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0 道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表是明朝前期部分进口货物交易情况统计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货物名称苏木胡椒乌木檀香
计量单位
规定价格500文3贯500文500文
与琉球贸易价格10贯30贯
与暹罗贸易价格5贯25贯40贯10贯
与满剌加贸易价格20贯40贯10贯

注:1贯=1000文;“—”表示数据缺失。

——据陈尚胜《开放与闲关·中国封建晚期对外关系研究》


对表中数据反映的历史现象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1-05-23更新 | 487次组卷 | 9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斯文·贝克特教授的著作《棉花帝国》于2014年在美国出版,随即获班克罗夫特最佳美国史著作奖,被《纽约时报》列为十大重要著作之一。欧洲殖民扩张时期,创造了第一个“棉花帝国”,非洲被锁定在为美洲种植园提供廉价劳动力的位置上,英国人则将自己从种植原棉的负担中解脱出来。工业资本主义时代创造了第二个“棉花帝国”。英国在其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1861年美国内战的爆发终结了第二个棉花帝国的历史。新棉花帝国的建构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发展同步进行。

处于转型之中的西方国家兼具民族国家、工业化国家、殖民主义国家的多重身份,棉花经济因而变成了一种国家利益,导致“国家”更深地卷入,棉花经济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竞争。

——摘编自王希《《棉花帝国》——棉花、资本主义和全球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知识,针对《棉花帝国》内容提炼一个论题(任意一点或整体),并予以说明。(要求:论题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内容
15世纪以甘蔗为原料的砂糖,生产中心从地中海东边的岛屿转移到大西洋上的岛屿
16世纪以后巴西成为全世界的砂糖生产中心
17世纪初期砂糖和茶都是在药店里出售的贵重药品。
17世纪加勒比海地区在很长时间内只种甘蔗,粮食都要从北美洲进口,居住人口中,从非洲贩来的奴隶占了人口绝大多数
18世纪英国人可以从事砂糖贸易,还可以向甘蔗种植国主出口英国生产的砂糖等商品。
18世纪以后人们才开始关注过量摄入砂糖是否有害健康
19世纪英国城市工人的早餐就是红茶、砂糖,以及从商店购买的面包和麦片粥
19世纪50年代英属殖民地的砂糖关税经过不断下调,与外国生产的砂糖关税几乎相同
19世纪80年代依靠近代植物学和农业技术的发展,甜菜糖的产量终于超过了砂糖

——整理自川北稔(日)《一粒砂糖里的世界史》


从如表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持论有据,知识准确,表述清晰。)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74~1885年,清政府内部发生了关于国防战略问题的激烈争论,主要有三派不同的看法,李鸿章等人认为:“海疆不防,则心腹之大患愈棘,当前以海防为急务,西北边塞战守现有边界,且屯且耕,不必急于进取”。湖南巡抚王文韶主张:“海疆之忠,不能无因而至,视成败以为动静者,则西陲军务也。目前之计,尚宜全力西征,但使俄人不能逞志于西北,则各国必不致构衅于东南。”左宗棠则提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

——摘编自张璐漫《晚清国防战略转型研究》等


从材料中任选一派提炼其国防战略的观点,并结合所学世界或中国近代史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战后国际关系大事记

战后
初期
杜鲁门主义出台、马歇尔计划的提出;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中苏建交;第一次柏林危机;德国分裂;北约建立
20世纪
50年代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朝鲜战争爆发;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中苏关系恶化;华约建立
20世纪
60年代
不结盟运动兴起;第二次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苏美英签署《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中法建交;欧共体成立;美苏达成了举行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的协议
20世纪
70年代
美苏首脑会谈,举行关于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谈判;苏美达成为期5年的空间技术合作协议;苏联出兵阿富汗;欧共体的扩大;日本“全方位外交”提出;中美关系缓和到中美建交;中日建交
20世纪
80年代
美苏中程导弹协议签署;欧共体进一步扩大;东欧剧变;日美加强同盟关系;苏联从阿富汗撤军;中苏关系正常化
20世纪
90年代
苏联解体,冷战对峙格局结束

——据方连庆、王炳元等编《国际关系史·战后卷》


从上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从国际关系的角度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实关联,史论结合。)
6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世界

某班研究性学习小组对“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世界”进行课题探究,以下是他们收集整理的一部分信息:

依据该研究小组搜集的信息,概括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代特征,并结合所学加以分析。要求:概括特征要多角度,分析要史实充分。
2021-05-05更新 | 567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卷(二)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各国已有的现代化经验看,政治民主化并没有一个通用的模式。它不仅依据各国的具体情况诸如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社会现实等确立不同的政治民主化的模型,而且各国的政治民主化实际上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不可能一步到位,建立一个尽善尽美、万世不易的模型。以今天的美国政治去和二百年前,即使一百年前的美国政治相比较,我们很容易地看到其中的差别。如果人们无视政治民主化在各国的特殊性和阶段性,人为地追求某一既成的模式和超前发展,那么必定不能成功,甚者适得其反。

——摘编自马勇《重寻近代中国》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自拟观点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4年,胡绳先生依据中国近代阶级斗争的表现为线索,提出1840-1949年间,存在太平天国、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辛亥革命三次革命高潮,这三次革命高潮反映了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三次革命高潮论相当长时间成为撰写近代史教科书的总体架构,直到1980年,李时岳先生对三次高潮论提出不同看法,并认为这个时期历史进步的潮流应当是:洋务运动-戊戌维新一辛亥革命,从此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研讨进入新阶段。

——乔还田《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研究叙录》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021-05-05更新 | 228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农垦建三江管理局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中国《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述:“在元朝宫殿里,献食的人,管用绢布蒙口鼻,俾其气息,不触饮食之物。”
14世纪黑死病横行欧洲时,部分医生佩戴鸟嘴面罩,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疾病的传播。
19世纪末巴斯德用实验证明了空气中有细菌存在之后,莱德奇建议医护人员在手术时戴上一种用纱布制作能掩住口鼻的罩具,结果大幅度减少了伤口感染率,口罩在欧洲医学界逐渐流行开来。
19181919西班牙流感蔓延期间,人们被强制性要求戴口罩,口罩成了疫病出现的象征性影像。
1952长期的污染以及高气压滞留导致伦敦大雾围城,伦敦人染上了支气管炎、气喘和其他肺部疾病,口罩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21世纪初2003年中国“非典(SARS)”期间,口罩的使用和普及达到新高潮。此后,除了防毒、防霞、防过敏、防病毒之外,各色各款的口罩还成为年轻人展示个性与耍酷的.工具。

——据欧阳晓黎《口罩从历史中来》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1-04-30更新 | 951次组卷 | 14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3名中共一大代表的基本情况概要

项目概况
接受马克思主义前的思想构成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各种“主义”、“学说”的影响,其中改良主义影响最广,一类是康、梁维新思想的信奉者;另一类主张倡导“实业救国”、“教育救国”、“文学革命”、“实用主义”
年龄结构平均年龄为28岁,年龄最小的为19
教育结构具有大学学历的有9人,其中有6人曾留学日本:在国内获得大学学历的4人中。就读于北京大学的有3人;具有中等师范学历的有4人;中学学历的有1
职业结构多为教师、编辑、记者或学生等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人数北京2人、湖南2人、武汉2人、济南2人、上海2人、广州2人、旅日共产党组织的代表1

——摘编自李亮《中共一大代表群体思想结构研究》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