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8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862年初,清政府从驻京旗营中挑选官兵,交由英国军官团在天津训练。后来,清政府又不断增加受训人数,并合组为两个营和一个炮兵队。所用枪炮,初时主要从英军中借用,不久全部改换为俄国所赠之枪炮,弹药则从英军购买。这些举措表明清政府(       
A.在外来刺激下逐步觉醒B.将洋务活动推向新高度
C.力主构建中外和好局面D.对统治策略作被动调整
昨日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2 . 有宋一代抵制皇帝“内降”的记载常见于史籍。如仁宗时宰相杜衍,接到皇帝封赐某人的“内降”并不执行,累积到十份以上,一起交还给皇帝,反而得到仁宗的赞许。这说明了宋代(     
A.皇权受到了极大挑战B.文官集团势大不掉
C.中枢决策机制的成熟D.中央集权受到威胁
昨日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济南市高三下学期5月针对性训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时间的全球史”

近代以来,英国的时间概念经历了国家化和全球化的过程。

片段一   时间国家化

1675年,英国建立了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负责测量经度。

1714年,英国政府成立“经度委员会”,提供奖金及专利来征求准确测量经度的方法。

1735-1761年,哈里森发明精确的海钟,以时间测量经度(1小时对应15度),经度诞生。从此,英国的舰船能够到达地球的任何角落。

1771年,英国工厂主阿克莱特在报纸上发布招聘广告:“本人急需两名精通机械零部件设计业务的钟表匠,同时诚聘熟悉轮齿啮合连接业务的技术人员若干名。”

1798年,英国钟表匠发起抗税请愿活动,他们认为:“棉纺业和毛纺业完全受惠于钟表制造工匠……”

1840-1855年,英国98%的公共时钟设置为格林尼治标准时间。

片段二   时间全球化

1864年,通过连接格林尼治时钟的电信电缆,开普敦鸣放正午炮,传达英帝国时间。

1884年,华盛顿国际天文学家代表大会召开,法国人强调中立原则来反抗格林尼治子午线的权威地位,并联络其他国家反对英美发起的决议,但大会最终以经过格林尼治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格林尼治成为世界计算时间和空间的起点。

1924年开始,格林尼治天文台每一小时会向全世界发放调时信息。

——摘编自杜君立《现代的历程——机器改变世界》、【美】奥格尔《时间的全球史》

(1)根据片段一、分析英国能完成“时间国家化”的原因。
(2)根据片段二、指出英国推进“时间全球化”过程中存在的矛盾。
(3)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时间的全球史”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总理衙门设立后,奕奏请派员出访欧洲未果。直到1866年,清政府接受赫德提议,经过多方考量,派退休的四品官员斌椿率同文馆三名学生随赫德出访欧洲。清政府的这一安排(     
A.旨在顺应近代化的潮流B.受制于传统观念的束缚
C.标志着朝贡外交的转型D.体现“中体西用”思想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你们的工业被彻底摧毁了,而且是被外国的统治摧毁的;你们的财富正流向国外,你们已经沦落到任何人类都不可能沦落到的最低水平。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有任何其他补救办法可以自救吗?要自救不能靠请愿,唯有抵制。我们宣布,准备好你们的武器,组织起你们的力量,然后就开始干吧,这样,他们就无法拒绝你们的要求了。

——摘编自《提拉克,他的著作与讲演》

材料二   一战也把东方各族人民卷入国际政治生活,帮助他们熟悉军事技术装备和新式武器,使他们开阔眼界,加深了对帝国主义的认识。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十四点纲领”、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关于民族自决原则的声明,也使殖民地人民民族自决意识和民族独立观念大大强化⋯⋯同时十月革命后建立的苏维埃政权摒弃沙俄的帝国主义对外政策,反对任何形式的民族压迫和奴役,取消沙皇政府与中国、土耳其、伊朗等国订立的不平等条约,支持被压迫民族的正义斗争。

——摘编自余建华《民族主义历史遗产与时代风云的交汇》

材料三   二战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由解构走向重构的转折点⋯⋯原来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持续推进的民族独立浪潮与遍及全球的现代化浪潮相呼应,改画了世界政治地图⋯⋯到90年代,185个联合国成员中,战后独立的国家占了多数,以这些国家为主体形成的“第三世界”成为国际政治领域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摘编自《世界通史第三编: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20世纪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印度为代表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推动该时期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发展的因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世界局势发生的变化。
昨日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信息押题卷(二)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末年,北方汉人纷纷避乱,北出长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耶律阿保机在建立辽国之后,就使用了从燕蓟地区俘虏去的许多汉族士人,如康默记、韩延徽、韩知谷等人,仿照汉制为辽国制定一些典章制度。西夏元昊仿效北宋政府的组织,建立了一整套官制、兵制。

——摘编自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等

材料二   元代多元文化体系内的交流影响,并不局限为先进文化影响落后文化的单向变动,而是蒙、汉、色目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涵化”。这些显然有利于蒙古、汉地⋯⋯吐蕃各自文化在多元刺激竞争中不断吸收外部有益营养而良性发展,最终成长为19世纪末中华民族和文化共同体的五大组成部分之一。

——摘编自李治安《元史十八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古代史知识,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信息押题卷(二)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对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研究。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第一时间,中国知识界就做了相关的报道和研究。从那以后,就一直没有中断。至今已有100多年。这100多年的研究史出现了4个高潮时期。第一次高潮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国民党人,以民生主义来解读“新经济政策”,弥合了双方的理论差异。以陈独秀、瞿秋白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积极响应这一政策,指出其实质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抽象原理和俄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第二次高潮是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借鉴“新经济政策”的经验,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刘少奇提出过渡理论,指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要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不要急于过渡到社会主义。第三次高潮在20世纪80年代,以杨承训为代表,紧紧抓住“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这条主线,分析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多种分配方式、多种经济成分、引进外国资本、改善上层建筑等一系列问题。第四次高潮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对“新经济政策”的研究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很多学者从现代化、俄国历史整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等角度来研究,视野更加宏大。

——摘编自《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国研究史》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指出20世纪20年代,国民党人和共产党人对“新经济政策”形成两种解读的出发点。
(2)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学者对“新经济政策”研究的视角不断发生变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别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
7日内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信息押题卷(二)历史试题
8 . 如图为近代中国英商、华商、日商纱厂已开车的机器设备增长情况(纺机锭数)。甲、乙、丙分别对应的是(     

A.华商、日商、英商B.日本、华商、英商
C.英商、华商、日商D.华商、英商、日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毛泽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提出:“国民经济的指导方针,必须紧紧地追随着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这个总目标”。这表明新中国(     
A.将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B.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C.追求产业结构的平衡发展
D.继续坚持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
7日内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信息押题卷(二)历史试题
10 . “英帝国”是一个不断变化着的概念,先后经历“重商主义帝国”“自由主义帝国”“有形帝国”“无形帝国”等概念。“英帝国”概念的变化(     
A.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步B.反映出外交政策的变化
C.体现出经济政策的调整D.说明其国际地位的下降
7日内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菏泽市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