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博览会举办情况介绍(部分)

时间(年)主办国名称主题或特点
1851英国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展馆水晶宫
1867法国第二届巴黎世界博览会首次增加文化内容
1876美国费城美国独立百年博览会纪念美国独立100周年
1925法国巴黎国际装饰美术博览会宣传文艺新风尚
1958比利时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主题“科学、文明和人性”
1962美国西雅图二十一世纪博览会主题“太空时代的人类”
1974美国斯波坎环境世界博览会主题“无污染的进步”
1985日本筑波万国科技博览会主题“居住与环境——人类家居科技”
1986加拿大温哥华国际交通与通讯博览会主题“交通与通讯——人类发展和未来
1990日本大阪万国花卉博览会主题“花与绿——人类与自然”
1999中国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主题“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
2010中国上海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2012韩国丽水世博会主题“生机勃勃的海洋及海岸:资源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环境问题和发展问题的日趋严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运而生。2010年上海世博会首次以城市为主题,提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其精髓是和谐城市。“和谐”的理念蕴藏在中国古老文化之中,中国的先秦诸子在各自的著述中设想了和谐的社会。“和谐”也见诸西方先贤的理想,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系统地提出了和谐包含着对立和统一,赫拉克利特进一步提出“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到的和谐更美好”“和谐城市”的理念对城市管理和城市规划提出更新的挑战,并将之引入更高的境界,这对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难题,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

——摘编自《壮丽七十年奋斗新时代》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世博会的特点,并根据表中所列的主题或特点指出发展趋势。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海世博会以“和谐城市”为主题精髓的原因和成功举办的影响。
2021-05-06更新 | 376次组卷 | 3卷引用: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选必2·经济与社会生活》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在反对沙皇专制制度和东正教的斗争中,俄国形成了唯物主义思想传统,因此,普列汉诺夫、列宁等人正是在批判地继承俄国唯物主义思想传统的同时,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列宁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与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俄国特色的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相统一的理论,为十月革命胜利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俄国传播也受到修正主义的冲击。对此,普列汉诺夫首先批判了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哲学口号;列宁不仅批判了伯恩施坦修正主义,而且批判了修正主义在俄国的变种合法马克思主义,保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始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特别是五四运动后,传播马克思主义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在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马克思主义者的努力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工人运动相结合,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传播过程中)胡适主张多谈些问题,少谈些主义,认为空谈好听的主义是没有用处的。基尔克社会主义者梁启超、张东荪认为中国不具备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与上述非马克思主义者进行了三次论战,马克思主义由此在中国广泛传播开来。

       ——以上材料均转引自孙大为《中俄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之比较》


(1)依据材料,概括马克思主义在中俄两国传播过程中呈现的共同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相关史实,分析比较中俄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有何异同点。
(3)结合20世纪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史实,谈一谈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实践性”和“时代性”。
2021-04-23更新 | 399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9年5月10日,联合太平洋铁路和中央太平铁路在犹他州的普罗蒙特里峰接轨,标志着第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正式建成,西海岸与东海岸连接了起来。此后,大北铁路、北太平洋铁路和南太平洋铁路等陆鉄筑成,构成了纵横交错的全国铁路网。并以钢轨取代铁轨,还出现了空气制动、自动接车器和连续信号系统。1882~1900年,铁路客运量从2.89亿人次增至5.77亿人次,货运增加了2倍。1850~1871年,联邦政府赠予铁路的土地达1.75亿英镑,还给铁路公司以优惠贷款。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4个大集团初步形成,这4个集团掌着全国铁路总收入的85%。

——摘缟自丁则民《美国通史(第三卷)》

材料二 1949年前,中国曾修成并通车过的铁路是3.2万千,其中绝大部分(约2.3万千来)修成于民国时期。但是到1949年末,中国实际通车铁路只有2.2万千米。与1949年末相比,1950~-1975年,我国铁路共增加2.4万千米,略长于民国年间修建的略段。实际上,改革开放前我国建设的铁路有相当一部分是重建、复建民国时曾经建成后又毁于战火的线路。甚至到1990年代的铁路建设中,仍包含若干民国时期已建复毁的路段。当然,新中国铁路的质量大有进步,而且西南、西北地区的新建铁路修建难度之大,是民国年间修建的铁路无法相比的。

——摘编自秦晖《走出帝制一一从晚清到民国的历史回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美国铁路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述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我同铁路修建的待点及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现代中美铁路发展的历史启示。
2021-04-18更新 | 359次组卷 | 4卷引用: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202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思维导图+重难点突破(选择性必修二)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传播模式与它在西方的传播模式有着显著的差异:近代科学本来就源于西方,科学在西方的发展与传播是主动创新型。从科学传播的三个层次来看,西方科学传播模式如图1所示。反观中国,晚清时期是近代科学在我国的启蒙阶段,强调科学的实用性和知识性开始成为一种基本的诉求。但晚清时期近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是被动接受型。从科学传播的三个层次来看,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传播模式如图2所示。


——摘编自高建明、李斌《晚清时期中国科学技术传播模式研究》

材料二   19508月召开的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上,中共元老吴玉章说:“在我们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里,科学工作不再依靠私人的提倡或所谓‘慈善’性的援助,而是明确地成为国家的事务。”1950年制定的《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暂行组织方案要点》中提出科普的目的第一条是“使劳动人民确实掌握科学的生产技术,促使生产方法科学化,在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建设中,发挥力量”,这为中国科普规定了日后的发展方向;第二条   是“以正确的观点解释自然现象与科学技术的成就,肃清迷信思想”,因此反迷信、反伪科学是科普的一贯基调。在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第八条明确提出“科普工作应当坚持科学精神,反对和抵制伪科学”。


——摘编自吴国盛《当代中国的科学传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近代科技传播的不同点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科学传播的作用。
(3)结合上述材料,思考对当今中国科技发展有何启示。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以来,人们不断追求理想社会,走在追梦的路上。

材料一   “特来美修道院”是法国拉伯雷(14941553)在《巨人传》中描述的理想社会,它是一座自由之城,这里不论男女,都是“全知全能”的人;追求发财和享受,把吃喝玩乐作为人生的重要内容。

——摘编自崔莉《欧洲文艺复兴史》

材料二   罗伯特·欧文1771年出生于英国一个贫苦的家庭,9岁时就当了学徒。1799年,欧文在新拉纳克工厂进行改革试验,他想消灭社会上的不合理现象,消除无产阶级的贫困状态。他从缩短工时入手,实行了一系列提高工人福利的改革,为工人开办托儿所、幼儿园和模范小学,并建立了专门商店,廉价供应食品和生活必需品。此外,工厂还废除了惩罚,代之以教育规劝。1824年欧文又到美国创办了“新和谐公社”,即他追求的“理想国”:公社实行生产资料公共占有、权利平等、民主管理等原则。

——摘编自柯尔【英】《社会主义思想史·第一卷》和《欧文文集》

材料三   1894年,张謇考中状元,是以翁同龢为首的“清流”党的决策人物之一。南京政府成立后张謇任实业总长,因目睹列强入侵,国事日非,毅然弃官,走上实业教育救国之路。1895年,张之洞授意张謇在通海一带创办纱厂。“大生”取自《周易·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大生”二字也寄托了他的理想:服务社会,造福民生。1926年,张謇去世时给南通留下的是一个拥有50多家企业、2400多万两白银、当时全国最大的民族资本集团。还有由400多所各类学校、场馆组成的教育文化体系,以及一套完整的水利、交通、供电等市政基础设施和一系列公益慈善事业,缔造了一个近代南通模式的“理想国”。

——摘编自章开沅《张謇传》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种理想社会特点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人社会理想实验的背景。
6 . 劳动模范简称劳模,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成绩卓著的劳动者,经职工民主评选,有关部门审核和政府审批后被授予的荣誉称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3-1988年全国劳模年度授奖概况

国务院决定表彰的时间获奖
人数
获奖人姓名获奖人单位和职业颁奖时间和地点
19832223赵春娥
罗健夫
蒋筑英
河南洛阳老集煤场女工
航天工业部陕西骊山微电子公司工程师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副研究员
228日陕西西安
34日河南
34日吉林长春
19849241焦红河北邯郸运输公司汽车六队货车司机1031日石家庄
19851121杨怀远上海海运管理局“长柳”号轮船服务员115日上海
1986781邓稼先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科技委员会副主任、核物理学家716日解放军301医院病房
19874115赵成顺
于敏
艾有勤
李国桥
熊汉仙
鞍山钢铁公司半连轧厂副厂长、高级工程师
核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理论物理学家
河北开滦唐家庄煤矿三区采支小队长
广州中医学院副院长
湖北武汉六渡桥百货公司女营业员
427日北京中南海怀仁堂
198842010张兴让
李守堂
赵乃刚
杜德顺
顾诵芬
路寅娟
朱菊儿
王永民
魏书生
聂卫平
河北石家庄市第一塑料厂厂长
黑龙江牡丹江木工机械厂车工
安徽省水产局局长
北京虎坊路浴池特级修脚技师
航空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
上海第31棉纺厂挡车工
山东电力建设第一工程公司副总工程师
河南省计算机中心副总工程师
辽宁盘锦市实验中学教师
中国围棋队总教练
430日北京人民大会堂

材料二   全国劳模评选自2005年起采取“两审三公示”的办法,由表彰大会筹备委员会办公室对推荐人员的相关情况进行初审和复审,在本单位、省级和全国进行三级公示,以便接受社会监督

2015428日,在时隔36年之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共同发起表彰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的高规格大会再次举行。2015年与2010年的表彰情况相比,企业一线职工占企业人选的比例由55%提高到57%,农民工占农民人选的比例从6%提高到25%。

——以上材料均摘自姚力《20世纪80年代全国劳模表彰及其时代价值》


(1)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八十年代全国劳模授奖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2)材料二中劳模表彰有何新变化?指出新时代劳模表彰的价值。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史地看,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的必然结果,不是哪些人、哪些国家人为造出来的。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动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

——习近平《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从15世纪以来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材料二   就社会规则的整体理性而言,任何时代的规则都……运用于解决那个城特定时代具体社会利益矛盾的结果。

——-魏成元《市场规则论》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英、美是怎样基于自身利益需要推动世界经济体系化和制度化发展的?

材料三   先发国家在获取有限的全球资源和全球市场进而获取资本回报方面具有无法超越的优势,理应提供更多的国际公共产品。个别先发国家以狭隘的“国家利益至上”为由,充分享受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收益却逃避承担应有的国际义务,频繁动用国内法干预他国的国内经济政策,以非市场手段干预干扰正常的国际经济交往,挑战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权威和国际组织的治理机制,严重削弱了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效力。

——张明之《积极推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当前全球经济治理体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指出中国的对策。
8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文化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乡风。若是者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殁,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侵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敝。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

-引自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康熙帝)曰:“治天下自有本原,不专恃险阻。……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服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雍正帝)谕内阁:“中国之一统始于秦氏,塞外之一统始于元氏,而极盛于我朝。自古中外一家,幅员极广,未有如我朝者也。”“康乾盛世”时期,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巩固,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统治管理也取得了突出成就,在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

摘编自《清实录》、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三当人们唱起“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时,不管是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壮族,还是其他许多兄弟民族,不管是国内的居民还是海外的华侨,都同样难以抑制地热血沸腾,聚结成一个整体去抵抗外来的侵略者。在极端深重的民族危机面前,谁能够领导人民抵抗外来的侵略,把祖国从危难中拯救出来,谁就能够取得人民发自内心的信任和支持;否则,就会被人民所抛弃。这是理解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钥匙。中国人民正是在实际生活中一步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

-引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元元之民”“莫不虚心而仰上”的原因。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角度,阐述“秦并海内”和“大一统”政体建立的意义。
(2)阅读材料二,指出康熙帝实现“边境自固”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从“幅员”角度概括康雍乾时期统治者的突出贡献。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从而使中华民族“聚结成一个整体”的标志,列举蒙古族和回族“抵抗外来的侵略者”的典型事例。简述抗日战争中形成的民族精神及其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作用。②材料三中的“钥匙”指的是什么?从这一视角概括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经验。扼要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对国内外民族解放运动的意义。
2021-01-09更新 | 4876次组卷 | 22卷引用:专题0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十年(2013-2022)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孔子“经月累时,犹得以涉山川,冒历风霜,识天地之高厚,亲民物之繁变,其所以强身体而壮精神之道”,其弟子三千,从卫、吴、齐、家、音、等西来,孔子海历,争习宣扬君子六艺,体会“山水之德”,庄子“经百川千岭,习诸国之精华,传天人合一之真”、子“其生平足迹所及,则尝北之齐,西使卫,又层游楚,前至那,后客音阳”,他带领弟子在海学过程中主要以说止战为主也为“与工肆之人”传授实用之艺,战国时提倡“行医”,名医带徒游四方,送医治病,系药集方,知神医向,カ了寻求医学之法足迹遍布、赵、楚、等国。

——据林雅琴《百家齐游:春秋战国时期的游学考察》等


根据材料,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游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2020-12-28更新 | 471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实验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人民生活的变迁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1970年的手表购买证                                             图2:青岛马连发老人的家庭账本

材料二   中国家庭收入比较:按区域

平均收入(元)东部中部西部东/西
7322825408265672.8
1.工资性收入26405720974023.6
2.生产经营收入:253801000084802.3
—2.1农业收入3518473684800.4
—2.2工商业收入21862526423989.1
3.投资性收入56236966498.7
4.转移性收入15820750476392.1
—4.1退休、养老、住房公积金、贫困补贴11577416551192.3
—4.2人情往来等4243333825191.7

——摘自西南财大《中国家庭收入不平等报告(2012年)》


(1)关于人民生活的变迁,指出材料一的史料价值。
(2)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构建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人民生活变化的历史进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