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92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确实为思想界带来一次大解放,称得上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内与中世纪的一场大决裂。从此,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上帝的立足之地日益缩小。人类开始向自然挑战,向神学挑战,向人类本身挑战。

——摘编自仓理新《书籍传播与社会发展:出版产业的文化社会学研究》

材料二   世界观的重大变革确实是从哥白尼革命开始的。希腊人以及中世纪的宇宙观,是一个层层相套的有限的球体,地球则居宇宙的中心。哥白尼用太阳取代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所有的行星包括地球均以太阳为中心转动。近代思想的一个革命性的变化就在于从有限封闭的世界,走向一个无限的宇宙。……这场宇宙论革命,既是天文学的也是人类学的,既带来了世界图景的改变,也导致了欧洲心灵的重建。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三   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它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的社会,从经验社会向科学技术社会过渡。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是如何“向神学挑战”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哥白尼的宇宙观。结合所学,概括“这场宇宙论革命”在近代思想领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前期英国社会的变化。
2024-04-28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文明的多元和交流

材料一   东北非的埃及地处干旱地区,但尼罗河的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尼罗河还提供了连通上下埃及的交通条件。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文明兴起。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法老掌握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最重要的权力。法老之下,设有官员分别处理政务和地方事务。

材料二

材料三   阿拉伯帝国的阿巴斯王朝(750—1058年)在巴格达创建了由翻译局、图书馆和科学院等机构组成的智慧宫。在历时约200年的翻译运动中,阿拉伯学者将古代希腊、罗马的大量哲学著作、自然科学著作以及波斯、印度的一些文学、史学、数学和天文学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例如,罗马医学家盖伦《解剖学》的希腊文原本遗失了,幸亏有阿拉伯文译本,这部珍贵的著作方得以流传下来。天文学家白塔尼(858—929年)在希腊天文学理论基础上,根据长期的天体观测,发现地球的近日点运动,所著《萨比天文历表》传入欧洲,曾被哥白尼等科学家多次引用。伊本·西那(980—1037年)把希腊和阿拉伯的医学思想加以总结,编成《医典》,传入欧洲后被翻译成拉丁语,长期用作欧洲大学医学教科书。数学家伊本·穆萨(800—847年)将印度的数字和计数法引入到阿拉伯世界。12世纪时10个数字符号由阿拉伯传入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8世纪中国造纸术传入阿拉伯,后经由拜占庭、埃及、摩洛哥传入欧洲;指南针、火器等在13世纪经阿拉伯传入欧洲。《天方夜谭》中的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生动地反映了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后来,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终成眷属》等.都受到《天方夜谭》的影响。

(1)依据材料一,指出古代埃及文明的特点。
(2)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古代埃及文明的发展模式是否适合古代希腊地区?说明理由。
(3)依据材料,概述中古时期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2024-04-28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沃尔波尔在担任英国首相期间(1721—1741年)采取了鼓励进口工业原材料、禁止进口与本国产品存在竞争关系的外国工业制成品的贸易政策。在1736年以法律形式严禁英国人及居住在英国的外国人买卖、穿着或拥有进口印花棉布,违反者重罚,但同时允许进口棉花,鼓励本土棉纺织业发展。新兴工业企业家群体为开拓市场,支持并领导了反《谷物法》运动。最终英国先后在1846年、1849年废除《谷物法》和《航海条例》。

——尹建龙《企业家群体与英国工业化时期贸易政策的转型》

材料二:苏联早期经济学家康德拉捷夫的世界经济增长与衰退的波动周期表

——苏联·康德拉捷夫《经济生活中的长波》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前后英国贸易政策的变化及原因。
(2)材料二中“康德拉捷夫世界经济周期表”蕴含诸多启示,请自拟一个主题,并结合世界史的知识予以论述。(要求:“主题”明确,“论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初期的一五计划从国情出发,走出一条中国式的工业化道路。譬如,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条件下,对于国营经济是直接计划、指令性计划,对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则是间接计划,对于集体经济则是指导性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促进农业发展,以占基本建设总支出7.5%的资金用于农业投资,国家在财力上尽可能支持农业合作化,改善民生。“一五”时期,在解决资金问题上,国家财政收入共为1354.9亿元,国外贷款为36.4亿元,外债仅占总收入的2.7%。

——摘编自董志凯《“一五”计划与156项建设投资》

材料二   ……完成国家计划,纳税与利润比上年增长的,奖金可以适当增加;未完成国家计划,纳税与利润比上年减少的,奖金要适当减发或停发。

……企业内部使用奖金的形式,由企业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决定。可以采取记分发奖、浮动工资、计件超额工资等形式……要体现出鼓励先进、奖勤罚懒、多劳多得、奖励超额劳动的精神。……企业应按上级核定的比例,分别建立生产发展基金、新产品试制基金、职工福利基金、职工奖励基金和后备基金。企业发放奖金应从提取的职工奖励基金中开支……不准挪用生产发展基金》、新产品试制基金、职工福利基金和后备基金发放奖金。

——《国务院关于国营企业发放奖金有关问题的通知》(一九八四年四月十六日)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式工业化的特点,并从社会主义建设任务的角度来回答一五计划完成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八十年代国企改革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企改革的意义。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不仅见证了欧洲经济的转型,也带来了欧洲文化的崛起,一种新的知识组织形式出现了——中世纪大学在欧洲基督教的怀抱中诞生,它不囿于基督教的教义传授,反而形成了求真和求善的大学精神。西欧中世纪大学从教皇或国王那里获得了包含种种特权的“特许状”,其中学术自治与学术自由是最核心的内容,即大学享有自主决定和管理内部事务的权利,是具有一定自由度或独立性的高等教育教学机构。大学成为当时最具特权和声望的学术思想机构之一,为现代大学的发展提供了制度性与框架性的历史元素,为理解现代大学概念提供了源头性的诠释。

——摘编自孟倩《中国书院与西欧中世纪大学之比较:历史社会学的视角》

材料二   18世纪后半期,人们相信,启蒙是对现有秩序的批判,并且认为通过启蒙,流行的愚蠢会被克服。在这种观点看来,有用的理论应该能先在实际事务中解决问题。大学和类似的机构要讲授的不应是形而上学和神学,而应是经济学、技术学、医学和自然科学这类的学科,实际操作的知识优于口耳相传的知识。在许多大学里,像这类学科,如法国的医学和自然科学,德国和意大利的财政学,苏格兰的道德哲学,以及许多欧洲国家的自然法学,都得到了加强或第一次开设。无需证明的信念和对权威的无条件顺从被放弃,学校越来越多地教育学生自己思考。

——摘编自赵敏《启蒙运动对18世纪欧洲大学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中世纪大学兴起的原因及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欧洲大学发展的特点及其社会背景。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下半叶,德国对教育事业进行全面调整,以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到1890年左右时,文盲率已经下降到1%以下。德国的企业率先建立起了相应的、与生产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实验室。许多新发明和新发现都是在这些与生产直接打交道的企业所属研究机构中完成的。各高等学校在科研方面与生产前沿挂钩,高校在研究和教学统一的原则下成为各种研究的中心。国家在科学技术发展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19世纪七十年代后)德国工业革命发展速度远超英国,这主要得益于德国工业具有后发优势,少受旧工业束缚,还可直接利用英法先进的技术,同时借助于这一时期德国在关键产业及其核心技术方面具有的优势,建设以电气化工业为核心的新兴工业,改变了产业结构。

——摘编自邢来顺《德意志帝国时期科技发展特点及其成因》等

材料二   19、20世纪之交,德国工业中心的上空长期为灰黄色的烟幕所笼罩,时人抱怨说,严重的煤烟造成植物枯死,晾晒的衣服变黑,即使白昼也需要人工照明。德国工业区的河流也变成了污水沟。德累斯顿附近的穆格利兹河因玻璃制造厂排放污水变成了“红河”;哈茨地区的一条河流则因铅氧化物的污染毒死了所有的鱼类。1892年,汉堡市还因水污染而导致霍乱流行,使7500余人丧生。到20世纪初,那些对污水特别敏感的鱼类在一些河流中几乎绝迹。

——摘编自梅雪芹《工业革命以来西方主要国家环境污染与治理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下半叶德国工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德国工业发展中环境污染的危害,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明便与周边地区有了较为密切的交流。隋唐时期进入到中华文化对外交流的高潮,其中日本多次派遣唐使来华,并将大量的留学生和留学僧送到中国学习,而中国高僧鉴真也多次东渡日本,这种双向的交流使得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学、天文、历法、音乐、医药、技术、佛典等汉文典籍流入日本并对诸多文化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五六世纪的日本已经习得并熟练使用汉字;大化改新后日本则仿照隋唐国子监之制设大学寮于京师并大兴高等教育;此外,日本还仿照唐朝的管制和律令制度,在大化改新后基本完成了政治改革,建立起古代天皇制国家。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在亚历山大东征之前,希腊人就曾在波斯王国中充任高级官员,希腊商人曾控制近东的贸易路线。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开始东征,为了使自己的统治得到被征服地区的认可,亚历山大对形形色色的民族作出让步,在埃及以阿蒙之子法老自居,在波斯接受了威严赫赫的宫廷礼仪、服饰,在中亚则娶当地的贵族女子为妻,在印度向裸体智者求教,在苏萨举行希腊——马其顿将士与东方女子的集体婚礼。在这一过程中,希腊文明与埃及、巴比伦、印度等东方文明交叉碰撞,最终形成了希腊化文明。

——摘编自杨巨平《碰撞与交融:希腊化时代的历史与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日文化交流的特点及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并谈谈个人对文明交流的认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波斯国王大流士宣称:“凡忠信之士,我赐予恩典;凡不义之人,我严惩不贷……凡我给他们的命令,他们都遵行不误。……靠阿胡拉马兹达之佑,我统治了这个王国。

——李铁匠选译《古代伊朗史料选辑》

材料二   希腊地区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找不到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广阔的平原,而具备这些天然条件,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是供养如中东、印度和中国所建立的那种复杂的帝国组织所必需的。在希腊和小亚细亚沿海地区,只有连绵不绝的山脉,这不仅限制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而且把陆地隔成小块。因而,那种可作为地区合并基础的天然地理政治中心希腊人是没有的。

——蒋云芳、胡长林著《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及对西方民主的影响》

材料三   在雅典,凡是公民都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其权利通过公民直接参与和管理城邦政治活动来实现。在雅典“公民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相反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梭伦时期,曾制定一项特别法令,规定任何公民“当发生内争时,不加入任何一方者,将失去公民权利”。伯利克里时代给负担城邦公职者发放公职津贴,从经济上保证公民对城邦政治的参与。

——蒋云芳、胡长林著《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及对西方民主的影响》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反映出大流士是如何加强王权的?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文明多元性的因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雅典民主的特点、原因和条件。
2024-04-21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中华艺术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代中国、古印度)及希腊、玛雅人民族的神话故事里,都有大洪水甚至洪水灭世的传说,只是原因和过程不尽相同。古代希伯来人和古代希腊人也有类似的洪水传说,其源头是苏美尔神话。在苏美尔人的泥版文书上,人们发现了故事的最早版本,后通过史诗《吉尔伽美什》被古代希伯来人继承,并传到古希腊人那里,于是就有了流传至今的洪水传说。中国古代也有“大禹治水”神话传说,但显然与上述神话差异较大。

——摘编自《世界文明探源》

(1)写出材料一地图中2、4古代文明的名称,并指出两者的一个不同点。
(2)写出材料一地图中3、6古代文明的名称,并指出两者的一个相似点。
(3)根据材料二指出古代早期文明的特点。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玛雅文化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多年,其形成经历了由公元前800年到公元1500年的漫长时期。古代玛雅人曾经建立了以墨西哥的帕林科、危地马拉的蒂卡尔、洪都拉斯的科潘为代表的文化中心。玛雅由于对外交往的贫乏,社会形态发展缓慢。与宗教信仰相关的科技高度发达,如历法、星座图、建筑等,但是与生产生活相关的科技却十分落后。他们培植了众多农作物,依靠农牧业养活了众多的人口,但主要使用的却是简陋、落后的石器、木器和骨器等生产工具。

材料二   移民和美洲社会发展

——摘编自黄小群《美洲土著人文化探源》

材料三   马尔克斯的小说《百年孤独》通过讲述南美地区一个家族的故事,折射了19世纪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以来的历史。

布恩迪亚家族的祖辈在16世纪从西班牙迁居美洲。19世纪初,在加勒比海的海边建立村镇马孔多,开启了《百年孤独》的传奇故事。家族第二代的奥雷良诺目睹了国家独立后政府官员选举舞弊和滥杀无辜,于是加入了反政府的自由党,当了上校。他一生遭遇过14次暗杀,73次埋伏和1次枪决,均幸免于难。他的理想是推翻拉美各国的独裁政权,建立自由的社会。家族第四代的阿卡迪奥在美国人开办的香蕉公司里工作。马孔多自从有了美国的香蕉公司,地方官员便被发号施令的美国人代替了,从前的警察也都由手持大刀的打手们代替了。为了向美国运送香蕉公司的产品,美国人还修筑了铁路,但铁路并不能为当地人所使用。面对这种情况,阿卡迪奥鼓动并带领三千多工人罢工,但遭到军警的镇压。

——摘编自罗兰秋、刘伟《魔幻现实主义的杰作<百年孤独>导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玛雅文化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的地图说明16—19世纪各大洲向美洲移民的概况,结合所学分析原因。
(3)结合19世纪拉丁美洲的历史,指出并分析材料三小说情节所反映的任意2个历史现象。
2024-04-2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