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传说轩辕黄帝以步丈亩,以防争端,将全国土地按“井”字重新划分,中间一块为“公田”,四周八块为“私田”,遂成“井田”渊源。由于“井田”的国家所有性质,“田里不鬻”成为其核心原则,为避免土地分配不公,肥瘦不一、西周后期各诸侯国又颁布《田法》,实行以土地交换轮耕的“爰田制”。商鞅变法,颁布《垦草令》,承认私有土地爰田,并按军功分配土地;公元前216年,秦始皇颁布《令黔首自实田》法令,进行全国性土地登记,确立了土地私有权的合法地位;汉随秦制,颁布《田律》,允许私有土地自由买卖,东汉末年,曹操推行《屯田制》;唐武德七年颁布《均田法令》,后《唐律疏议》又规定“均田制下授田有限额”,防止土地不合理兼并;宋代,土地自由买卖的方式大大丰富,典、卖、质举、倚当并存,国家对田宅物权的转移、利用、交割规定了一套完备的程序;《元典章》则进一步明确了永佃权的移转程序,并规定“佃客随田”;明清两代继续立法保护土地私有权,致使土地兼并加剧,形成了事实上的大地主土地所有制。

——摘编自王煜宇《中国古代经济法溯源》

任意提取材料中有关中国古代土地管理制度变迁的信息,提炼一个论题,并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留学生群体在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道路探索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下表所示为近代部分留学生群体情况。

时间概括
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1865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在福建设立船政学堂,后经李鸿章允准,决定派学堂的学生留学英、法,专门学习驾驶和造船。1875~1885年间,清政府陆续派出88名学生赴英法留学。后多数人当教员或到海军服务
20世纪初1901~1906年间,留日学生达万人之众。中国共产党的许多早期领导人,如陈独秀、李
大钊、董必武等,也都是那个时期的留日学生;对社会进步、文学转型起到重要作用的文
化名人,如鲁迅、郭沫若等,也都是那个时代的留日学生
“五四”前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兴起,一是由于工读主义的推动下,许多青年试图寻求一种具有共产主义色彩的社会实践;二是许多青年认为法国是自由民主的发祥地;三是当时社会文化名流推崇出国留学增长见闻
抗战前后1932~1945年期间,我国又选派了八届赴美公派留学生,九届赴英公派留学生。由于考试极严格,这批学生回国后都成了中国各学科的领军人物,文科如钱钟书,理科如钱学森、钱伟长等

—摘自周棉《近代中国留学生群体的形成、发展、影响之分析与今后趋势之展望》

根据中国近代留学情况,以“留学潮与中国近代化进程之间的关系”为主题,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近代历史上,殖民与反殖民也是一个贯穿始终的主旋律。一部西方资本主义发生、发展的历史,就是西方国家向外推行殖民政策,而亚非拉等诸多国家和地区都纷纷被殖民地化半殖民地化的过程。而殖民地地区也是一个矛盾复杂尖锐的地区,反殖民的运动始终没有停息过。西方进行殖民和亚非拉演变成殖民地半殖民地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其间充满着西方列强的矛盾和争斗以及殖民地区在列强手中的不断易手和调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材料的整体或者部分信息,自拟一个主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大多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文学关注的中心都是人——文艺复兴时期的新人,她或她是自身命运的塑造者,而不是超自然力量的玩物。人们不需要专心于超自然的力量,相反,生活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自身所固有的潜能。这一时期人文主义的学术成就推动了西方社会哲学家与匠人的联合。在这一时期,学者和艺术家可以接近的不仅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还有欧几里德和阿基米德,后者曾促进了数学和物理学的研究。更重要的是从各门生物科学中得到的鼓舞。工匠拥有古代的旧技术,并在旧技术上添加了中世纪期间的新发明。同样,学者们提供了关于被重新发现的古代和关于中世纪的科学的种种事实、推测及传统做法。这两种途径的融合是很缓慢的,但最终,它们引起了一个爆炸性的联合——科技革命。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角度自拟论题,并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阐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层级是行政区划与地方政府组织体系的基础。通观中国自秦朝以降的两千多年变化过程,可将地方行政层级归纳为三个层次,即县级政区、统县政区与高层政区(其特征如下表所示)。

层级特征
县级政区
(基层政区)
皇帝直接任命的地方官员到这一层为止,(“县官”被基层社会用来作为皇帝或政府的代称)。在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上,幅员、数目与名称方面较其他层级变化起伏最小。
统县政区
(也称郡级政区)
直接管辖县的政区,如秦汉时期的郡,隋唐五代宋辽金时期的州,元代的路、府、州,明清时期的府,民国初年的道等。
高层政区不直接辖县的政区,在中国古代史上多作为统县政区的上一级政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代表为州,在唐宋时期的代表为道、路,在元明清则为省。

——摘编自周振鹤《中央与地方关系史的一个侧面(上)——两千年地方政府层级变迁的分析》


根据材料信息,围绕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变化”,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知识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述清晰。)
2023-06-16更新 | 142次组卷 | 3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2022-2023学年高一6月联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以农业(包括副业和家庭手工业)为本的社会,自然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商业发展与繁荣的基础。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也是有曲折的,出现过几起几伏,其中经历了三个高潮期,依次是战国秦汉时期、唐宋时期和明清时期。这些高潮期都处于社会变迁的关键时段,商业的发展对社会转型往往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促使商品经济发展走向新阶段。三个高潮各有时代和阶段性特点。但几次高潮期之间,也出现因内外因素,而导致商品经济衰歇或受到重大挫折,造成商业萎缩的局面。

——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商业发展”这一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阐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将外来思想文化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使之中国化,并为我所用,是中国近代思想史的一大特点。而在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碰撞下,近代中国围绕着时代主题,先进的中国人相继从多个层面积极地回应西方。出于自我救赎的迫切需要,西方思想的接受者们并没有一味地盲从某种思想,而是从现实需要出发,寻求这些思想与中国问题的契合点,要求这些思想能够“有的放矢”“为我所用”,表现出极强的目的性和工具性。

——摘编自宋俭《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近世思想史背景》


结合近代中国的相关史实,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并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阐述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中国历年GDP(国内生产总值)一览表(单位:亿美元)

195119581962196619691976199220012018
美国380446725856787898461825363377101280204940
中国3285294657567841516488013248134073

——摘编自世界经济信息网


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任选一个时期(由表中任何两个相邻或者不相邻的时间点作为起止),概括比较这一时期美国和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部中国近代史,同时也是一部中西文化全面交锋、对抗、排拒、吸取、融合的历史,一部中国对西方文化的认识逐步深入、全面的历史。梁启超在1923年就概括了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的过程。他认为,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期一一“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一一“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一一“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而第三个时期涌现了大量的思想成果。西方的各种社会主义思潮也纷纷涌入中国,通过反复比较、分析鉴定,中国找到了自己的出路,接受马克思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使中国革命逐步走向成功。

——摘编自郝振君《中国近代西学东渐的主要成就及经验教训》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相关知识,自选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物主要事迹
秦始皇(前259—前210年)统一六国,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曹操(155220年)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北魏孝文帝(467499年)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亲政后,进一步推行改革。对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从表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话题(针对上述材料的整体或者局部来拟定)。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话题简洁合理,史实充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说明:请参照如下格式进行回答:
话题:……
说明:……
总结:……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