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汉“明习律令者”的政治形象

类别概况
以改革著称的法学家晁错学“中商刑名”,力主“削藩”,汉景帝采纳晁错谏言,连削吴、楚、赵、胶西诸郡,吴、楚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汉景帝在袁盎的谗言下腰斩了晁错
传承法家思想和律令的“法学家”秦汉时期“明习律令者”中有李斯、吴公、张释之、赵禹、张汤等共计21人,他们不但“掌刑辟”,走实践道路,而且有自己的法家主张
文吏文吏是能够断狱决疑的刀笔小吏。如帮助刘邦建立汉朝的功臣萧何就是文吏,名臣魏相“以文吏至丞相”;秦汉时期的大杜律与小杜律分别以执法严苛和宽平著称,传习此二家的“明习律令者”中不乏著名的文吏
经、律兼通的思想家贾谊“明中、商”,文帝时主张削藩、礼治,他的政治思想与言论对汉初统治思想从无为转向有为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董仲舒是汉代著名的思想家、经学大师,同时他“通于世务,明习文法,以经术润饰吏事”,还著有《公羊董仲舒治狱》十六篇;此外,儒生兼习文法吏事者还有汉相孔光、瞿方进,郑昌、郑弘兄弟,等等

——摘编自于凌《试析秦汉时期的“明习律令者”》

从材料中提取相关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开始,哲学家们的反思,带有浓重的学究气,既不像达·芬奇那样的花团锦簇、色彩瑰丽,也不像马丁·路德和他的同伴们那样迅猛、激烈、沸沸扬扬。这是一个沉思的世纪,也是17世纪以来欧洲的一种精神状态,在曲折但顽强地表现出来,一点一点地在摆脱旧的精神枷锁。任何思维的运动只有笼统的阶段性,某一阶段的思想状况必是以前的思想活动积累推进而成的。17世纪的哲人们的确起了为新时期报晓的作用。

——摘编自陈乐民、周弘《欧洲文明的进程》

材料二   文明的政治组成在文明之间各不相同,在一个文明之内也随着时间而变化。一个文明可能包含一个或多个政治单位。这些单位可以是城市国家、帝国、联邦、邦联、民族国家、多民族国家,所有这些单位都可以有不同的政府形式。当一个文明演变时,其政治构成单位的数量和性质一般也会发生变化。甚至曾有人认为美国是一个独特的文明。这种把美国和欧洲相对立的做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事实:至少直到19世纪末,美国同非西方文明只有有限的交往。

——摘编自【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17世纪开始的欧洲精神文明发展的特征,并指出17世纪哲人们的“报晓”的含义。
(2)以“近代美国文明”为例,对材料二中的任一观点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说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阶段含义
1949-1952粮食自由购销阶段自由购销阶段出台的政策涉及生产、流通、储备等方面
1953-1977粮食统购统销阶段为保障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中央于1953年正式出台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定产、定购、定销”制度
1978-1993粮食“双轨制”阶段市场交换与政府控制并存,由计划转向市场过程中的过渡形式
1994-2003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阶段加快推进粮食主销区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取消中央的省间粮食调配权,各省、各地区间粮食调配通过市场交易进行
2004-2014粮食系统支持保护阶段取消农业税,实行直接粮食补贴政策,出台激励政策,促进农民增收
2014-2021粮食安全系统性巩固阶段落实新粮食安全观及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得到逐步完善

——摘编自罗海平等《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粮食安全政策及时代启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表中提取两个或多个时期的信息,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纵观人类的发展史,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世界,社会的迅速发展都是在思维活跃的时候。社会发展有突进和渐进两种形式,突进表现为打碎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的暴力革命。这时,思维活跃犹如翻江倒海一般,表现得尤为明显,形成不可遏止的思想解放运动;渐进则是政治上的改良和生产力的改进,此时,思想则呈现出比较活跃的状态。而一切暴力,如果没有思想解放运动作为先导,只是按固有的思维模式提出一些纲领或改革措施,其结果只能是改朝换代,而单纯的暴力,则只能对社会造成破坏,无益于社会的进步。

——摘编自赵立史云谋《思想解放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阐述需有理有据,逻辑清晰)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工业革命”,也有文献将其称为“产业革命”。“工业革命”在《辞海》中被定义为:“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过渡到采用机器的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过程”;“国民经济各部门广泛采用新技术以及由此引起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根本变革”。“产业革命”,最早出现于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文中,此文将英国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工业交通运输、农业等领域发生的巨大变化定义为“产业革命”。1984年,钱学森在《科学技术讲座》的演讲上将产业革命定义为“生产体系在组织结构以及经济结构方面的飞跃变化。它是因为生产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所导致的飞跃”。由此可见,《辞海》中有关工业革命的第二个涵义与产业革命的定义几乎相同,即工业革命不仅使第二产业内部不同行业生产或组织方式发生巨变,而且还将扩散到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引发其他众多产业生产或组织方式发生巨变,并促使人类社会生活方式出现革命性变化。

——摘编自田露露韩超《第三次工业革命:历史演进、趋势研判与中国应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工业革命及其影响”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充分;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雕版图书之传播迅速,宋人笔记或言“即日传播”,或云“家至户到”,或曰“不日传都下”,或谓“落笔辄为人所传诵”,媲美置邮与传驿。若是写本,无论躬自抄录,或请人假手,都旷日废时,缓不济急,图书传播之速度与广度均嫌迟缓与狭隘,远不如印本图书传播所造成的效应。印本图书流行,购求容易,学者易得书籍,士大夫不劳力而家有旧典。南宋时,刻本书已超过写本书,知识传播更加便利,对读书穷理、创作评论生发许多影响。李约瑟强调,“印刷术的普遍应用,被认为是宋代经典研究的复兴,及改变学术和著述风尚的一种原因”。当时出现了一些雕版印刷重镇、知名刻书中心;刻书既丰富多元,藏书家亦随之兴起。

——摘编自张高评《宋代雕版印刷与传媒效应》

根据材料,自拟论题,阐明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2024-05-19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押题卷(二)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西方民主的流变过程中,无论民主一词是贬义还是褒义,其间都始终掺杂着一种根深蒂固的偏见。这种偏见固执地认为,民众是无知和愚蠢的,他们短视、自私并且冲动,容易受人蛊惑和摆布。亚里士多德就担忧民主政体推动平民大众胁迫富人,认为他们会仗着人多势众的优势,瓜分居于少数的富人的财产。到了近现代时期,民主长期被视为暴民政治、多数暴政的代名词,受到众多政治理论家的批评和厌弃。与之相应的是,代议制中的民主成分逐步壮大,最终民主概念被内化到代议制框架之内,再造为代议制民主的一部分。近几十年来,治理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此时,公众不再满足于在周期性选举中参与投票,转而希望把民主扩展到更为广泛的社会各领域。

民主三个阶段的流变比较

阶段
流变
本质内涵核心指向
民主政体政体类型之一最高权力归属
代议制民主涉及政治领导权分配的制度安排和政治方法实现利益满足
治理民主较为理想的治理形态和治理机制促进公众参与

——摘编自张君《西方民主流变的阶段划分、双层比较及其内在逻辑》

选取材料中整体或部分内容,就“西方民主思想的演变”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2年1月,美军为了挽救战场上的失败命运,竟然不顾国际公约发动了细菌战。更令人发指的是,除了前线,美军随后又在我国的抚顺、新民、安东、宽甸、临江、青岛等地,撒布了大量带有细菌的昆虫和毒物。1952年3月14日,政务院召开会议,成立了以政务院总理周恩来为主任的中央防疫委员会,号召全国人民紧急动员起来,开展防疫卫生运动。美帝国主义的细菌战最终以失败告终,而爱国卫生运动在1952年的高潮后并没有结束。当时有一个口号,叫“打死一只苍蝇,就是消灭一个美国鬼子”。各地涌现的灭鼠、捕雀能手,是当时新闻报道和人们学习的对象。当年12月8日,第二届全国卫生会议在北京开幕,总结爱国卫生运动经验,提出了卫生工作四大方针,增加了“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一项。

——摘编自杨丽娟《久久为功——造就新中国卫生奇迹的爱国卫生运动》

注:图一1957年,北京西单南长街居民周永泉向街道干部们介绍用脸盆捕鼠的经验。
图二1958年,北京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陈清棠大夫用显微镜给居民们看放大一千倍的痢疾细菌。
结合材料,围绕“爱国卫生运动”主题,自拟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5-16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百所名校二轮复习联考(三)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鸦片战争后,“救亡图存”成为中华民族在近代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从反洋教斗争到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从戊戌维新运动到辛亥革命,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爱国主义运动一浪一浪高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从自发走向自觉。抗战时期,中国同美、英、法等帝国主义结成反法西斯的国际统一战线,完成了中国从近代初期笼统排外主义到科学地打倒帝国主义原则的转变。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理性提升的历程》

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知识,围绕材料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2024-05-02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新乡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资本主义本质上是一个“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体系,资本的本性就是最大限度谋求剩余价值,在没有外力阻挡的情况下,资本积累过程只会无限延续、永不停歇,由此决定了资本主义的分配规律就是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马太效应”(也就是马克思说的“资本主义绝对规律”)。德国学者海因茨在《资本主义黑皮书》中指出:“资本主义是一场残酷的优胜劣汰游戏,其残酷性体现在:每一个社会意义上乃至生理意义上的人都无法逃避这场游戏,而这场游戏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输家多于赢家的结局。”

——田文林.西方现代化的老路走不通【J】《历史评论》,2023

根据材料并结合走向整体的世界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等相关知识,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