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24 道试题
1 . 历史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在复习“大国兴衰”时,刘老师运用不同的方法,设计了如下学案,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探究一【图文说史—探讨英国崛起】

我认为“光荣革命”带来了政治稳定的局面,其最重要的结果就是普通国民感觉有一个可以信赖的政府。由于对政府持有好感,国民愿意纳税来支持政府。

——伦敦大学皇家学院教授安德鲁波特

(1)上述史料反映了英国崛起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探究二【导图说史—阐述苏俄(联)兴衰】
   
(2)根据以上思维导图,简述苏俄(联)兴衰的过程。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钦惟我国家,治化昌明,超轶三代,幅员之厂,生齿之繁,亘古未有。臣幸遭逢之盛,图写太平,为盛世滋生图一卷,臣执艺所有事也。其图自灵岩山起,由木渎东行,过横山,渡石湖,历上方山,从太湖北岸、介狮何两山间入姑苏郡城, 自葑、盘、胥三门出阊门外,转山塘桥至虎邱山止。其间城池之峻险,廨署之森罗,山川之秀丽,以及渔樵上下,耕织纷纭, 商贾云屯, 市廛鳞列, 为东南一都会。

——节选(清)徐扬《盛世滋生图》题跋

材料二   《姑苏繁华图》,原名《盛世滋生图》,是清代宫廷画家徐扬描绘苏州风物的巨制。此画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最终完成。全幅画有各色人物 1.2 万余人,各色房屋建筑约2140 余栋,各种桥梁 50余座,大小官船、货船、客船、杂货船、画舫以及竹筏等近 400多条,各种商号招牌200 余块,完整地表现了气势宏伟的古城苏州市井风貌。

——摘编自《〈姑苏繁华图〉赏析》


(1)据材料一,指出徐扬创作《盛世滋生图》的背景和动机。
(2)据材料二,简述绘画中姑苏“盛世”的表现。若要进一步证实画中苏州的盛况,还可搜集哪些史料。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徐扬《盛世滋生图》的史料价值。
2023-12-11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南通市部分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3 . 历史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在复习“大国兴衰”时,刘老师运用不同的方法,设计了如下学案,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探究一【图文说史-探讨英国崛起】

   

(1)上述史料反映了英国崛起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探究二【导图说史-阐述苏俄(联)兴衰】

   

(2)根据以上思维导图,简述苏俄(联)兴衰的过程。
2023-07-14更新 | 38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金坛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图1、图2分别为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和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示意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图1、图2,分别提取两幅图中有关根据地分布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3-04-13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江浦高级中学等6校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摘自徐继畬《瀛寰志略》所载地球图(局部)

材料二   1861年北京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管理因条约而产生的各种事务。又设同文馆,教授外国语言,不久其他类似的学馆也开设于各通商口岸。轮船招商局设立于1872年。开平煤矿始于1876年。……自强运动表示着一种意志简单的目的:中国希望借西方之科技以充实军事力量而已。纵有对他们的批评,也并不苛刻,可是运动本身范围如是窄狭,也就无从达到预期效果。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三   任何一种社会思潮的形成都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无本之木。实际上,晚清出现的几乎所有的社会思潮都与传统的经学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关系。鸦片战争后,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在清朝统治集团内部有一小部分开明、务实之士,试图通过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和养兵、练兵之法以应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从思想文化研究的角度来看,所谓晚清思潮史,就其一般意义而言,其实就是中西文化相互冲突、相互融会的历史。日本通过学习西方,迅速摆脱了民族危机,一跃而成亚洲第一强国的现实,为中国提供了直观的范例。晚清社会思潮中新的思潮往往诞生在旧思潮的母体中,这是社会转型期特有的现象。

——摘编自陈国庆《论晚清进步思潮的渊源和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瀛寰志略》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场“自强运动”的历史意义,并指出“无从达到预期效果”的根本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晚清进步思潮产生的原因。
2023-11-30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兴化市2023-2024年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18世纪,数百名耶稣会传教士来华传教,以此为媒介,促成了首次大规模中西文化交流活动。明朝末年,朝廷开设历局,聘请传教士参与,修成《崇祯历书》颁行天下。康熙年间,中国学者梅文鼎融会中西,对传统九章算术和西洋数学取长补短,著成《中西算学通》;在传教士主持下我国首次用近代科学方法绘成《皇舆全览图》。乾隆年间,法国传教士蒋友仁详细介绍了哥白尼“日心说”。西学东渐同时,中学也开始西传。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漆器,甚至壁纸、轿子、折扇等手工艺品在欧洲风行一时,成为上流社会争奇斗富的象征;传教士从中国带来的大量报告、书简、著述以及翻译书籍纷纷问世,如《中国通史》、《孔子传》、《中国孝道》、《中华帝国全志》等。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材料二

   
绪论          中西文化交流新一页
第一章       皇宫中的洋教师
第二章       西来孔子:明清之际的文人与传教士
第七章       西方社会思想观念及文学的传入
........
第十章                                      
   中国器物在欧洲
   中国园林建筑艺术在欧洲
   中国历史的西传
   中国语言文学的西传
   中国科学技术的西传
........

——摘自张西平《跟随利玛窦来中国:1500—1800年中西文化交流史》

(1)据材料一概括明末清初中西文化交流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文化交流的有利条件。
(2)据材料二拟定第十章标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章所述历史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
2023-11-20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维新运动中,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提出了建立博物馆的主张。1905年,禀着“图地方人民知识之增进,亦必先有实现之处所”的想法,张謇率先在他的家乡兴建了南通博物苑。博物苑南馆楼下展出动植物标本,楼上则陈列历史文物。北馆陈列着鲸鱼骨架和书画作品等。到了1913年,博物苑已初具规模,成为一座占地2.6公顷,融植物园、动物园于一体的园林式的综合性博物馆。

——摘编自王栋云《南通博物苑的百年历程》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文物征集运动,使大量文物迅速集中到文物保管机构。中央人民政府设立文物局,全国各地也相继成立文物博物馆管理机构。1956年文化部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著名的博物馆“三性两务”理论。……90年代开始,中国博物馆转向现代化大馆的建设发展,多样化的专题博物馆也发展迅速。随着中国恢复在国际博物馆界的席位,中国得以汲取国际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推动了中国博物馆的新发展。

——摘编自苏东海《新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1949—2005)》

(1)据材料一,概括南通博物苑的主要特色,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创建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现代中国博物馆发展的有利条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现代博物馆功能的认识。
2023-06-29更新 | 58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18世纪,法国在进行声势浩大的启蒙运动,同时苏格兰的启蒙思想家在开展着另一种启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07年苏格兰和英格兰实现了合并,面对着英格兰地区更高层面的社会发展水平,特别是英格兰工业革命逐步启动,如何融入英格兰这样一个经济发展水平更高的“文明”社会,促使苏格兰启蒙运动思想家们着力思考这一问题。苏格兰启蒙运动思想家不同于法国启蒙思想家一味对理性的高扬,他们认为在此之外,还应该尊重社会既有的习俗和习惯,理性本身在驱动或实现社会变化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为社会的变革并非完全出于理性的设计,习惯和习俗在塑造行为方面比理性更有决定性。

材料二   从社会转型的意义上说,苏格兰启蒙思想家在思想理论上的最大贡献就是创造出了基于市场交换基础之上的“商业社会”。在亚当·斯密这里,商业社会是指与政治社会或者公民政府相分离,是在交换的基础上所产生出来的一种新的领域……政府不要用“理性”设计的方式来进行干涉。由于劳动分工的缘故,每一个人都参与市场交换,每一个人都依赖市场交换,并且每一个人都用自己多余的生活品去参与市场交换,既促进了整个国家的繁荣,又使每个国民的个人财富得以增长。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宏图《18世纪苏格兰启蒙运动的“商业社会”理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和苏格兰启蒙运动的不同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苏格兰启蒙思想家“商业社会”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格兰启蒙运动的历史作用。
2023-06-28更新 | 42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玉米在欧洲的传播

【注】在意大利罗马郊区法勒斯纳别墅发现、在著名画家拉斐尔(14831520年)画的壁画周围的垂花饰中,有画家达·乌迪内于15151517年画的几支玉米苞(棒)。

材料二   (美洲某岛)岛民们也用一种小米容易地制成面包,该小米类似于米兰人和安达卢西亚人大量存在的那种。该小米棒比手掌略长,一头略细,约有手臂的上半部那么粗。该谷粒具有豆粒的形状和大小。当它们生长时为白色……磨成粉时雪白。这种谷粒叫“玉米”。我的信使也将带给阁下一些他们用以做面包的那些种子。

——参与过哥伦布第二次远航的安格勒利亚,于149453日致罗马教廷国务大臣的信件

材料三   

1542年出版的《植物志》中记述:“它现在生长在所有的庭院中,几乎到处都是。”

【注】这幅图是画家阿·米耶尔直接采画自生长着的玉米,再由一位素描师把彩围转化为黑白线图,1542年,被录入在德国植物学家廖恩哈德·福克斯编纂的《植物志》中印刷出版。

材料四   1582年威尼斯贵族孔塔里尼家的一份“田地播种计划”表明,他们家的佃农已在一块夏季遭涝的田地上种玉米。1584年,玉米出现在威尼斯一个农民死后的农场财产清单中。1588年,玉米成为一个农场主送给罗维戈的圣巴托罗缪修道院礼品的一部分。1601年的一份威尼斯市场交易所的官方文献载,“玉米被最贫穷可怜的人们购买,对于他们来说玉米是一种具有便宜市价赖以维生的资源”。

(1)根据材料,概括玉米在欧洲传播过程中体现的特点。
(2)指出材料二、三、四各涉及哪种类别的文献史料,并分别说明其对研究玉米在欧洲传播的价值。
2023-03-23更新 | 426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学情检测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京市从和平解放之日起就开始着手农业生产的恢复工作,建立了生产救灾办公室。1950年11月,北京市委提出畜力、农具互助合作之外,应“试办土地入股合作社”的设想,年底发动爱国增产运动。1952年,北京市召开第一届农业劳动模范大会。在推广农业信贷措施的同时,北京市还结合农贷大力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率先确定了先普遍推行牲口保险,重点试办棉花保险的方针。

——摘编自范明《新中国初期北京市农业政策述评》

材料二

图1 949-2018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变化                                                               图2 1949年-2019中国人均粮食粮食占有量

----据王宏广等《中国粮食安全:战略与对策》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过渡时期北京市农业政策的内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时期我国粮食安全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及其原因。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