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6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儒学有着兼容并包的开放性特点,同时,它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儒学包含了中国人最朴素的人生观、价值观,表达了中国人内心深处最美好的愿望。在儒家学者一次次的努力下,儒学坚持了它本就拥有的内在气质,在面对一次次的冲击和挑战的过程中,它被儒家学者们不断改造,从而完成了教化百姓的重任,也成为历代统治者希望达到的治国理政的最高境界。在儒释道合流的过程中,儒学坚持了本身所拥有的特殊性,在吸收佛教和道教的有利元素后,完成了自己华丽的蜕变。

——摘编自张琳惠怡《儒释道的合流——以佛教传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为视角》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儒学的发展提出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4-06-03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夏衍(1900-1995年),中国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文艺评论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以下是夏衍1949年前的简历。

190010月,生于浙江省杭县(今浙江杭州)。

1906年,入私塾,习读《三字经》《论语》。

1908年春,入杭州正蒙小学二年级,开始学习新式教科书,两年后退学在家自修。

1915年,入浙江甲种工业学校。

1919年,在家乡参加“五四”运动,创办进步刊物《双十》(第2期改为《浙江新潮》)。

1920年,赴日本留学,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19212月,考入日本九州明治专门学校电机专业。

1924年,加入中国国民党,担任国民党驻日总支部常委兼组织部部长。

1925年底,获得工学学士学位,担任国民党驻日支部常委兼组织部部长。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工人运动及翻译工作。

1929年,组织上海艺术社,开展无产阶级戏剧活动。

1930年,加入“左联”,当选为“左联”执委。

1933年后,任中共上海文委成员、电影组组长,为中国进步电影的开拓者、领导者。创作电影剧本《狂流》等4部及报告文学《包身工》。

1937年后,在上海、广州、桂林、香港主办《救亡日报》《华商报》,后到重庆,辗转开展救亡运动。

1944年后,主持大后方的文化运动,曾任《新华日报》代总编。

——根据自陈坚、陈奇佳《夏衍传》整理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夏衍的道路选择”写一则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6-03更新 | 121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赣州市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3 . 【16世纪前的中外文化交流】

材料   有学者总结“16世纪前的中外文化交流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时,提出了以下观点:

中国作为世界上重要的文明古国,通过16世纪前的中外文化交流,其悠久而又丰富多彩的文化,不仅对于东亚邻国的社会发展进程发生过特别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资本主义发源地的欧洲的兴起也产生过重要的影响。16世纪前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已表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地、积极地与域外世界进行交流,吸收域外文化的优秀成果,才能使自己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得到更快的发展,并创造出自己的文明辉煌。

——摘编自陈尚胜著《五千年中外文化交流史》

根据材料,结合16世纪前的中外文化交流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述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申报》是中国近代最早出版的报纸之一。表2是1924年到1927年间《申报》呈现的广州镜像。

时间报道内容
1924年4月21日广州平民教育事业近日组织已略完备,定期本月12日举行读书大运动,择定第一公园为露天市民大会,并开平民教育运动委员会
1925年6月9日广州市教育局直辖80余校,请求发薪……市教育经费,中等各校欠发八月,小学校欠发七月,教职员穷窘已达极点,无从维持生活
1925年12月28日广州国民政府推行新官制改革:包括常务委员会的人数;废用委员长之名称,而用主席之名称;国民政府下设军事委员会和政治委员会;设立财政、军事、民政、市政、商务、教育、建设、农工七厅
1926年1月20日广州各界群众举行反对日本出兵东北示威大会,并发表宣言,以扬民气

——摘编自金宇《<申报〉中的大革命时期广州城市形象》   

根据材料,任选一个报道内容,概述其反映的这一时期广州城市形象,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合理解读。(要求:表述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2024-06-0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衡水市高考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汉“明习律令者”的政治形象

类别概况
以改革著称的法学家晁错学“中商刑名”,力主“削藩”,汉景帝采纳晁错谏言,连削吴、楚、赵、胶西诸郡,吴、楚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汉景帝在袁盎的谗言下腰斩了晁错
传承法家思想和律令的“法学家”秦汉时期“明习律令者”中有李斯、吴公、张释之、赵禹、张汤等共计21人,他们不但“掌刑辟”,走实践道路,而且有自己的法家主张
文吏文吏是能够断狱决疑的刀笔小吏。如帮助刘邦建立汉朝的功臣萧何就是文吏,名臣魏相“以文吏至丞相”;秦汉时期的大杜律与小杜律分别以执法严苛和宽平著称,传习此二家的“明习律令者”中不乏著名的文吏
经、律兼通的思想家贾谊“明中、商”,文帝时主张削藩、礼治,他的政治思想与言论对汉初统治思想从无为转向有为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董仲舒是汉代著名的思想家、经学大师,同时他“通于世务,明习文法,以经术润饰吏事”,还著有《公羊董仲舒治狱》十六篇;此外,儒生兼习文法吏事者还有汉相孔光、瞿方进,郑昌、郑弘兄弟,等等

——摘编自于凌《试析秦汉时期的“明习律令者”》

从材料中提取相关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管仲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为法家先驱。拜齐国上卿(丞相)四十余年,辅助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管子》里多处出现“市”字,例如,《管子·问第》就指出,“而市者,天地之财具也,而万人之所以和而利也,正是道也”,说明物价是不断围统一个稳定价格上下波动,市场自有其内部机制进行调节,政府不能强行干预。《管子·国著》则提出“不能调通民利,不可以语制为大治”。认为虽然市场具有自组织的功能,但政府调控是不可或缺的,政府参与经济既可纠正市场失灵,又可带来财政收入,减轻人民税收负担。《管子·轻重甲》中指出,“故为国不能来天下之财,致天下之民,则国不可成”,鼓励齐国境内和诸侯国之间的商品流通,并采取了设立市场、减轻关税、提供服务、发展外贸等四大政策;同时,他还利用黄金与刀币间的兑换比率,即现代意义上的汇率,通过本币贬值拉动出口,聚敛财富。

——摘编自宗良、饶馨怡、武岩《管仲经济思想及其对现代经济理论创新的启示》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简要评析管仲的经济思想。
2024-06-02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北斗星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联考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   对当时(国民革命兴起阶段)的国共两党来说,“合则两利”是再清楚不过的事实:如果一定要说谁在这中间得到的更多,发展得更快,大约只能是国民党而不是年轻的共产党。大革命为什么失败?其决定的因素是客观的力量对比。

材料二   1944年豫湘桂大溃退造成的强大冲击波,使大后方人心发生变动,在相当程度上埋下了国民党政府失败的重要种子。在全国抗战中,国民党表面上看来依然是庞然大物,但它的政治地位和受民众信任的程度,却一步步衰落下去;共产党的力量却从小到大迅速地壮大起来,并且团结了越来越多的朋友。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924—1944年这20年间,国共两党力量的强弱变化是客观历史规律作用的结果。从材料中任意提炼一条历史规律,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赛曲》是法国大革命期间,最受群众喜爱、流行最广的自由的赞歌。马赛人民高唱着《马赛曲》参与革命,和国内外的反对势力殊死战斗,后来法国政府定《马赛曲》为国歌。

革命歌曲的创作背景和词曲意义总是相通的,《马赛曲》的歌词、旋律以及民族国家精神和革命斗争的象征意义,深刻影响了《国际歌》、俄国《工人马赛曲》、中国《义勇军进行曲》等为代表的一系列革命歌曲的创作,成为世界上反抗外来侵略、争取自由与民族解放,推动民族意识的形塑和现代国家的建设的著名歌曲。

请结合上述材料,联系所学知识,谈谈你的感悟,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9 . “西进运动”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改变美国国家命运的重大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进运动”大事记

1783英美签署《巴黎条约》,把密西西比河以东印第安人的大片土地划归美国
1787国会通过《西北条例》,强调西部“将永远是美利坚合众国联邦的一个部分”通过《西北土地法令》,规定西部地区居民达到60000人时,可组建新州并加入联邦,并要求西北地区每个镇要预留土地用于支持与发展教育
1792-1830西部公路总里程达6400公里
1803从法国手中获得面积达214.7万平方公里的路易斯安娜
1815-1840建造运河3000英里,成为世界上内河运输最发达的国家
1820-1860美国迎来第一次移民高潮,这期间移民总数高达500万。移民庄要来自西欧、北欧、被贩卖到美国的非洲黑奴和少数来美国淘金的中国人
1830杰克逊总统签署《印第安人迁移法》,动用军队强制东部印第安人迁移至密西西比河以西地区,成千上万的人因为天气、饥饿、劳累或疾病死亡,剩余人口被赶进狭小贫瘠的“保留地”
1833-1837收割机、钢犁等新式农业机器频出。中西部地区发展成为享誉全球的“小麦王国”“棉花王国”“畜牧王国”
1846-1848从英国手中获得俄勒冈。发动对墨西哥的战争,夺取德克萨斯、新墨西哥、加利福尼亚,一跃成为地跨两洋的大国,墨西哥丧失近55%的领土
1862颁布《宅地法》,规定年满21岁的公民在宣誓获得土地是为了垦殖目的并缴纳10美元费用后,均可登记领取总数不超过160英亩的土地,耕种5年后归个人所有。国会通过《莫里尔法》,以赠地形式支持各州发展农业、技工、军事、采矿等实用技艺方面的高等教育项目。此后一批农工学院纷纷建立
1869-1893先后建成五条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干线
1878国会通过《木材石料法》,准许任何公民和已提出申请加入美国国籍的侨民,低价格购买160英亩不宜种植而其主要价值在于木材和石料的地段

——据李化敏《管窥西进运动之于美国现代化的影响》等

谈谈你对“‘西进运动’改变美国国运”的认识。
2024-06-02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下学期校际联合考试(三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人们一度试图凭借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和强制措施,在一个小农国家里直接按照共产主义原则来调节生产与分配,匆匆忙忙地将全部生产资料变为社会公共所有,并尽力在众多领域立即消除商品生产,这其实就是将准备建设的社会主义等同于马克思、恩格斯当年所设想的共产主义。

——摘编自姜义华《社会主义是新型的社会经济形态——新时代统一战线的坚实根基》

材料二   1921年,新经济政策实施以后,列宁领导俄共(布)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找到了一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不断厚植现代化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的正确道路,形成了利用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的发展新思路,通过驾驭资本而不是被资本所驾驭来确保新经济政策的社会主义方向。

——摘编自李东明《列宁在俄国现代化问题上对错误思潮的批判及其当代启示》

材料三   1924年后,逐渐确立的斯大林模式是一个实现国有化和准国有化(集体化)的一种在一切社会领域高度一体化的“总体主义”模式。但随着时间推移,它的整个运行机制和体制缺少活力,具有很大封闭性、保守性,不能进行自我调节,制约了人民群众生产积极性,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其失败不是偶然的。

——摘编自张光明《斯大林模式的根本特征——关于斯大林模式的若干思考之一》

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参与者,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汲取探索和建设现代化的智慧,自拟论题,阐述你的历史认识。(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语言精练。)
2024-06-01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