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因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既是一部不懈奋斗史,也是一部理论探索史,更是一部自身建设史。百年来,党团结和领导中国人民奋斗的历程,也是党不断加强自身政治建设,以维护党的政治纲领、政治路线,达到政治目标、完成政治便命的过程。党的政冶建设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创与探索、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的发展与曲断、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恢复与转向,以及新时代的成熟与强化四个历史阶段,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镇编自省行语《中国共产学百年政为建段的深寒及历史经验》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发展,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其发展历程特征的论题,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4-01-30更新 | 69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高考备考精英联赛调研)历史试题
2 .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结合上述材料,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知识加以阐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世纪快要结束的时候,西方社会岌岌可危,但又最终走出了这一局面。在具体分析西方是如何从危机中走出来之前,要先明确现代西方成长的三条基本线索,建立起西方近百年走向的基本框架:第一条线索是国家崛起,基本政治框架的重塑;第二条线索是社会崛起,新的二元结构形成;第三条线索是市场崛起。资本主义飞速成长。这三条线索不是齐并进的,它们有时合作、有时撕扯、相互缠绕、相互塑造,每条线索都存在几种不同的细分模式。顺着这个思路可以推测出,现代化的实现路径其实有很多种。

——摘编自李筠《西方史纲:文明纵横3000年》

根据材料并运用所学相关世界史知识,提出一个观点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严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和平与战争共同贯穿了这一过程的始终。战争是政治集团之间、特别是主权国家之间,持续相当时间并以行使武力为中心的斗争形式,是冲突的最高形式。

当国际冲突或危机发展到无法用和平的外交方式加以解决,或者说以和平的外交手段难以阻止国际冲突或危机的态势进一步发展和升级时,战争状态也就不可避免地随之出现。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时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而和平作为战争的相对概念,是

国家间的非战争状态,即除战争之外的一切竞争、合作、冲突的状态。和平的方式是人类历史这部乐章的主旋律。和平,是人们在自身生存实践中所生发出的一种基于本能的精神向往,是人们在历史实践活动中所逐渐建立起来并为一般接受的价值取向。

——摘编自《世界近现代史上的战争与和平问题》

根据材料内容,围绕“战争与和平”,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相关知识,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7-06更新 | 8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上是欧美近代以来部分重大事件发展示意图,请从中提取相关信息,围绕“政治变革与经济发展”这一主题,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运用图中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合理,史论结合。)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挽救民族危机的问题。中国近代社会的变化主要是由民族危机引发的,从一定意义.上说,解决这个危机的过程,也就是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方向、内容、和特点,也都是由这个危机和解决这个危机的要求所决定的;中国近代深重的民族危机也决定了近代文化思潮的迅速变迁。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围绕“中国近代文化思潮”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2-03-21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名校大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国籍翻译家翻译的中国作品
1658年意大利卫匡国(传教士)《中国上古史》(首次向西方介绍了《易经》及其卦图)
1687年比利时柏应理(传教士)《大学》《中庸》《论语》
1689--1759年法国宋君荣(汉学家)《诗经》《书经》《礼记》《易经》
1788--1832法国雷慕沙(汉学家)《中庸》(1817)《玉娇梨》(1826)《法显撰佛国记》
1797--1873法国儒莲(汉学家)《孟子》《大唐西域记》《太上感应篇》《道德经》《赵氏孤儿》《平山冷燕》《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从表格材料中概括某一时期有关文化传播的信息,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提取信息准确,史实充分,论述清晰)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史学界对17,18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状况有着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认为这一时期
的中国社会几乎陷于停滞状态。早在18世纪,亚当·斯密就认为中国社会似乎“停滞于静
止状态”了。德国哲学家赫尔德在1787年出版的《关于人类历史哲学的思想》中,也对当
时中国社会的状态持同样的看法,认为这个帝国的“体内血液循环已经停止,犹如冬眠的动
物一般”。而早期近代化研究者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状况具有双重特点,一方面它标
志着中国传统社会达到了繁荣昌盛的顶峰;另一方面,它将明朝中后期以来中国社会从传统
向近代的转型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摘编自罗文兴《被误读的中国历史》
评价材料中关于17,18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状况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近代以前的14个世纪里,中国对于自然现象的知识和用以造福人类的技术方面远远胜过欧洲,可是为什么近代科学是在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而不是在中国发展起来呢?这一问题随后被学术界称之为“李约瑟难题”。对于中国明清时期没有产生近代科学这一问题,国内外学者曾从不同角度做了大量的探索,但至今仍然难以有定论。

——摘编自邵军鹕《从“李约瑟难题”到文化自信》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