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6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人物主张
东汉华佗淡泊名利,动静相济,劳逸适度
1904张伯苓最早把奥林匹克教育列入学校课程,通过实施奥林匹克教育推动校园课程建设。他在创办南开之初,就明确提出,教育一事,尤要在造成完全人格,德、智、体三育并进而不偏废
1912蔡元培根据专制时代和共和时代对教育的不同要求,从“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的观点出发,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
2021托马斯·巴赫当今世界彼此依靠,单靠个体已经无法解决目前面临的挑战,为了实现更快、更高、更强,我们需要更团结

阅读上述材料,提取任意两条相关联的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就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联系材料,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鉴于社会动荡给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带来的严重破坏,塞缪尔·亨廷顿提出了“现代性孕育稳定,而现代化则滋生着动乱”的命题。丹尼尔·贝尔认为社会由技术一经济、政治、文化三大领域组成,正是这种领域间的脱节断裂与对立冲突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李普塞特从冲突与一致,民主与经济发展、民主与合法性的角度来研究西方社会冲突和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与秩序问题。拉尔夫·达仁道夫从欧洲社会和世界范围的广阔视角分析,认为权利和供应这两个概念是“理解多变的20世纪社会历史的关键”。

——据万华炜《政治稳定机制:现代西方学者的旨趣及其评价》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对材料中的整体或局部提出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具体明确,论述史论结合,符合逻辑。)
2022-06-30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以降,中华民族遭遇到天崩地解的空前危机,即民族历史上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其实,这种危机早露端倪。早在鸦片战争以前,龚自珍和魏源等有识之士已经发现当时的盛世几近累卵。他们最先在历史领域展开对中国历史观的研究,以便寻找中华民族的出路。众所周知,传统中国盛行复古(如言必称尧舜)、治乱递嬗和循环等历史观。龚自珍和魏源立于循环论历史视域,探求当时中华民族危机的根源及变革求存的出路。自此而后,受资本主义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和西学东渐的熏染,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章太炎和孙中山立于近代西方进化论视域,进一步探究中华民族落后的原因及救亡图存的资产阶级变革策略职。

摘编自陆玉胜《近代历史观的变革与启蒙》等


围绕材料中“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主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06-29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百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希腊的教育①斯巴达教育:重视军事、体育教育,教育方法比较严苛
②雅典教育:注重德、智、体、美等公民综合素质的培养
中世纪西欧的教育教育为宗教神学服务。教会学校几乎是这个时期唯一的教育机构,教师主要是教会的神父或工作人员
近现代欧美的教育欧美各国普遍实施中等义务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考试制度日益完善,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教学方法更加多样
日本的教育①明治维新时期:设立文部省,颁布教育改革法令——《学制》;教育机关颁布《考育敕语》,灌输武士道、忠君爱国等思想;选派留学生到英、美、法、德等先进国家留学
②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到70年代初期:政府把教育发展计划纳入国民经济计划当中,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扩大办学规模,调整教育结构

——整理自义务教育《世界历史》教师用书等


表3所示反映了世界教育的部分发展情况。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的外交观念

新中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结束

改革开放时期

1.建立新型外交关系——中国革命的基本诉求
2.“独立自主”与“和平”——新中国外交的核心观念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政策的基石
4.国际统一战线与划分“敌、我、友”——基本外交策略
5.从“两个阵营”到“三个世界”——对现实世界的战略划分
6.战争、和平与革命——冷战时代的困惑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明确外交工作的主要任务、调整外交战略
2.重新判断国际形势——提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3.紧密配合改革开放的需要——重新诠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4.在多样化的世界中寻求均衡——建立全方位对外关系格局
5.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谋求合作共赢——以渐进的方式推动国际秩序的改进

——摘编自章百家《我们怎样走向世界——新中国外交视角与观念的演变》

(注:“三个世界”是毛泽东于1974年提出:第一世界指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美苏争霸是世界局势动荡不安的根源;第二世界指美苏之外的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第三世界指发展中国家,是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的主要力量)


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新中国外交的认识。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整体或部分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20年代末到1930年代,在中国农村经济日益走向衰落的背景下,兴起了乡村建设运动。来自教育机构,学术团体和大专院校的倡导者们,在定县、邹平、新都等地创建试验区,成立乡村小学,平民学校、夜校;改良农业,提倡副业;成立借贷处和信用合作社:设立乡村医院、卫生所等。不少乡建工作者与农民同生活,共劳动,尽量使自己“农民化”。然而,十年乡村建设运动,不仅复兴农村经济的目的没有实现,相反各实验区经济的衰落程度进一步加深。

乡村建设倡导者之一的梁漱溪将此称之为“号称乡村运动而乡村不动”的难局:“本来最理想的乡村运动,是乡下人动,我们帮他呐喊。退一步说,也应当是他想动,而我们领着他动。现在完全不是这样。现在是我们动,他们不动;他们不但不动,甚且因为我们动,反来和我们闹得很不合适,几乎让我们作不下去。”梁漱溟进而分析了造成“乡村不动”的根本原因,“是农民偏乎静,我们偏乎动;农民偏乎旧,我们偏乎断……总之,从心理上根本合不来”。

——据晏阳初《十年来的中国乡村建设》及《梁漱溟全集》整理

从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运动的理论与实践中,选择任一理论或实践实例来评析材料中梁漱溟的观点。(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2022-06-27更新 | 2011次组卷 | 11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重庆高考真题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际人口迁移是指人口跨越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近代国际人口迁移即地理大发现以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国际人口迁移(见下图)。这一时期,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主要有欧洲向美洲、非洲向美洲、欧洲向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以及亚洲向外移民四种流向。人口的迁移,伴随着物种、技术的交流与传播,以及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摘自杜德斌主编《世界经济地理》


人口迁移对迁入国和迁出国带来的影响是多样的。请拟定一个标题,表达你对人口迁移的态度,并结合图文材料中的一个流向从经济发展、物种传播、文化交流等方面论证你的结论。要求:标题态度鲜明,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19世纪的两次世界性工业革命,是15世纪地理大发现以后的空前的人类历史大变革。它把亚非拉和欧美、大洋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历史才具有真正的世界性、全球性。垄断组织的产生,推动着资本主义列强加紧殖民扩张,争夺原料产地、商品销售市场和输出资本势力范围的竞争异常激烈,这就把更多的亚非拉国家卷入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从整个发展来看,19世纪是一个又一个亚非拉国家变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的历史,同时又是亚非拉国家民族民主运动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资本帝国主义借助现代化的大工业及其产物的交通工具和通信技术,借助军事优势,把世界变成由它统治和控制的整体。资本帝国主义在这个过程中,成为最早促进亚非拉某些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力量。

——摘编自彭树智、黄倩云《精粹世界史: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提出你的观点,并进行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成文。)
2022-06-24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九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9 . 工业革命深刻改变了英国社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如表:

很长时间以来,家庭教师和女仆是女性唯一能找到的工作。工业革命时期,整个英国社会仍盛行男女天生有别,妇女应该从属于男人的观念:出于体面和安全的考虑,在家中相夫教子、做“家庭天使”的妇女成为当时各阶层妇女的楷模。

——宋严萍《论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厂女工的状况》

随着工厂普遍使用机器,原来工艺复杂、消耗体力的技术工作被分解成简单、单调、对体力要求较少的工作;1851年英国进行了一次人口调查,10岁以上的就业人口达到709万,其中妇女就业人口243万。

——赵晓兰《论英国工业革命对女工的影响》

在可怕的工作环境中,我曾经多次看见,怀孕数月快要生育的已婚女工仍然从早到晚地像奴隶般在不停运转的机器旁工作,当她们实在无法坚持,坐下稍事歇息时,假若被工头看见,就要被罚款。

——【美】杰克逊•J.斯皮瓦格《西方文明简史(下册)》

一个人因为他的两个女儿上酒馆而责骂了她们,她们却说:“去你的吧我们还得养活你!”很快从父母家里搬了出去……1888年7月,在伦敦的勒•博火柴厂,有672名女工为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工资而罢工,从而导致了英国历史上最早的妇女工会组织诞生,妇女的身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集会、游行、演说的队伍当中。

——王秀毅《试论英国工厂法对女工的保护》


指出上述材料共同反映的主题,并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该主题的理解。(要求:逻辑清晰,语言准确、精炼。)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超越突破是个文化哲学的概念。何为文化上的超越突破?它是描述在人类漫长的文明史上这样一个重大事件:众多的古文明在面临重大危机时大多数都先后灭亡了,只有为数不多的古文明对危机做出了杰出的文化创造,使文化脱离了当时的时空,具有了永恒的终极价值——即超越突破,从而使本文明延续至今,从此人类文明进入了新的纪元。根据这个概念,哲学家把人类在超越突破之前的文化叫古文化或古文明,之后的叫轴心文明。……大约在公元前800年到前200年这五六百年中,某些古文明发生了文化的突变(即超越突破),使得这几个古文明可以避免必定走向衰败、灭绝的劫数,而延续至今。……形成了文化超越突破的四种基本类型(见表),……四种超越突破造就了不同的传统社会基本形态和相应的演化模式。

离开此世

进入此世

依靠外部力量

希伯来宗教对一神的皈依(类型一)古希腊对理性认知的追求(类型三)

依靠自己修炼

印度宗教对解脱的追求(类型二)中国对道德价值的追求(类型四)

——摘自金观涛   刘青峰《中国思想史十讲》


从以上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结合所学文化史的知识,围绕“超越突破”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2-06-22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