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04 道试题
1 . 【武汉建设】

一九五三年,成立武汉大桥局,开始筹备兴建武汉长江大桥。 一九五四年七月,苏联派遣专家组来华进行技术援助。 一九五七年九月竣工,十月验收交付使用。 至此,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大桥在技术设计中,中苏技术人员的共同研究,创造了世界桥梁史上尚无先例的、新的基础结构和新的施工方法——大型管柱基础、管柱钻孔法。在工程进行中,全国人民给予了有力的支持和帮助,国内科学技术专家亦贡献了不少的宝贵意见。 为建设长江大桥来自全国各地的职工,不论酷暑严寒,不避狂风骤雨,不畏洪水骇浪,英勇搏斗,表现了工人阶级无比的英雄气概。

——摘编自《武汉长江大桥建桥记》

武钢1.7米轧机工程是20世纪70年代国家重点建设项目。 1972年中央决定从日本、西德引进一米七轧机成套设备。 1974年9月破土动工,1981年12月交付生产。 引进建成后,为提升1.7米轧机总体装备和工艺水平,武钢公司在掌握引进的几百项专利和技术诀窍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新产品。 到 199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7米”开发创新的新技术项目达197项,其中达到20世纪8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有47项。

———摘编自《武钢一米七轧机的引进始末》


以上两段材料提供了两个武汉重要建设项目的案例,对我们今天的现代化建设有诸多启示。请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历史知识予以说明。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3-11-10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史中,中华民族创造的伟大文明绵延传承。内聚的地理环境、广阔的疆域和众多人口,是中华文化传承的外在条件。持续沿用的汉字以其广泛适用性、文化附加功能、高度组词能力、形音义一体功能、文化固化功能等,是中华文化持久传承的坚固载体。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海洋文明的水乳交融,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形式和内涵。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以儒家学说为主导的意识形态,为文化发展繁荣创造了条件。丰富的、多层次的教化体系,为文化传承提供了持续稳定的保障机制。独特的史学传统,铸就了赓续延绵的历史文化传承意识。中华民族沿着适合自身特点的道路不断前行,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凝结中华民族思想智慧的《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等等典籍,向其他国家和民族展现了独到的中国理念和中国价值;丝绸、瓷器和茶叶,千百年来源源不断地输往各国,成为独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

——摘编自人民网《讲好中国历史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请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就材料中中华文明发展的某一观点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自郭旭红《新中国GDP增长速度发展演变研究》


从材料中提取三条及以上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列出信息并充分论证,表达清晰。)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清代中叶冀鲁豫三省商业城镇空间分布图


——许檀《明清时期华北的商业城镇与市场层级》


根据图片信息,指出清代中叶冀鲁豫三省商业城镇分布的两个特点,并分别予以说明。
2023-10-28更新 | 180次组卷 | 8卷引用:湖北省仙桃市田家炳实验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贸易战与大国关系】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主要贸易战

贸易战发起者贸易战形式发生背景时间结果
鸡肉贸易战欧盟欧盟对美国进口鸡肉征收高额关税并进行价格控制,美国反制,提高对西欧工农产品的进口关税美国即将进入“大通胀时一代”19631965双方和解,美国降低37%平均-5l降低35%平均关税
日美贸易战美国美国在纺织、钢铁、彩电、汽车、半导体、电信等行业,对日本发起反倾销调查或做出不利裁决,并通过了301-条款、超级301条款,对日本制裁和限制国经济滞胀,日本飞速崛起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多次自愿限制出口,对美国开放市场,并签署了《广场协议》。20世纪90年代初,破裂陷入萧条
美加贸易战美国美国对加拿大木材进行反补贴调查,并征收惩罚性关税美欧多国经济下行19822001双方签订软木协议,但是每隔几年就会因为木材出现贸易摩擦
面食产品贸易战美国美国对欧洲柑橘类产品的准入制度不满,并对面食产品征收关税。美欧多国经济下行19851986双方达成和解,欧洲损失不大
香蕉贸易战欧盟通过许可证制度、配额剑度等对香蕉进口进行限制;美国动用301条款对欧盟实施关税报复欧共体(欧盟)成为强大经济体1993--2012双方达成协议,美国终止实施报复性关税措施
钢铁贸易战美国为了报复,欧洲对美国的核桃和柠檬征收关税对进口的主要钢铁品实施为期3年的关税配额限制或加征高关税全国钢铁产能过剩20022003欧盟、亚洲钢铁行业受损,2003年底,美国取消对钢铁的保护性关税

——摘编自赵涛、刘挥《世界贸易战简史》


请以“贸易战与大国关系”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标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3-10-19更新 | 33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史书所载东汉时期几位良吏的事迹。

下表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 (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10-15更新 | 210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7 . 【博物馆与时代变迁】
下表反映了近现代中国博物馆的发展历程。请以“中国博物馆与时代变迁”为题,任意选取一个或多个历史阶段,自拟标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时期发展阶段概况或典型代表备注
19世纪中叶-1936年初创期19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国人韩伯禄在上海建立自然历史博物院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意义上的博物馆
1905年张謇创办了南通博物院中国人自建的第一个公共博物馆
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中国最大的古代艺术博物馆
1937年-1949年低迷期中国博物馆的数量从1936年的88所跌落到1944年的8所,文物藏品损失总计360余万件又1870箱,古迹741处。故宫博物院文物南迁。
1949年-1976年动荡期195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相继成立新中国博物馆事业振兴的标志
到60年代末,博物馆事业已陷入瘫痪状态。1971年以后,各博物馆陆续恢复对外开放
1978年—今振兴期至2016年,登记在册的博物馆达到了4873所,各类专业博物馆层出不穷;国民近乎免费的享受丰富的博物馆资源;越来越多的原创展览走向世界;博物馆的公众服务意识逐渐增强。

——摘编自胡盈《世界博物馆导读》

2023-10-11更新 | 79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4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白银货币化与整体世界]

材料   晚明时期,中国社会面临着重大变迁;同时,世界经济也正处于融为一体的进程中。明初,白银并非合法货币,由于中国社会内部发生的变化,白银货币化自下而上到自上而下初步奠定,产生了巨大的社会需求。市场经济萌发并以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极大地扩展,不仅拉动了外银流入,而且使中国由此主动走向了世界。事实并非如既往所认识的,是西方东来导致了中国被动地与世界衔接起来。从时间和动因上看,中国的社会需求曾直接影响了日本和美洲银矿的开发,中国积极参与了世界经济体系的初步建构,并为整体世界的出现作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当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整体世界之时,世界经济体系不是西方创造出来的,而是世界各国共同创造的。

——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角》


阅读材料,围绕“白银货币化与整体世界”,任选角度,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严谨,表述成文。)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中国外国
18世纪康照帝下令严禁传播天主救。军机处设置。《四库全书》编成。广州设立经营对外贸易的专业商行十三行。启蒙运动高潮。英国责任内阁逐渐形成。英国打败法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瓦特成功改进蒸汽机。美国宪法颁布
19世纪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鸭片战争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戊成变法。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美国内战。俄国农奴制改革德国、意大利统一,日本明治维新。三国干涉还辽
上表为18-19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10 . 【李大钊与史学研究】

材料   李大钊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奠基者之一,在阐释、传播唯物史观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1916年,李大钊曾撰写《民彝与政治》一文,认为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在历史运动中起着决定的作用。后来,他还写了《庶民的胜利》《平民政治与工人政治》等文章。1919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指出“历史的唯物论者,既把种种社会现象不同的原因,总约为经济的原因,更依社会学上竞争的法则,认许多组成历史明显的社会事实,只是那直接,间接,或多,或少,各殊异阶级间团体竞争所表现的结果。他们所以牵入这竞争中的缘故,全由于他们自己特殊经济上的动机。”。1920年,李大钊撰写《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指出“凡一时代,经济上若发生了变动,思想上也必发生变动。换句话说,就是经济的变动是思想变动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中国史学史》

阅读材料,任选中外历史上的一个史事(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运用材料中李大钊阐释的唯物史观进行解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