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92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史学家习惯上把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称为“扩张的时代”。欧洲人把自己来到西半球的事件称之为“地理大发现”。

材料二   热心于航海事业的葡萄牙亨利王子的动机除了企图夺取香料贸易之外,使是与东方的祭司王约翰联盟,发动一次新十字军运动,传播“基督福音”于全世界。

——吴于崖、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   15世纪以前的三四个世纪里,欧洲与近东、印度以及中国有着相当多的经济贸易联系。由于西欧农业生产量及高档手工业品和奢侈品难以满足本地区的需要,因此它必须得到来自东方的产品,这样,与东方的贸易线往往就是西欧的生命线……1453年奥斯曼人攻占君士坦丁堡,阻断了西欧城市与地中海东部的来往。

——刘景华《人类六千年》

材料四   1415年起历次重大探险活动,都是在国王或政府有关部门的委派、支持下进行的……只要条件允许,国王们都会支持一切有利可图的海外事业……国君的支持对西欧的海外扩展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它使扩张分子拥有军权、政权和财权。

——王加丰《“地理大发现”的文化历史背景》

材料五   当我发现印度群岛时,我曾说这些岛屿是全世界最富有的贵族领地……在刚抵达委拉瓜(委内瑞拉)的头两天,我曾见到比我在小西班牙(海地岛)四年中所见到的黄金还多得多……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哥伦布《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1503年)

材料六   新航路开辟后,原有的商品如粮食、白糖、香料都有大的增加;同时一些新商品也出现在欧洲市场上,例如美洲的烟草、可可、非洲的咖啡,中国的茶叶。一方面是许多商业金融机构的建立,有信贷机构、殖民贸易股份公司,交易所等。……买空卖空形同赌博,经商者突然暴富、顷刻破产的事例司空见惯。中世纪兴旺发达的地中海贸易成为明目黄花,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市的商业地位一落千丈……而里斯本、伦敦、安特卫普和阿姆斯特丹成为重要的国际商业都市……

(1)材料一中的“地理大发现”主要指什么?
(2)结合材料二至材料五、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动因。
(3)如何解释“地理大发现”的世界历史意义?
2024-05-05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举行和平谈判,面商国家大计。8月28日,‘毛泽东偕周恩来等飞抵重庆,经过43天的艰苦谈判,于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订了“双十协定”。协定规定:双方“必须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还确定召开各党派代表及无党派人士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共商和平建国大计。由于蒋介石坚持统一军令、政令,取消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拒绝承认解放区各级民选政府的合法地位和公平合理地整编全国军队的主张,双方在这些根本问题上没有达成统一。

——摘编自崇文书局《重庆谈判》

材料二   1949年4月1日,以张治中为核心的国民政府代表团抵达北平,经约两周的谈判,双方达成《国内和平协定》,主要内容为:惩办战争罪犯;废除伪宪法;废除伪法统;依据民主原则改编一切反动军队;没收官僚资本;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卖国条约;召开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新的民主联合政府。同时,中共也同意在战犯问题上,可以在和平条约中不提蒋介石三个字;国民党军队的数额、番号、官长均可照旧不动,驻地问题可以研究;是否签字后马上渡江,也可以商量;南京政府在新政协开会,即联合政府成立前可以继续存在。4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谈判宣告破裂。

——摘编自王奔宇《张治中与北平和谈》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重庆谈判与北平和谈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和谈的共同作用,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024-05-03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决定社会走向,影响发展进程的,是历史的合力。

材料一   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的中国,几乎每年都有重大事情发生。学者金冲及独具慧眼从1947年入手,写成《转折年代》。该著作以近乎白描的手法再现了1947年的中国社会面貌:1月至8月,天津歇业工厂竟达132家,尚未宣告歇业的厂家,也多坐待油尽灯干。上海最大的纺织厂申新各厂开工纱机,尚不足抗战前193657万锭之数;晋西北山地农民许多穷困及破产,虽然有些地方农民已分得若干山地,但非常零碎,没有系统、普遍和彻底。目前的任务就是要有计划的去组织这样一个群众运动,并正确地把这个运动领导到底。

——摘编自《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

材料二   194712月,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学者陈旭麓认为,毛泽东的话“富有历史感地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看成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

——摘自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阅读材料一,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国民党统治后期国统区经济在“内”层面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列举并说明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军事上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及其意义。
(3)材料二所说的“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的“辛亥革命事业”指的是什么?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是以何种方式实现了新旧民主革命的转变,并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024-05-01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欧的资本主义是怎样出来的?17世纪、18世纪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物质上、精神上、人文上,而且这个时期在西欧也确实是各种学术、各种文化、科学,特别是科学思维最发达的一个时期。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材料二   以卢梭为代表的民主派在近代西方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人民主权的学说,将人民的权威视为宪法的基础。而托克维尔指出,美国革命的爆发使“人民主权的原则走出乡镇,而占领了各州政府……人们在人民主权原则的名义下进行战斗并取得胜利,人民主权原则成了法律的法律”。

——摘编自佟德志《民主的否定之否定: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历史与逻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8世纪西欧文化、科学发达的表现,并分析其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与近代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关系,并说明其具体的表现。
2024-05-01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皖豫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阿拉伯人通过将实力雄厚的部落结为联盟,加强了统治。在进行统治时,阿拉伯人并不拘泥于民族,而是以伊斯兰教为纽带把各个民族维系在一起,通过这种方式。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建立了合作机制。这样一来,实现了由通过军事征服的“征服时代”向从事经济活动的“经济时代“转型.……阿拉伯帝国的中心从与地中海相连的地区向与印度洋相连的地区转移,印度洋被纳入阿拉伯帝国的版图,同时,阿拉伯帝国的经济活动中心也从干燥的地中海,转移到干燥地带和湿润地带的连接处,并进入将东非、西亚、印度、东南亚、中国南部连在一起的印度洋,阿拉伯帝国转型成为陆地和海洋的大商业帝国。

——摘编自(日)宫崎正胜《大国霸权:5000年世界海陆空争霸》

材料二   古代中国与阿拉伯作为亚洲两大异质文明的载体,通过贸易上的相互弥补,器物文明层面的彼此借鉴,宗教文化方面的交流融通,发掘和吸纳有益养分,满足各自所需,从而推动了社会发展和进步,也对世界文明作出巨大贡献。

——摘编自王铁铮《历史上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交往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归纳概括阿拉伯帝国统治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兴起发展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材料中作者的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对该观点加以论证说明。
2024-04-30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期文献主要内容
19294《兴国土地法》“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兴国工农兵代表会议政府所有,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耕种使用”
19378《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以减租减息,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
194710《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按乡村全部人口统一平均分……”

——据臧平《试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土地政策的变化》等材料整理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和完善土地政策,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从初期的“农民个体所有,家庭自主经营”到农业合作化时期的“劳动群众集体所有,集体统一经营”,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两权分离”到新时代的“三权分置”。这些变革适应了农村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维护了广大农民的利益,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确保了农村社会的稳定。

——编自刘雅静《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政策的演进及基本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土地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影响这些变化的共同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阶段对农村土地政策分别进行了哪些调整变化?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现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变化的认识。
2024-04-30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经过百年的求索与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革命任务以及取得胜利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3)新中国建立初期,国家把废除私有制和发展工业同时并举,为此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指出这些措施的主要历史影响。
2024-04-29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法国,冶炼和采矿业开始使用机器,纺织业由于使用珍妮纺纱机而迅速发展;北部出现资本主义农场,农业国的面貌发生改变;在政治上,这一时期的法国“专制制度的长期排斥使这些人不得不相信要么全部全盘接受过去不正义的制度,要么全部全盘推翻这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架构”。以资产阶级为领导的第三等级的共同要求是彻底铲除封建专制制度。这一时期,法国先后出现了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一大批思想家,这些思想家所阐述的政治思想更为成熟、系统、彻底。

——摘编自张朝阳《法国何以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

材料二   合众国宪法既立,而联邦制形式,亦益巩固,各州之间,非若当时之为共同行动而已,直结合为一、如婚约之不可破。……。其联合之宗旨则曰维持公道,谓通国之民,皆当受正直平等之待遇也。平治内政,谓四境之内,当雍和静谧也。以相当之武力,立国于世界。永保共和,谓合国民之意志,拥护法律,确保自由为世世子孙之福利也。泱泱大国,以是而生存,亦以是而结合焉。

——摘编自胡晓进《商务印书馆与美国宪法在中国大陆之翻译及传播》

材料三   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了耗费近十年心血的著作《国富论》,并明确以“重商主义”总结先前欧洲列国的经济政策,并强烈主张自由主义贸易……与重商主义强调国家干预贸易不同,自由贸易认为应当逐渐开放殖民地对外贸易,最终实现贸易自由,以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决定一切。如果选择了自由贸易,我们可以挣到更多的钱。而且,如果我们让别人有钱了,他们就能够向我们购买更多的产品。如果说,瓦特蒸汽机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那么,亚当·斯密则是靠《国富论》为工业革命的全球贸易缔造了一个新的秩序。在过去,所有的大国都是靠贸易保护,用武力保持贸易垄断来取得财富,而亚当·斯密认为:平等竞争的自由贸易才能使利益最大化。

——摘编自吴必康《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策的四次重大变革》

(1)根据材料一、分析法国成为欧洲启蒙运动中心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启蒙运动对法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的宗旨。并结合所学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不足之处。
(3)根据材料三、概括18世纪中后期“自由贸易”逐渐取代“重商主义”的主要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角度分析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65年,西班牙占领菲律宾后,在太平洋建立循环贸易体系。西班牙人乌尔达内塔开辟马尼拉帆船航线,自菲律宾甲米地港启航,利用东南季风,向北航至北纬38°~40°,再利用西风向东航行,至北美洲阿卡普尔科港,然后大帆船驶向秘鲁卡亚俄港口,实现美洲与亚洲直航,史称“太平洋丝绸之路”。中国船把丝绸、瓷器、工艺品运到马尼拉,西班牙船把中国货转运到阿卡普尔科,然后西班牙大帆船再把美洲白银运到马尼拉,换取中国的商品,如此循环。

——摘编自刘文龙《马尼拉帆船贸易——太平洋丝绸之路》

材料二   近代欧洲一直在寻求向外进行商业扩张的机会。16世纪,世界所有地区的主要贸易路线已经开通,欧洲各国划分了不同的贸易路线。17世纪,世界贸易的变化更为迅速。在1600年,亚洲贸易的3/4几乎都在陆上进行,其贸易路线主要是通过中东到达地中海。但是到17世纪末,由于荷兰与英国的兴起,海上贸易取代了陆上贸易,欧洲和亚洲的贸易就转到了海上。商业优势很快从地中海转移到北欧,全球范围的商品市场已经初步形成。

——摘编自李世安、孟广林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明中叶以后,白银成为主要货币。据研究,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以中国的丝绸为主角,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对流。中国通过“丝—银”贸易,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1/3的白银,总量达到7000吨至10000吨。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18世纪末。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太平洋丝绸之路”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16~17世纪国际贸易的变化。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17世纪国际贸易对世界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最先在意大利各城邦兴起,然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达到顶峰,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1415世纪,意大利的城邦之中,众多的贵族从事银行业或商业经营。部分市民阶级靠着商业发家,逐渐跃入贵族阶层。新兴阶层为维护和发展自己的政治经济利益,在意识形态领域反对封建统治与天主教会的神学独断。一度湮没千年的希腊罗马文化被大规模发掘、整理和研究,一时成为风潮和时尚。文艺复兴时期的众多思想家们认为经院哲学派的逻辑学过于枯燥无味,并且与实际生活毫无联系;相反他们宁愿选择“人文学科”,其目的在于学生们有道德,使他们为了履行国家的社会职责而准备做出最大的贡献,从更广的意义上来说,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强调,在上帝所有的造化物中,人的“尊贵”是最优秀的,仅次于天使,人具有掌握自己命运和在尘世间幸福生活的能力。

材料二   伏尔泰说:“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在所有的偏执中,伏尔泰最痛恨宗教偏执,因为它完全建立在愚蠢的迷信基础上;“迷信越少,狂热越少;狂热越少,痛苦越少”;他特别认为英国的议会制度比法国的专制制度更可取,同时国家政策导致无意义的战争时,这些国家的行动就是犯罪。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有相当部分似乎认为外部条件迫使人们按不同的方式活动,人们对此束手无策。但更重要的是,他是一名理想主义者,他偏爱英国式的独特的政治制度,在他看来没有任何个人或集团有绝对权力确保人民的自由权利。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美】伯恩斯《西方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思想家们的主张并分析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家的观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共同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