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013 道试题
1 . 北宋初年,中央政府增设考课院负责州县官员的考核,对地方官考核的重点为劝课农桑、户口增益、剪除盗贼等,依据考核结果确定地方官的升迁、平调或是抑黜。由此可知宋初(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受到削弱B.推动经济发展是官吏考核的重点
C.官员考核制度发生重大变革D.地方官员的治绩受限于考核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898年,清朝礼部颁布的乡会试章程中规定:著照所拟,乡会试仍定为三场,第一场试中国史事、国朝政治论五道;第二场试时务策五道,专问五洲各国之政、专门之艺;第三场试四书义两篇、五经义一篇。礼部即请通行各省,一体遵照。以上材料说明清政府(     
A.改变了选拔人才的方式B.废除了八股取士制度
C.变革了科举考试的内容D.建立了近代学校制度
2023-10-17更新 | 84次组卷 | 34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规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并禁止银元的流通,将白银收为国有。此举(     
A.消除了通货膨胀B.避免了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冲击
C.统一了全国货币D.导致白银退出中国商品市场流通
2023-10-16更新 | 20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魏县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12年10月16日,北洋政府公布《中央行政官官等法》。废除了古代九品十八级制,采用文官等级品位分类制,实行官、职合一。官名仅表示为官者的职务而不再表示其身份,也不再表示着特权。这样做的意义在于(     
A.消除了官位崇拜的价值观B.有利于传播近代平等观念
C.实现了官员非特权化原则D.说明了考试面前人人平等
2023-10-14更新 | 368次组卷 | 38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献县求实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战国前期,布币主要流通于中原地区,刀币主要流通于齐、燕、赵等国。战国中期以后,大部分诸侯国铸造圆形穿孔的货币,统称为圜钱。这反映了(     
A.当时货币发展的多元化B.统一的货币已经出现
C.区域间经济联系的增强D.货币经济占主导地位
2023-10-13更新 | 143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春秋时期,齐之管仲、鲍叔牙,晋之狐偃、先轸,秦之百里奚、由余,楚之令尹子文、孙叔敖等,出身低下却因才能而位居卿相等高位。这些做法(     
A.维护了家国一体的宗法制度B.巩固了世卿世禄的分封制
C.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D.导致了周天子权威的衰落
2023-10-11更新 | 48次组卷 | 42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法律最早成文于春秋时期,确立于秦,成熟于隋唐,形成了中华法系。元朝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在司法实践中却也广泛援引唐律。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又特别重视“例”,曾数次重修《问刑条例》,而最后一次重修采取“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形式,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时人称之为“《大明律例》,一部礼经。礼法立教,出礼入刑。人知守礼,自不非为。非为不作,刑法何拘?”清朝法典沿袭《大明律》,同样非常重视例,制定了《大清律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构成了“英美法系”。1804年,拿破仑签署法令,颁布了《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继承了罗马法传统,很快推广到欧洲各地,形成了“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有以下共性: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近代法律体系与中国古代法律的主要不同之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国家及时制定了《土地改革法》《惩治反革命条例》《婚姻法》《工会法》《惩治贪污条例》《人民法院暂行组织条例》等一系列重要法律。1954年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根据宪法通过了《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等基本法律。这表明,这一时期(     
A.首要任务是通过立法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B.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法律法规体系
C.突出落实“依法治国”方略D.法制建设适应了工业化步伐
2023-10-06更新 | 392次组卷 | 36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孙中山在其三民主义中认为,民生主义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人也就是说,国强才能民富,国强是民富的基础,但民富才是国强的最终目的和最可靠的保证。1912年,孙中山在南同盟会会员饯别会的演说中说道:“中国近代患贫极了,因而在行社会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时,要发展社会生产力,能开发其生产力则富,不能开发生产力则贫。作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政策措施,则是节制资本,平均地权。”五四时期,孙中山在其《建国方略》中指出:“中国今尚用手工业生产,未入工业革命之第一步,比之欧美已临第二革命者有殊,故中国两种革命必须同时进行,既废手工而采机器,又统一而国有之。”作为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富民强国的梦想,虽没能亲手实现,但却同样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引导着后继者们朝着这个目标奋进。

——编自于额《孙中山富民强国的思想及其发展》

材料二   1949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毛泽东在这次会议上指出:和外国人进行合作是允许的,有生意我们就要争取。可见,此时毛泽东已经提出了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发展思路。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经过一系列调查研究,在充分借鉴苏联经验、结合中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确定了经过国家资本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工业以及私营商业的工商业国有化方针,并逐渐形成了以建立独立完整的社会主义工业体系的目标。毛泽东同志指出,在推动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听从党的指挥,并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终究是人民的社会,因此社会主义事业需要依靠人民群众共同努力。他认为,无论党和国家制定出什么样的战略计划,最终执行者都是人民群众,只有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与支持,所有计划和战略才能够得以实施。

——摘编自徐涛《毛泽东工业发展战略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富民强国思想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工业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王安石推行青苗法,即在青黄不接时,官府向有需要的农民提供贷款,以抑制兼并,为官府开辟财源。大臣韩琦报告青苗法实施的情况:所有农户都必须从官府贷款,富人可以多贷,穷人只能少贷,贷款利率较高,到期后农民又面临官府强制催收。韩琦认为青苗法(     
A.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收入B.增加农民的经济负担
C.有利于限制民间高利贷剥削D.加强对农民编制管理
2023-10-05更新 | 223次组卷 | 25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