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摘取的河南地区1840——1911年三个阶段经济发展及社会现状描述。

1840—1894豫地农业未有甚大的突破发展,总体显现困顿的状态,只在局部方面有些许进步,如越加成熟的精耕细作、某些产物单产的大幅提高等。
1895—1901外国投资的煤矿和商行增多;外国教会建立的天主堂、耶稣堂在大多数县
市都可以看到;一些农民放弃世代沿袭的耕织结合的农业,越来越多的种
植棉花、烟叶、油料等经济作物,兼搞手工业,或专门从事手工业。
1901—19111904年卢汉铁路(北京到汉口)南段通车,驻马店火车站周围商贾云集,竞相建房开店,迅速形成新市区,成为郑州、武汉间的重要商埠。铁路全线贯通后郑州作为商品集散地的趋势渐趋明朗,1905 年河南巡抚陈夔龙上奏申请开放郑州为商埠,被获批准。不久以后,驻马店、洛阳等地也逐渐开埠。随着河南商会的发展,各商会的成立不仅反映了豫南绅商势力的崛起,而且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商情沟通和商业稳定顺利发展。
综合以上材料,自选角度拟定论题,并运用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 . [华中抗日根据地群众团体]

材料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共领导下的各抗日根据地将组建群众团体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手段。大力发展群众团体并非华中抗日根据地首创。国民革命时期,中共就通过组织农民协会开展农民运动;土地革命时期,华中特别是江南地区虽然并非红军活动的中心地带,但中共在游击战争中对群众工作非常重视,“打土豪分田地”这一实践使红军和广大农民建立了休戚与共的关系;抗战时期,群众团体进一步发展。到1938年底,苏南地区农抗会、妇抗会、青抗会、工人救国会、商界救国会、教育界救国会等群众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镇句丹金四县抗敌总会建立不久,就有60多个乡的农抗会先后成立,5万多民众参加了抗日组织。华中抗日根据地群众团体是在党的领导下成立和发展起来的,同时又保持其自身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正是很好地处理了党的领导和群众团体自主性的关系,才使群众团体在根据地建设和抗日斗争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抗战将领彭雪枫指出:以这些民众团体作为协助政府的基本动力去广泛深入地在民众中进行战争动员,协同政府,帮助军队,切实地组织男女老少“各尽其能、各献其力”的组织,如运输队、担架队、慰劳队等。加强他们组织,训练他们技术,能做到一声呼喊,万山响应。

——摘编自汪效驷《组织与动员:华中抗日根据地群众团体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华中抗日根据地群众团体加以阐释。
2024-06-05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某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到宋元时期,书院已经成为一种制度化的教育机构。下表是宋代白鹿洞书院部分活动简况。

活动形式简况
藏书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江州知州周述向朝廷汇报了白鹿洞书院的办学情况后,乞赐《九经》(《诗经》《尚书》《周易》《礼记》《仪礼》《周礼》《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缀梁伶》)给书院、使肆习之,太宗诏从其请,令将国子监印本《九经》据送至洞收藏,白鹿洞书院由是声名鹊起,四海播扬
制定学规朱熹于浮熙六年(1179年)修复主持白鹿洞书院时制定了著名的《白鹿洞书院揭示》,又称《白鹿洞书院教条》,特取凡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大端,条例如右,而揭之相闻,令师生相与讲明遵守,而责之于身焉。其具体内容如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祭祀朱熹修复白鹿洞书院后,乃为周敦颐建专祠,配祀二程,并建五贤堂,祀陶潜、刘涣之、刘恕、李公择和陈了翁:饶鲁于石洞书院,尚白鹿洞书院规制,祭祀以夫子居中,配于颜、曾、思、孟周、程、张、朱五贤;江万里于白鹭洲书院立六君子祠,祀周敦颐、二程、张裁、邵雅、朱晏等人。白虎洞书院还祭祀李涉、李渤、李善道、朱弼等与本院有关的某些人物,以纪念他们的功绩,激励生徒继承他们的遗教,并进而起到正道脉而定所宗的目的

——据谢长法《宋元时期书院的教化功能刍议》整理

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书院具有“制度化”的特征。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宋代经济革命,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提供了不同视角,都高度肯定了宋代经济的发展。下表为部分学者关于宋代经济革命的研究观点与成果一览表。

类型内容发生“革命”的大致时间提出者、出处及最初发表时间(年)
农业
革命
早熟稻给土地利用和粮食生产带来一场革命,使得中国人口有条件持续增长何炳棣《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1368-1953》1957
绿色
革命
耕犁的多用途化、手耕铁农具的出现,占城稻的推广、矮株桑和植桑园林化、农艺学的进步等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第1卷《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1985
大范围地实行复种制、提高亩产量,取得突出成就王曾瑜《宋代的绿色革命》1989
饮料
革命
从饮浆到饮茶,带动茶叶生产的发展和贸易繁荣唐后期至
北宋
王利华《中古华北饮食文化变
迁》2001
燃料
革命
煤炭的使用逐渐普遍,所有的产业都受到影响宋代宫崎市定《宋代的煤与铁》1957
煤铁
革命
铁产业技术进步、产量增加,引起煤的用途增加北宋都若贝《北宋时期中国铁煤工业的革命》1962
商业
革命
强调宋代经济的发展主要是商业方面的发展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中国:传统与变革》1973
商业活动的发达,特别是中国人首次大规模直接从事对外贸易,而不再依靠外国中间商斯塔里阿诺斯(L.S.Stavr ianos)
《全球通史》1971
商业和城市由古代型向近代型转化;商业成为自由商业傅筑夫《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第5卷1989
早期
商业
革命
由多极化东亚“世界-经济”体的发展而催生出的贸易发展唐末五代
至宋
小林多加士《中国文明》1999
城市
革命
五个鲜明特点:(1)放松县城设置市场的限制;(2)官市组织表替、瓦解:(3)坊市制破灭(4)城外商业郊区蓬勃发展;(5)具有重要经济职能的大批中小市镇出现施坚雅《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
1977

——摘编自斯波义信《宋代商业史研究》

从表中提取两个或多个相关信息,以“宋代各类‘经济革命””为主题,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4-05-2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历史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广州国民政府时期,孙中山通过立法的形式对参加文官考试的人员素养作出了具体规定。1924年广州国民政府公布了《考试院组织条例》《考试条例实施细则》,在实施细则第二十条中规定,荐任文官考试者必须满足:一、本国国立大学或者高等专门学校习各专门学校学科三年以上者;二、经政府认可之外国大学、私立大学或高等专门学科学习三年以上者;三、经政府认可之本国公立、私立大学或高等专门学校习各专业学科三年以上毕业者;四、委任文官考试及格后,在行政官署服务三年以上者;五、习政治、经济、法律之学与第一款至第三款各学校毕业,有同等之学力,并有荐任以上相当资格,经考试院甄录试验及格者。

——摘编自杨芳《孙中山的文官思想》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就孙中山的文官思想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英美两国直接进行了宪政实践,搭建了近代西方宪政体制的架构,并在后来为许多国家所仿效。

在英国宪政体制建构的过程中,1688年的“光荣革命”占据突出的位置。英国在经历了40余年的内战与革命后,于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构建起了由议会和国王共同组成的政府组织构架。“‘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

华盛顿、麦迪逊等当时(1787年)的一批政治精英为美国选择了通过“宪政”来实现共和的道路。在他们看来,“显然再没有其他政体符合美国人民的天性,符合革命的基本原则,或者符合每个爱好自由之士,把我们的政治经验寄托于人类自治能力的基础之上的光荣决定了”。

——摘编自石庆环、李俊霖《英美两国宪政体制的源流及其特征探析》

宪政体制是以宪法及其相关法律为核心构建起来的近代政治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材料反映了我国学者对英美近代宪政体制的认识,请在此基础上提出你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符合史实,表述清晰)
2024-05-04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靖远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宗延英墓志铭

材料   封建王朝时代,树碑立传是王侯将相、达官贵人的特权,普通人鲜少有墓志随葬,商人墓志更为少见。然而在陕北地区的府谷县却出土过一方北宋商人的墓志碑石。其内容摘译如下:

宗延英,字遵贤,祖籍洛阳。曾祖宗行德,严毅有武力,建隆初年,担任府州威远军第一指挥使,因而举家迁徙于府州府谷县。祖父宗汉杰,从事农业生产,没有进入仕途。父亲宗重矩,和谨公直,精于吏事,任军马司孔目官(掌文书簿籍或财计出纳)。

宗延英,一位府州县资产丰厚的牙商。因其擅长相马,故在宋和夏、辽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1044年,宗延英曾作为商人代表参与了宋夏和议活动,主要负责双方贸易条款中的定价问题。

宗延英平日崇学尚文。府州有地方州学,宗延英空闲时常盘桓其间,并能如父如师一般勉励士子努力学习,与府州州学关系良好,其墓志修撰者王慎修、书写者安俊、篆额者苏霖均为乡贡进士。

宗延英于元丰五年(1082年)四月十二日患疾去世,享年81岁。曾娶“马氏、李氏、赵氏”三妻,次子宗文某子承父业,三子宗度“业进士”。

——摘编自高建国、邹楠、强泽东《宋代边贸中的一位牙商——〈宗延英墓志铭〉考释》

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宗延英墓志铭对研究北宋社会生活的史料价值。
2024-04-12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二)(4月)历史试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三线建设中的青年选择

材料   三线建设,是指自1964年起至1980年我国在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借助三线建设参与者的口述对三线建设时期政治动员实效进行个人口述反证可以发现,三线建设参与者对当时政治动员的认知、解读以及响应动机突显出较强的青年群体特征。三线建设政治动员口号有效建构了青年的身份认同,充分尊重了青年的主体性,极大激发了青年的政治效能,其与青年群体特征的叠加合力是促成三线建设成就的重要力量。

三线建设是动员青年从一线城市迁往艰苦的三线地区,甚至是搬进丛林与山洞之中,访谈中我们发现支撑他们最初选择以及半个世纪后回忆时依旧充满自豪感的主要来源是响应国家号召,支援国家建设,为地方发展作贡献。有被访者回忆当时参加三线建设是需要写申请的,被批准的条件有三:第一是要政治过硬,第二是技术过硬,第三是身体素质过硬,“不是任何人说你想来就能来的”“因为在那个群体里边,我算最年轻的,而且文化层次最高的,所以就把我调出来叫支援三线”。

——摘编自时昱《政治动员中的国家叙事与青年选择——基于贵州三线建设亲历者口述历史调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三线建设中的青年选择”为主题撰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4-11更新 | 38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二)(4月)历史试卷
9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党际交流属于执政党直接的对外组织传播,因此有很鲜明的特征和研究价值,如下表所示。

时段时期主要特征
1921—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外事工作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为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目标,为新中国发展建设和外交外事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1949-1978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外事工作主要任务是冲破西方敌对势力对新中国的孤立、遏制、包围和威胁,维护民族独立、国家主权和安全,争取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国际和平环境
1978—2012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外事工作主要任务是配合国家经济建设,为改革开放营造良好合作环境、周边环境、安全环境、舆论环境,构建对外关系新格局
2012年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外交外事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发展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摘编自杨洁篪《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外事工作的光辉历程和远大前景》

任选材料中的一个或多个时期,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诸臣,惟张良出身最贵,其余陈平、王陵皆白徒……一时人才皆出其中,致身将相,前此所未有也,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

——摘编自王树民《廿二史札记校证》

材料二   中国近代所处的局势确是“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中国近代所遇之敌人确是“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的结论是不能否认的或修改的。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与近代世界的大变局》

材料三   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世纪以来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国际潮流大势不可逆转。

——摘自《改革开放简史》

作为“百年变局”的参与者,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进程中汲取应对变局的智慧,自拟论题,阐述你的历史认识。(要求:主题贯通,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语言精练)
2024-01-29更新 | 283次组卷 | 9卷引用:专题04 主观题汇编 - 2024年1月“九省联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