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0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节名时间说明(起源、习俗、影响)
中国节日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庆祝春节的习俗活动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清明节公历4
4日至6
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后来与寒食风俗相融合,形成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清明祭祖,慎终追远,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
中秋节农历八月
十五日
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西方节日情人节公历2
14
情人节又叫圣瓦伦丁节,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基督教。原流行于欧美,现在中国也广泛流行。
万圣节公历
1031
是基督徒崇敬和纪念所有基督教圣徒的节日,在1840年左右传入美国之后,节日逐渐演变成人鬼同乐的“狂欢节”。
圣诞节公历
1225
圣诞节是一个宗教节日,因为把它当作耶稣的诞辰来庆祝,故名“耶诞节”。从最初的宗教节日,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全球性的节日。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外历史关联的角度,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2024-05-30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动态载体。在人口迁徙的历史进程中,不同族群、不同文化之间产生交汇、冲突、融合。图为人口迁徙、族群、文化三者关系图。

选择世界近现代史上某一人口迁徙事件或活动,结合图及所学知识,对这一迁徙加以阐释。(要求:运用图所示三者关系及所学知识对这一迁徙进行阐释;阐释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5-30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博雅培文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763年以前,欧洲人对中国文明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但欧洲人对他们在君士坦丁堡、德里和北京看到的东西印象非常深刻。17世纪,欧洲知识分子正被传说中遥远的中国文明的许多详细的报道所强烈地吸引住。他们得知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中国由于其为政府部门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对学问而不是对军事才能的尊重以及精美的手工艺品等,开始被推崇为模范的文明。例如,伏尔泰(1694-1778)用一幅孔子的画像装饰其书斋的墙,而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1646-1716)则称赞中国的康熙皇帝是“如此伟大、人间几乎不可能有的君主……”。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提炼作者观点并结合16—18世纪中华文化在欧洲传播的史实加以阐释。
2024-05-29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联谊学校(“桐·浦·富·兴”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服饰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国的外交服饰是考察中国国际化程度与民族化特色的一个窗口。毛泽东、周恩来与邓小平无论在公务性,还是社交性的外交场合,基本都穿着中山装。改革开放后,中国领导人开始着西装释放出中国愿意进一步融入世界的信号。冷战结束后,江泽民主席在不同外交场合穿着不同服装,比如在公务性场合穿着西服,在隆重的国宴则穿着中山装,但中山装的款式较为传统。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在公务场合遵循国际惯例穿着西服,国宴则穿着新款中式礼服,这既是对国际规范的尊重,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这种礼服以中山装为基础进行改良,立领、暗门襟、刺绣等元素传递了中式风韵,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属性,凸显了独特的文化价值与内涵。

——摘编自周加李《新中国外交服饰:从不断探索到彰显文化自信》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外交服饰”为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2024-05-29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对20世纪有一些看似“矛盾”的表述:20世纪既是“为人类兴起了所能想象的最大希望”的世纪,又是“摧毁了所有的幻想与理想”的世纪;既是“进步”的世纪,又是“悲剧”的世纪。

——摘编自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1914-1991》

请根据材料另选时段,自拟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相关史实进行辩证阐述。(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逻辑清晰)
2024-05-29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合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6 . 论述题(共12分)

哥伦布交流:植物、动物、微生物和人

1492年哥伦布到达新大陆,生物交流开始
16世纪初马和牛被引进到新大陆
1510年西班牙殖民地开始进口奴隶劳动力
1555年中国出现最早的玉米种植记录
16世纪70年代巴西成为主要的奴隶输入地
16世纪80年代巴西成为世界最重要的蔗糖产地
约1700年欧洲人渗透地区的美洲土著人口下降60%-80%
18世纪初咖啡风靡欧洲和中东、巴西和印度尼西亚开始生产咖啡

——摘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著《世界一部历史》

根据材料,自拟论题,对亚洲、非洲、欧洲、美洲之间的“交流”进行解读,可以“哥伦布交流”为例,也可另找角度,结合所学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

国家世界文化遗产简介
希腊雅典卫城在希腊语中,卫城的含义是“城市制高点”。雅典卫城及其纪念物是古代希腊为世界留下的最大的建筑和艺术综合体,是古典精神和文明形式的普遍象征。
意大利佛罗伦萨历史中心佛罗伦萨是意大利中部城市,它是文艺复兴的发祥地,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突出的城市景观和艺术文化价值。
捷克利托米什尔城堡承袭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拱廊式城堡建筑风格。
伊朗巴姆城堡在公元7世纪到公元11世纪达到鼎盛时期,它处于重要贸易路线的十字路口,以生产丝绸和棉制服装而闻名。
印度桑吉佛教建筑群12世纪前这里一直是印度佛教的教理中心,目前它是现存最古老的佛教圣地。
中国莫高窟地处丝绸之路的一个战略要点。它不仅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同时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识的交汇处。莫高窟的492个小石窟和洞穴庙宇,以其雕像和壁画闻名于世,展示了延续千年的佛教艺术。
柬埔寨吴哥古迹吴哥古迹以宏伟的建筑和精美的浮雕闻名于世。吴哥窟是吴哥古城遗址群的一部分,吴哥窟原始的名字是VrahVishnulok,意思为“毗湿奴的神殿”。
韩国八万大藏经藏经处韩国最著名的三大佛寺之一、寺中存放着13世纪问世的世界级文化遗产——高丽大藏经版。

——摘编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大全》等

从表中选取两项或两项以上的世界文化遗产,拟定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为其配上解说词。(要求:主题明确,世界文化遗产的选取和解说词须切合主题,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张謇(18531926)的主要事迹

·(1863)已读完《三字经》《百家姓》《大学》《中庸》《论语》等书籍。
·(1894)甲午恩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1895)创办大生纱厂,1899年建成。这是中国第一家棉纺织股份制企业。
·(1901)创建通海垦牧公司。这是中国第一家农业股份制企业。
·(1902)创办通州师范学校。这是中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师范学校。
·(1904)兴建(南通)天生港码头。这是第一座中国人自主营建的长江航运码头。
·(1916)建成“军山气象台”。这是中国历史上自主建设的第一座气象台。
·(1920)建立南通绣品美国分公司。这是中国民族资本经营的第一家海外公司。

——摘编自刘峰《从七幅对联品张謇的工商一体化思想》等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2024-05-28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五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中华大地上,各民族在各自生存环境中形成和发展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各民族在互相学习、借鉴、吸收中,共同创造了中华优秀文化。尽管历史上各民族之间有战有和,也曾出现过统一和分裂的局面,但各民族之间,还是互相吸收、互相依存、逐步接近,共同缔造和发展了统一多民族的伟大祖国,促进了中国的发展。

——摘编自刘吉昌《历史·现实·未来--中国民族关系发展回顾与展望》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4-05-28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 完成要求。

材料 在世界原生文明中,中华文明是唯一延续时间长、不曾中断、绵延古今的文明类型。虽历经劫难,却经久不衰,显示出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同时,中华文明以特有的精神气质和思想文化,吸收外来文化,不断向外传播,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重大贡献。正是中华文明的无穷魅力,吸引了古今中外无数学者不懈挖掘其内涵,不懈探求其要义。

——摘编自李国强《中华文明生命力传播力及其与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华文明”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5-28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素养提升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卷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