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两份土地使用证明



       图1 罗明信土地使用证               图2 卢金锡的土地房产所有证
罗明信和卢金锡在分别得到土地使用证明和土地房产所有证后激动万分。请你任选其中一人,为当时的他代写一封致当地政府的感谢信。(要求:紧扣时代背景,符合人物身份,150字左右)
2024-01-30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固始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代中叶,西方传教士通过澳门进入中国内地。他们以传播欧洲科学文化为手段,导引信徒向慕欧洲文明和生活方式。他们介绍的西方科学主要集中在天文数学方面,介绍的并非西方科学的最新成就,但许多科学著作通过编译得以在中国流传,中国有了可供吸取的新的知识来源。西方传教士为了适应、了解中国社会,开始钻研中国的经典。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经意大利和法国人的介绍、研究,先后有了拉丁文和法文等译本,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中流传。1671年法文本的中医著作《中国脉经》出版。1735年第一部系统介绍中国的历史、现状和科学的《中华帝国史》四册在巴黎刊印。中国的工艺品、园林、瓷器、绘画、丝绸和茶叶等也得到欧洲人的景仰。在启蒙运动中,中国的优秀文化曾给菜布尼兹、伏尔泰的哲学和魁奈、杜尔哥的重农派学说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根据材料,围绕“中西文化交流”为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3 . 【文化交流与传播】

材料 我国是茶的原产地,是奉献给世界人民的健康饮料。在中国,茶文化注重“清”、“寂”、“廉”、“美”、“静”、“俭”、“洁”,饮茶追求质朴而雅致,这些与中华民族平和、内秀的性格相一致。

1417世纪,经陆路中国茶传播到中亚、波斯、印度西北部和阿拉伯地区。18世纪,饮茶之风已经传遍了整个欧洲。欧洲殖民者又将饮茶习俗传入美洲的美国、加拿大以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亚等英法殖民地。到19世纪,中国茶叶的传播几乎遍及全球。中国的茶文化传播到英国后,与英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及人文相结合,演变成英国茶文化。英国饮茶有“开眼茶”、“上午茶”、“下午茶”、“公休茶”等等,还不时举行各种茶会。“下午茶”是英国饮茶内容中最核心的部分,代表了一种格调,一种纯粹生活的浪漫。借此相聚,把杯论道,品茶出香,进行学术探讨。饮茶不仅茶具要求华丽精致,饮茶环境布置也相也要相当考究。饮茶已经超越了单纯的饮,而是有着极强的审美性,这是英国人精神生活的集中体现。

——乐素娜:《中国茶文化在东西交流中的影响——以英国茶文化为例》节选


阅读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0年代以来世界重大历史事件(部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1940年代以来世界的发展变化”,从上述时间轴中任选三个历史事件,提出一个观点,并予以阐述。(要求:明确列出所选择的历史事件,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初,梁启超发表《新民说》,认为要使我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赖“民德”的培育。民德分为私德与公德,“人人独善其身者谓之私德,人人相善其群者谓之公德”。他将春秋以来的“民德”按优劣分为第一至第六共6个等级,认为东汉儒学最盛,士人崇尚气节,民德最优。其所作《中国历代民德升降表》如下:

   

——摘编自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选取中国古代史整体、部分或某个朝代,对材料中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2023-06-10更新 | 6486次组卷 | 39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淮滨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期末检测模拟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克拉克瓷:瓷器光泽中的战争、商贸与文化


18世纪荷兰小镇代尔夫特窑厂仿制中国明代晚期风格的陶瓷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马六甲海峡俘获了一条船号为克拉克的葡萄牙货船,船上满载着中国青花瓷、漆器与丝绸。荷兰人把缴获的货物带回阿姆斯特丹,把中国瓷器拍卖,引起很大反响,欧洲兴起中国陶瓷热。荷兰人以致整个欧洲称这种明晚期类型的中国瓷器为克拉克瓷(原产地为中国福建漳州的平和)。荷兰小镇代尔夫特窑厂大量仿造这类中国瓷器,影响很大。早先的代尔夫特釉陶纹饰往往按照明朝晚期流行的青花瓷图案,如森林奔鹿图、亭台楼阁、山水仙女等,装饰技法多以中国装饰常见的开窗形式。那时之后荷兰东印度公司进口大量此类图案形式的瓷器。这些瓷器影响了欧洲的审美和艺术风格,和其他因素一起形成了欧洲的中国热

——《中国瓷器:风靡欧洲三百年》

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历史现象写一个历史述评。(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叙述条理,表述成文。)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复工的国营企业通过劳动竞赛,工人的劳动热情不断增强,纷纷要求自动延长工作时间或周末义务加班,以增产支援前线。工人的竞赛增加了产量,降低了成本,推动了国营经济的发展。以国营上海电机厂为例,19491952年,该厂劳动生产率提高带来的效益折合人民币(新币)依次为6213元、14115.8元、15140元、2672.2元。如果以1949年劳动生产率增长倍数为1,则19491952年逐年增长倍数依次为12.282.444.30。产品成本降幅明显,1952年相比1951年降低幅度为23.79%。产品总产值增长猛烈,19491952年产品总产值历年分别为9195万元、525.28万元、694.94万元、2449.46万元。

——摘编自刘岸冰《19491956年上海国营工业企业劳动竞赛研究》;游正林《社会主义劳动范式的形成(19491956)——基于对劳动竞赛推进过程的解读》等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请以“劳动竞赛”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通过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谈到“窑洞对”(1945年7月毛泽东与黄炎培在延安窑洞讨论执政者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引者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的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这就是“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我们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

——摘编自任平《“窑洞之间”的“第二个答案”》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中国近代现代史,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户籍制度

时期概况
春秋战国、秦朝人口管理实行的是调查制,秦朝开始转为申报审核制,即由户主或本人主动向官府如实申报,官府核实,称为“案比”,之后登记载册
汉代每年8月份全国各地都要进行“案户比民”,汉代后期,出现大量流民,豪强隐匿人口,户籍信息严重失真
魏晋南北朝南朝用鼓励修订家谱的办法来替代户籍登记;北朝僧尼专门设僧籍,免除其一切课役
隋唐隋文帝下令在全国“大素貌阅”,派遣官吏根据户籍簿册上登记的情况与本人实际体貌核对。唐基本沿用隋制
宋代宋朝时在全国重新统计人口,创造了“户牌制”,即打破原先的坊巷界限,改为以街道为基础做人户登录;为管理规模庞大的流动人口,设立临时户籍
明清明政府使用黄册作为正式的户籍。黄册编制程序更为严格,内容更为详尽,每十年编制一-次。清初延用黄册,后改为人丁编审。雍正年间,人丁编审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保甲制度

——整理自王威海《中国古代户籍制度》


提取上述材料中的历史信息,分析说明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与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的关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