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953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隋文帝即位以后,命魏澹“别成魏史”,魏澹所作魏史“以西魏为真,东魏为伪”,隋文帝“览而善之”。开皇十三年(593年),隋文帝下了一道诏书,“人间有撰集国史,臧品人物者,皆令禁绝”。由此可见,隋文帝(       
A.倡导历史认识的多样性B.主张传承优秀史学传统
C.注重历史学的政治功能D.强调历史记述的客观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刺史的前身是丞相刺史,属于丞相府临时派遣,没有固定的监察区和办事机构。从汉武帝时期开始,刺史属于常设地方监察长官,由天子派遣,有固定治所,并且拥有自己的属官,虽位轻但权责重大。这一变化(       )
A.扩大了监察官员的职责范围B.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
C.保证了察举制度的有效落实D.打击了地方豪强的不法行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明朝阁臣的选任,万历以前大多是通过“特简”,即由皇帝不通过吏部,或由现任阁臣们推举、或由宦官们援引、或采纳大臣们的举荐、或由皇帝亲自选拔而直接下旨的方式任命。从万历开始,多是由“廷推”产生,即由吏部会同九卿、科道推举若干名人选,再由皇帝选择点用。内阁成员产生方式的变化侧面反映出(     
A.内阁政治地位提高B.官员选拔日益公平
C.内阁掌握了决策权D.君权受到朝臣限制
4 . 秦朝规定:“甲徙居…弗为更籍,今甲有耐、赀罪,问吏可(何)论?耐以上,当赀二甲”即秦朝百姓要迁徙时,若没有取得官府的同意,则该情况就被视为擅迁,这说明秦朝(     
A.国家疆域得到不断扩大B.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C.法律条文具有可操作性D.形成了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二战初期,英国政府的战争动员较少出现“人民”的字眼,更强调战争对捍卫文明的意义;战争后期,“人民战争”开始在官方和民间的宣传中被不断提及。这一变化(     
A.反映绥靖政策已经彻底破产B.推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C.表明英国主流意识发生变化D.符合英国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
6 . 据史料记载,唐太宗征讨辽东时,掳得少数民族百姓一万四千口,按例当分赏将士,“上愍欺子夫妇离散,命有司平其直(值),悉以钱布赎为民”。此外,众多少数民族将领也获得唐太宗重用,他们或成为驸马,或被赐予李姓。这主要反映了唐太宗(     
A.开放包容的民族意识B.兼收并蓄的文化观念
C.灵活务实的对外政策D.选贤任能的治国手段
7 . 光绪三十年,长沙知府颜钟骥依《奏定学堂章程》要求,在府城内黄泥街开设中学,称“长沙府中学堂”。1909年,长沙府中学堂在文实分科后实科同样设有“读经讲经”课程,首任监督彭清藜固守旧式教育风格,严命学生行儒门故事,朝夕拜孔。这表明当时(     
A.教育制度带有新旧并存色彩B.近代教育日渐普及
C.传统儒家思想仍为主要内容D.新式人才得到培养
8 . 如表为张謇创办的纺织企业生产情况统计(局部)。该材料可以用来印证当时(     
时间参考指数南通大生纱厂大生一厂大生二厂
1915年以1913年的生产指数为100%137.8%(略)(略)
1919年105.78%113.2%
1922年亏损39万两白银亏损31万两白银
A.国内政治局势动荡不安B.企业经营环境发生变化
C.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D.北洋军阀实行专制统治
9 . 1904年,清廷接连颁布两道谕旨,令铁良南下勘查江南制造局新厂址、清查财政及考察军队。对此《东方杂志》指出其意无非“欲聚各省之财权”“收集各省之兵权”,归于政府。据此可知,清政府意在(     
A.加强中央集权以维护统治B.为推行新政做必要准备
C.削弱地方督抚的政治权力D.防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0 . 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东南亚国家与中国外交使节来往之频繁,来华使团规模之大、级别之高,经济交往和文化交流之深广,在古代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史上是空前绝后的。这主要得益于(     
A.“海禁”政策的放松B.造船和海航技术先进
C.郑和下西洋的促进D.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