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0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传统“夷夏”观的演变密不可分。不同历史阶段“夷夏”观念有不同内容,如下表所示:

时期内容
夏商时期人们对于居四周及文化上与内地文化不相同的民族称之为“夷”。自称为“夏”或“华”
两周时期内地华夏礼乐文明日益完备,与周边民族差距不断拉大,从而助长了华夏族文明的优越感。至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夷夏之辨”的理念,认为华夷有别、要严守“夷夏之大防”
秦汉时期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动荡格局,首次实现了华夏“大一统”。汉文帝、景帝时由于国力上的劣势,仍沿袭先秦时期“华夷之辨”思想;汉武帝在民族关系理念上倡导“以夏化夷”,纳“夷秋”于华夏,实现“华夷一统”
魏晋南北朝在儒家“大一统”观念影响下,各政权都以华夏礼乐文明承袭者自居,坚称自己“奉天承命”,以“大一统”为政治目标,并指责其他政权为“僭伪”
隋唐时期隋文帝实施“守御安边”之策,隋炀帝“混一戎夏”,唐太宗对各民族“爱之如一”,“夷夏大防”的传统民族观被打破,开启了“胡越一家,自古未之有也”的大格局
宋朝“华夷之辨”的呼声又趋激烈。北宋石介在其《中国论》中严格限制了“华夷”之间的文明界限:四夷,外也;中国,内也。天地为之平内外,所以限也。夫中国者,君臣所自立也,礼乐所自作也,衣冠所自出也
元代宫廷和军政官署大量使用“华夷一统”“华夷混一”等概念,汉族士人多谨慎地称之为“混一”,如“混一华夷”“华夷混一”
明朝盛行“华夷一统”,又兼用“中华一统”,朝野上下多认可“华夷混一归真主,宇宙弘开属大明”的主流价值观
清朝皇太极继位不久便提出“满汉之人,均属一体,凡审拟罪犯、差徭、公务,毋致异同”。乾隆认为“夷狄而中华,则中华之;中华而夷狄,则夷狄之”,完善了“华夷一体”的观念

——摘编自段超《从“夷夏之辨”到“华夷一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思想史考察》

选取中国古代史整体或部分或某个朝代,对材料中的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要求:看法具体,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述清晰)
今日更新 | 7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抗战时期的沿海工厂内迁运动,是中国近代光辉而灿烂的一段历史,也为中国近代工业史、中国近代经济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9378月开始,内迁工作陆续展开,内迁的地点也从最初的武汉转移到四川、贵州一带,再到后来的湘西、云南等地。到19406月大规模的工厂内迁基本结束……内迁工作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八·一三抗战到上海失守,此为内迁的发动期。第二阶段,从上海沦陷到武汉失守,此为内迁的高潮期。第三阶段,从武汉失守到宜昌沦落,此为内迁的结束期。当时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晏阳初将内迁这一事件喻为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当时英国驻华大使克拉克·卡尔赞道中国工业由沿海迁往内地,历经艰险而能有今日之成绩,足证中国抗战大业已有坚实基础

——摘编自张俊飞《试谈抗战时期我国沿海内迁工作》

材料   二战时迁渝迁川的工矿企业,都是当时工业的精华,它们的集体到来,使得重庆数年之间担负起大后方工业中心的重任。姑举数例如下:新民、新中、中华等内迁机器工厂,被誉为抗战时期后方机器工厂之中坚分子;美亚绸工厂是中国最大的丝织工厂;龙章造纸厂开中国机械造纸之先河;大鑫钢铁厂在当时被中共副主席周恩来题词赞为大鑫厂的生产已为我民族工业打下初步基础

——摘编自谭洪安《工业内迁血脉存》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围绕民族工业内迁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3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拉丁美洲历史大事年表(部分)

公元前5000年                       墨西哥特华坎谷地开始种植玉米,人们开始从游徙生活转为定居生活

300—900年                       玛雅文化全盛时期

1200年                              印加国家在秘鲁高原开始建立,16世纪达到极盛

1492-1493年                       哥伦布第一次航行美洲

1493年                              教皇亚历山大六世颁布诏谕,划定西、葡在所谓非基督教世界的“分界线”

1501年                              西班牙殖民者贩运第一批黑奴到达圣多明各

1571年                              马尼拉大帆船航线开通

1758-1763 年                       英法“七年战争”, 1762年, 古巴被英军占领

1791年                              法属殖民地海地爆发武装起义

1823年                              美国总统门罗发表宣言

1824年                              玻利瓦尔和苏克雷在阿根廷的胡宁大败西班牙军

1904年                              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推行“大棒政策”

1910年                              墨西哥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1937-1938年                       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1941-1942年                       海地、古巴、巴西等多个拉丁美洲国家对轴心国宣战

1980年代                       墨西哥经济陷入债务危机

1992年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签订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拉丁美洲历史辞典》等

从上述大事年表中提取至少三则以上相关信息,自拟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充分,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清晰)
今日更新 | 325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多维视角下大一统国家构建

材料一:◆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划,不得休息。

——《吕氏春秋》

◆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明简易,随时宜也。其后颇有所改。……监御史,秦官,掌监郡。汉省,丞相遣史分刺州,不常置。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秩六百石,员十三人。

——《汉书·百官公卿表》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仲舒发之。

——《汉书·董仲舒列传》

材料二:大一统理念以推进国家整合为中心,至少包含四个维度。第一,疆域一统,这是大一统的空间维度。疆域一统则可带来长久和平,这一价值理念赋予统一战争以充分的道德和政治正当性。第二,政治一统,这是大一统的结构维度。政府拥有高度政治自主性,以一体化权力直接统治所有国民。第三,文教一统。儒家文教对国家整合发挥了多重支持性功能,培养后备官员,教育人民忠君爱国,认同权威,认同国家等。第四,古今一统,这是大一统的时间维度。政权的正统性主要体现为传承文明、又矫正前朝之失的自觉性,历史正当性是最大的政治正当性。

——摘编姚中秋《以国家整合为中心的大一统理念》

运用材料一中的史实,分析说明材料二的观点。
昨日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工业革命”,也有文献将其称为“产业革命”。“工业革命”在《辞海》中被定义为:“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过渡到采用机器的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过程”;“国民经济各部门广泛采用新技术以及由此引起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根本变革”。“产业革命”,最早出现于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文中,此文将英国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工业交通运输、农业等领域发生的巨大变化定义为“产业革命”。1984年,钱学森在《科学技术讲座》的演讲上将产业革命定义为“生产体系在组织结构以及经济结构方面的飞跃变化。它是因为生产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所导致的飞跃”。由此可见,《辞海》中有关工业革命的第二个涵义与产业革命的定义几乎相同,即工业革命不仅使第二产业内部不同行业生产或组织方式发生巨变,而且还将扩散到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引发其他众多产业生产或组织方式发生巨变,并促使人类社会生活方式出现革命性变化。

——摘编自田露露韩超《第三次工业革命:历史演进、趋势研判与中国应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工业革命及其影响”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充分;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6 . 【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材料:历史上落后民族以武力征服先进的民族,其结果却被后者所同化,这种自然同化现象,在世界和中国历史上多次重现。以农耕世界与游牧世界之间的相互交往和冲突为例,吴于廑先生总结指出,游牧世界曾三次对农耕世界发起冲击,分别是公元前2千纪印欧人的迁徙、3-6世纪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以及蒙古西征。三次入侵表面上看都是游牧世界取得了胜利,但最终的结果是农耕世界依靠其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优势,吸收和同化了入侵的游牧或半游牧民族,扩大了农耕世界,削弱了游牧世界。到1500年之后,游牧民再无力发起大规模的冲击。

根据材料信息,围绕“文明交融”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外知识进行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华文明强大的创新性,形塑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样态。从源流上来看,中华民族自始便是多元的,民族文化间交往交流交融是历史的常态。博采众长、有容乃大,是中华文明诞育之时便携带的文化基因。正是在不同民族间的交往互联、重构融合中,打破了原生性民族的封闭性、保守性和落后性,不断促进中华大地多元民族群体的交流融合,推动中华文明不断向前发展。

19世纪中期,中华文明在挫折磨难中加速向现代文明转型发展。一方面,我国面临着内部社会矛盾激化的挑战;另一方面,工业革命为基础的西方文明极大冲击了中华传统文明。在反复实践中,中华文明的创新性被重新激发出来,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走上了向现代民族、现代国家以及现代文明的全方位转型之路。

——摘编自朱军、张兰《论中华文明的五大特性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根据材料,结合中国历史相关知识,就“中华文明的创新性”自拟论题,从整体或局部任一角度进行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不得抄袭材料中的案例)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世纪晚期,有英国学者提出“文明使命论”。他们认为,英国所代表的欧洲文明在海外的统治推动了亚洲和非洲的历史进步,将亚非带离野蛮时代,为亚洲和非洲带来和平、人道和符合文明标准的生活方式。在这种论断下,亚洲和非洲文明被欧洲统治者贴上懒惰、不诚实、欠缺原创性,没有任何发明的劣等文明标签,欧洲文明成为人类文明的标准方式。英国政府允诺一旦亚非这些地区经过改造达到宗主国的文明标准便准许其独立。近年,有学者指出,人类真正的进步不在于同质化,而在于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要克服各类全球性挑战,共同走上现代化道路,必须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及其对应的发展模式的多样性。只有通过不同文明、不同国家间的坦诚交流和互学互鉴,才能让各个文明的智慧充分迸发出来,为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各种困难与挑战贡献力量。

——摘编自周欣平《文明的交汇》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材料中任一观点予以评析。(要求:明确列出所评观点,评析时须史论结合)
昨日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高三5月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到宋元时期,书院已经成为一种制度化的教育机构。下表是宋代白鹿洞书院部分活动简况。

活动形式简况
藏书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江州知州周述向朝廷汇报了白鹿洞书院的办学情况后,乞赐《九经》(《诗经》《尚书》《周易》《礼记》《仪礼》《周礼》《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缀梁伶》)给书院、使肆习之,太宗诏从其请,令将国子监印本《九经》据送至洞收藏,白鹿洞书院由是声名鹊起,四海播扬
制定学规朱熹于浮熙六年(1179年)修复主持白鹿洞书院时制定了著名的《白鹿洞书院揭示》,又称《白鹿洞书院教条》,特取凡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大端,条例如右,而揭之相闻,令师生相与讲明遵守,而责之于身焉。其具体内容如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祭祀朱熹修复白鹿洞书院后,乃为周敦颐建专祠,配祀二程,并建五贤堂,祀陶潜、刘涣之、刘恕、李公择和陈了翁:饶鲁于石洞书院,尚白鹿洞书院规制,祭祀以夫子居中,配于颜、曾、思、孟周、程、张、朱五贤;江万里于白鹭洲书院立六君子祠,祀周敦颐、二程、张裁、邵雅、朱晏等人。白虎洞书院还祭祀李涉、李渤、李善道、朱弼等与本院有关的某些人物,以纪念他们的功绩,激励生徒继承他们的遗教,并进而起到正道脉而定所宗的目的

——据谢长法《宋元时期书院的教化功能刍议》整理

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书院具有“制度化”的特征。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荣昌永荣中学校高三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军国民体育

材料一   军国民体育最初被用于新军的训练,后来在新式学堂和社会推广开来。对坐生进行兵操训练。1904年,《萃断报》提出:“军国民者,以国民而景为军人,有尚武之精神。而有国家之思想者也……掷头颅,流鲜血,以扬祖国之光也。”军国民体育“即通过体育训练国民身体,使之具备尚武精神和军事素养,以求全民皆兵救亡图存。”1905年以后随着军因民体育的渐渐发展。形式多样的学堂之间的会操活动相继在一些新式学堂中开展。庄校际运动会的基础之上,越来越多的省市州县开始举办地区性运动会。在体育赛事日益盛行的同时,各地一些商人体育组织相继建立。这些体育组织深受军国民体育思湖的影响,大都以尚武强种为宗旨,以振起国民商武之精神

——摘编自黄炎《清末民初的军国民体育思湖之研究】

材料二   民国初年学校教育继续沿袭了军国民体育。蔡元培认为“军国民主义者,筋骨也,用以自卫。”。军国民主义等同于体育,例如学校“兵式体操,军国民主义也;各通体操则兼美育与军国民主义二者。”藤元培倡导将军事教育引入到学校和社会教育之中,以便让学生和民众受到一定的军事教育和训练。

——摘编自意品《蔡元墙的体育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结合时代背量,对清末民初的军国民体育进行阐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