图》和《山形水势图册》的绘图水平也是与世界同步的。中古时期,阿拉伯人绘制的地图以麦加的方向为地图上方,欧洲地图以耶路撒冷为世界中心,中国海图则直观而具体地反映了世界的形状,没有巨大的变形。

材料二

1:哥伦布伊斯帕尼奥拉岛地图(1492年),图上标有哥伦布对岛屿的命名“LaEspanola”(也称海地岛)。该图勾画出了岛屿北部的海岸线,被认为是唯一留传下来的出自哥伦布之手的地图。

2:特诺奇蒂特兰城象形坟字地图(1541年),此图由最后一批被西班牙人征服的阿兹特克土著祭司绘制,描绘了史实与传说,记录下原住民对世界的最后一瞥。地图分为四格,表明这一地区由水道分割而成。

3:东非海岸地图(局部)(1558年),此图原载于英国《玛丽女王地图集》。英国王室支持率先“开发”非洲的霍金斯家族,在大西洋上从事海盗式贸易。这些华美的航海图,也是滴着黑人鲜血的奴役之图。

4:果阿港地图(1596年),该图出自《旅程:林斯霍顿前往东方或称葡属印度的航程,15791592》一书。此书的出版打破了葡萄所和西班牙对欧洲前往印度航线的信息垄断,促成了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成立。

(1)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说明中国古代海图的特点。
(2)阅读材料二、拟定一个主题,并结合四幅海图反映的历史信息进行阐述。要求:信息提取充分,史论结合,多角度论述,逻辑清晰。
2024-05-11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9 . 辨析与考证长期以来,“主炮晾衣”说广为流传:1891年北洋舰队应邀访问日本期间,日本军官东乡平八郎窥见其主炮上晾晒着衣物,由此得出了北洋舰队军纪迟废、不堪一击的结论。

材料一   东乡平八郎说:““平远’因为故障而入港修理,我在岸边看到一门炮上晒着衣物,很不整洁……”

小笠原长生(作家),《圣将东乡平八郎全传》①,1939

注①:最早记述“主炮晾衣”史事,此后版本演变皆源于此,所不同者:观察方式或称东乡微服视察,或称应约登舰参观;所观察舰艇或称“济远”舰,或称“定远”舰等。

材料二   1891年北洋舰队访日期间登舰目击者的相关记述

《时事新报》
福泽谕吉
舰体巨大、机器完备、士兵熟练,值得一观之处颇多。
《每日新闻》(日本)舰长室、军官舱内装饰着各式各样的美术品,还有盆景、照片等。军医院里虽然有几名患者在就医,然而清洁异常。
日本法制局长
宫尾崎三郎
巨炮4门,直径1尺,长25尺,当时我国所未有。舰内清洁,不亚于欧洲……竟已装备如此优势之舰队,定将雄飞东洋海面。

材料三   1891年北洋舰队访日前后中方当事人的相关电报和回忆录

李鸿章
北洋大臣
日本屡请我兵船往巡修好,现派海军提督丁汝昌统“定远""镇远’“致远”“靖远”“经远”“来远”铁、快船,于五月二十日开赴日本。
丁汝昌
海军提督
明日带同定、镇、致、靖、经、来六船前往东洋一带操巡,所有留防之“平远”“济远”,当令先后乘间前去进坞。
陈兆锵
定远舰军官
日本派亲王宴请我全军官佐。独步蟾(注:定远舰管带)辞。询其故,则谓:日人奸究无信,胆敢妄为,深恐假藉宴会,乘我不备,攻袭我舰,我必留舰预防不测。
辨析和考证上述史料,并指出“主炮晾衣”说广为流传的原因。
2024-05-11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四库全书》之命运流转乾隆年间纂修的《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丛书,该书涵括了先秦至清中叶各时期的重要典籍,还收录了多部欧洲人的著作,初步介绍了近代地理、科技等方面的知识。《四库全书》编纂时,曾有传教士将一些版本传回欧洲,至今保存于法国国家图书馆。编成之后,乾隆皇帝下令抄写七部,分藏文渊阁、文澜阁等处。

文源阁《四库全书)毁于1860年英法联军的焚火,文澜阁《四库全书》在太平天国战乱中大半被毁,幸得藏书家丁申、丁丙兄弟倾力抢救,后经清末直至民国的三次大规模补抄,基本恢复了原貌。1937年,浙江省立图书馆组织抢运馆藏文澜阁《四库全书》的内迁工作,至1946年回到杭州。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重视文化典籍的保存,2003年文津阁《四库全书》入藏国家图书馆。2013年原大原样影印《四库全书》重大文化工程项目告竣,最终成书不仅富有文献价值和版本价值,还具有艺术价值。

(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四库全书》的“命运流转”。
(2)以《四库全书》为例,概述大型文化典籍编纂的历史意义。
2024-05-11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