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科技发展战略与相关重要成果

国家科技发展战略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第一阶段:科技立国
“向科学进军”
“重点发展,迎头赶上”
提出“陆相生油”理论,打破了西方学者的“中国贫油”说;成功爆炸原子弹、氢弹;试制并成功发射运载火箭、中远程弹道导弹、人造地球卫星;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第二阶段:科技富国
“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
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科学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教兴国”
“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86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973)计划等各项计划顺利实施;重大产品、技术装备、科学设备的自主开发能力明显提高,有力地支撑了三峡工程、青藏铁路、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奥运会、世博会等重大工程建设;“中国制造”走遍世界。
第三阶段:科技强国
“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王贻芳获基础物理学突破奖;神舟飞船与天宫空间实验室在太空交会;北斗导航卫星实现全球组网;蛟龙号、海斗号潜水器创造最大深潜纪录;国产大飞机、高速铁路、三代核电、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众多成果走在世界前列。

——摘编自《科技发展大跨越创新引领谱新篇》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新中国科技75年”,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的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6-14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相应于工业革命,则是新的资金筹集与利润分摊的机制出现。银行存储与投资、合资股份公司与证券市场(股市)、大宗运输与仓储、分摊风险的保险制度等,凡此均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运作方式。中世纪的欧洲城市与明清时代中国一样,也有巨商大贾,也有货币汇兑与储存借贷,也有大宗货运,但都没有现代资本主义的金融调度与市场机制以吸收民众的储蓄余财。资本主义与工业生产相当于一体的两面。这一全新的现代经济形态由西欧推广。这一经济形态冲击了每一个人的生活,人们已不能离开“市场”,不仅生活资源来自市场,流向市场,每一个人的劳动力与聪明才智也都体现在市场上。“市场化”成为人类生活的全部。工业革命不仅推动了机器生产,也将每一个人都推入巨大的生产系统中。人们不是在操作机器,而是在操作过程中与机器融合,成为机器的一部分。

——摘编自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提取材料中的部分或全部信息,围绕“工业革命的影响”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早在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就曾提议修纂类书,但因种种原因未能付诸实施。永乐皇帝朱棣即位后,他一方面继承太祖遗志,另一方面也为了收拢人心,修书一事再次被提上日程。耗时五载,朝野上下共两千余人参与编纂,终于编撰成3.7亿字的《永乐大典》,被《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誉之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修成后一直被秘藏禁中,即使翰林院学士也难有查阅的机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抢劫,加之一些官员和太监偷盗,到1894年《永乐大典》只剩下800册,庚子年又被焚毁或流失300余册。新中国成立后,除了苏联、民主德国等国,还有民间搜藏者相继归还一些册数。20216月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展出的“珠还合浦·历劫重光《永乐大典》的回归和再造”展览中,应用了多种数字化展示方式,充分展现了古籍的珍贵价值,拉近了观众与古籍的距离。

——摘编自金满楼《〈永乐大典〉:划时代的百科全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文化传承和保护”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英、美、法、德四国政治体制简介表

国家

政治制度

确立政体文件

简介

英国

议会制君主

立宪制

1689年

《权利法案》

议会拥有立法、组织和监督政府的权力;君主是象征性的国家元
首;首相掌握行政大权,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

美国

总统共和制

1787年宪法

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总揽行政权,由选举产生。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立法机关互相独立;总统无权解散议会。国
会议员不能兼任行政职务;政府官员也不能兼任议员

法国

议会共和制

1875年宪法

国家元首是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选举产生,但无实权。国家权力中心是议会,政府由议会多数党组建,对议会
负责

德国

二元制君主

立宪制

1871年宪法

帝国最高权力掌握在帝国皇帝和首相手中,首相只对皇帝负责。议会没有真正的立法权
根据材料,围绕“近代西方政治制度”这一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2024-06-01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襄汾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合测评历史试卷
5 .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近代社会的实际代谢过程(社会转型过程)相对迟缓,而思想的代谢过程却来得格外神速,在西方原是差不多三百年的历史中渐次出现的各种思想学说,集中在几年,或十几年的时间里狂泻而来。中国近代思想的无比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呈现出绚丽多彩的姿态,各种思想持续不断地展开论争,这又构成中国近代思想史的一个突出特点。

——摘编自耿云志《中国近代思想简论——中国近代思想文库总序》

根据材料,选择中国近代两个阶级或思想流派,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选择的思想流派须与史实相吻合,论题正确,表述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60年代中后期,英国政府谋求强化对北美13个殖民地的管理和控制。鉴于此,殖民地民众展开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政治大辩论。这场政治大辩论从伸张殖民地居民的权利开始,逐步发展到否认英国对北美的宗主权,他们阐述了反对英国政策的理由,为进行革命寻找理论根据。通过这场辩论,北美民众对殖民地的地位和命运的认识更为清醒,维护自由和争取独立的信念逐渐明确。欧洲的政治哲学在辩论中转化为北美民众的常识,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国政治自由主义。

——摘编自李剑鸣《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前的政治辩论及其意义》

材料二   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上出现了“弗吉尼亚方案”“新泽西方案”“康涅狄格妥协方案”。“弗吉尼亚方案”提出“各州在国会的投票权应按照各州财力贡献的大小或自由民多少的比例进行分配”,“完善中央政府的组织,国会设两院,国会外增设行政和司法机关”,试图通过一场平静的革命,把陈旧无能的体系扔在一边。而“新泽西方案”则主张统一赋予联邦国会征税权、管理商业权、司法权,同时保留邦联条例关于大小州有同等表决权的规定。此次制宪会议最终通过了“康涅狄格妥协方案”:中央的权力受到一定的限制,但不得受地方侵犯;各州立法不得与中央相违背;两院制立法机构中,众议院每州代表数目由州内自由民加上五分之三的奴隶数目决定,每州都有两名参议院代表。该制宪会议辩论进行了近4个月,最终达成的宪法草案对美国宪法、政治和社会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摘编自张友伦等《美国通史:美国的独立和初步繁荣(1775—1860)》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60年代中后期英属北美殖民地开展“政治大辩论”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的具体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的意义。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改革开放以来是中国社会大发展、大繁荣、大变革、大转型的时期。社会流行语40多年来的发展和变化,不仅是汉语语言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成为记录中国当代历史和社会变革的一种重要方式。

起止时间社会流行语流行语背景与社会相关现象
19781993包产到户、喇叭裤、中国特色、一国两制、合责企业、讲四美三热爱、女排精神、摸着石头过河、下海、小资政治经济发展宏观策略、树立社会道德规范、新的生活方式
19942009炒股、下岗再就业、韩流、因特网、选秀、草根、钉子户山寨、口红效应、非诚勿扰社会转型发展、日韩及港台文化潮流、经济危机
20102018正能量、顶层设计、新常态、获得感、工匠精神、供给侧、共享、有温度、流量、网红城市国家战略、经济转型、反腐、网络文化、城市抢人大战

——摘编自李京丽《改革开放40年中国社会流行语与文化话语权变迁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流行语·时代”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对疫病的认识
殷商甲骨文就有卜问商王是否传染上“疫”和能否医治的卜辞。
先秦《黄帝内经》已明确指出“疫”和“疠”是极易传染且病状也多相似的疾病。
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对传染病患者的症状和其脉象进行了详细论述,是治疗传染病、流行病的专著。
晋代医学家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首次将“疠气”作为传染病的病因并指出其相互传染的特点,开后代温病学之先河。
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提出,“乖戾之气”是关于传染病病因的新探索,他还对疫病传染的致病因子进行探索。
明末医学家吴又可作《温疫论》一书,认为传染病病因是“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已认识到传染病有空气传播和接触传播两条途径。
结合材料,以“疫病”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自拟论题,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4-1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平遥县第二中学校高三下学期冲刺调研押题(四)文综试卷-高中历史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类历史伴随着人口流动。人口迁移是指一个人或一群人为了定居的目的越过一定地界的现象。如果越过的地界为国界,这种迁移就成为国际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是一种人口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当今的国际人口迁移同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国家间的关系有着十分密切而又错综复杂的联系。下表所示为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基本情况。

时期概况
古代末期到中世纪初期在欧洲,日耳曼人逐渐扩散、分居到中欧、西欧和北欧;斯拉夫人的一支—南斯拉夫人逐渐扩散、分居到东欧;在亚洲,阿拉伯人从阿拉伯半岛逐渐扩散、分居到西亚和北非;突厥人逐渐扩散、分居到中亚和小亚细亚;在非洲,班图人从尼罗河流域扩散、分居到非洲南部
新航路开辟到20世纪前期15世纪开始,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从欧洲到达南美洲;18世纪后,荷兰人从欧洲到达南部非洲;19世纪后,英国人和其他欧洲人到达北美洲、大洋洲和亚洲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中国家人口向发达国家迁移;非洲内陆国家人口向西非海岸国家迁移;亚洲、欧洲一些国家的人口向中东石油生产国迁移;日本、德国、意大利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失败国的人口返回本国

——摘编自李宏规《国际人口迁移与国家政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人口迁移”为视角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10 . 海洋观的形成与演变同海洋在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息息相关,涉及人类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西海洋观的演变

中国西方
14世纪之前春秋时期,齐国“兴渔盐之利、行舟楫之便”。古希腊狄米斯托克主张“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
汉代开辟海上丝绸之路,此后的历代统治者大多推行开放合作的海洋政策。罗马帝国提出“海洋应归罗马所有”的观点。
14世纪—19世纪中期明太祖明确下达“片板不许下海,寸货不许入番”的禁海令。清朝两次颁布禁海令。1608年,荷兰人格劳秀斯提出“海洋在本质上是不受任何国家主权的控制的,所有国家都可以自由地加以利用”。
19世纪中期—20世纪中期1874年,李鸿章提出“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居今日而欲整顿海防,舍变法与用人,别无下手之方”。19世纪末,美国人马汉提出“海权论”,通过强大的海军力量来控制海洋通道。
20世纪中期至今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近海防御”的战略思想,维护中国海洋权益和世界和平。冷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提出由海制陆的观念,即依靠先进的海上作战平台和智能化武器,从海上对敌岸目标发动打击。

—根据王世汉《中西海洋观的变迁与反思》等整理


根据材料,自拟一个论题,至少引用材料中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