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代官方救助重点由乡村扩大到城市,呈现出向日常性社会保障体制发展的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级城市突破原有政治和军事性质带来的限制,呈现出空前的兴盛。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又引发激烈的社会竞争,导致市民贫富分化现象日益突出,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年)五月,宋廷采纳大臣苏舜钦的建议,仿照唐代旧制,在开封创设福田院。

宋代城市的官方医疗救助并不是分散、孤立的行为,而是普遍推行的城市救助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北宋时期,从相关政策的制订、制度的建立、机构的创置,到各项措施的实施及规范,乃至一些具体的救助活动,几乎都是由朝廷直接发出指令,并由各种朝廷派出机构负责和监督与执行。随着朝廷政策上的开放和鼓励,地方政府逐渐由被动转为主动。除了各类穷民和贫民,也涉及普通市民、流动人员、灾荒饥民,乃至部分官宦士人。这些原本身份不一、高下有别的社会群体,在官方医疗救助体系中不再具有等级差别,而是同属平等的被救助者。

——摘编自陈国灿陈雪瑶《民生为重:宋代城市的官方医疗救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医疗救助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城市医疗救助发展的背景。
2022-02-11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材料   王猛(325-375),北海郡剧县(今山东寿光)人,前秦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出仕中书侍郎后,“明法峻刑,澄察善恶,禁勒强豪”,数月之内惩办了二十多名贪腐高官,“百僚震肃,豪右屏气”。他采用“偃甲息兵,与境内休息”的黄老之术,与百姓分享部分生产资料,对地主阶级的土地特权和田产交易进行严格限制。在没有战争和工程建设的年代,王猛都会下令减少服劳役的人数与次数;“教以廉耻”,建立礼乐制度,重建社会道德规范和行为标准;主张“无才而不任”,对官僚体系进行了彻底的调整和改革。他制定了“夷狄应和”的民族交融政策,通过“部族迁徙”政策,将穷苦少数民族迁徙到汉族中原地区,极大地提高了少数民族的生活质量。

——摘编自易明《王猛的治国理政思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猛治国理政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猛治国理政举措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作为中国近代新式教育开端的洋务教育,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带有种种缺陷:教育内容与洋务运动仅仅停留在器物、技术层面相对应,只局限于一才一艺的语言、技术方面;在教育体系上,学堂的设置也只是督抚大员根据需要而临时奏请设立的,缺乏系统性,更没有统一、全面的规划;就连它的出现也并不源于主动与自觉的改革,是近代化的活动驱动了教育的发展。但从当时的条件来看,面临着西方侵略所造成的民族危机的巨大压力,首次以政府名义派遣留学生,从而拉开了近代留学教育的帷幕,这无论是对传统的教育内容还是教育观念都是一个重大突破。它在中国传统的教育体制中撕开了一道口子,不自觉中播下了新式教育的种子,推动了现代化的进程。

——摘编自李璐《中国近代三次教育改革述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洋务教育的缺陷。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国近代洋务教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898年9月,慈禧废除百日维新期间的改革措施。美国驻华公使康格致函国务卿指出:皇太后决心将时钟往后扳,过不了多久,进步的钟摆就会摆回到皇帝最近开始起步的地方,据此可知
A.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B.西方列强力图干预中国内政
C.传统外交体制的近代化D.部分西方人士认同维新变法
2022-01-27更新 | 611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王安石为“一道德”,颁行《三经新义》作为学校的统一教材,此书对《诗》《书》《周礼》三部儒家经典重新加以注释而成,故名《三经新义》,规定科举考试中经义部分以《三经新义》作为应试标准。王安石这样做旨在
A.确立程朱理学的主流地位B.剥夺保守派儒学的解读权
C.为变法找寻新的理论依据D.进一步完善发展科举制度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一制度创始于商鞅变法之时,当时大约有十几个爵级,爵级上附丽着各种特权,如授予田宅、赎罪减刑等;还可享受多种与平民不同的礼遇,比如爵高一级,坟头就可以多种一棵树之类,依商鞅之法,即使出身贫贱,只要斩获一个敌方军官的首级,君主就赐爵一级;斩获两个,君主就赐爵两级,所以关东诸国称秦为“尚首功之国”,按照商鞅的规定,即令是宗室成员,如果没有军功,也要从宗室名籍中除名。

——据阎步克《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

材料二   秦朝的迅速灭亡给汉朝提供了教训,专任法治的文吏政治用来巩固政权被认为是不可取的。汉文帝时,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之后不定期举行察举选官活动,到武帝时代已经发展成为“举孝廉”的一种体制完备的制度。察举制的实行,使大量儒生步入行政管理的活动领域……人们开始接受这样一种观点:政治的优良与否取决于执政者道德水平的高低,“好人”们依其德性和权威而进行的管理是最好的管理,一旦有了贤明的君主和一大批的清官,达到天下大治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摘编自谷字、房政《试论中国古代的官僚制度及其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军功爵制体现了哪一学派的治国思想,并说明实行军功爵制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文帝到汉武帝时期察举选官的主要标准,并简析其成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材料   汉武帝去世前将皇位传给幼子,汉昭帝即位时只有七岁,大将军霍光等受遗命辅政。霍光以“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作为执政原则,他执政期间多次削减国家财政支出,减免百姓的田租和赋税,还对贫民开放禁苑以救济并赈贷种子和口粮。史载“数年之内,流民回归,田野益辟,百姓充实,国库颇有积储”。后燕王刘旦等企图废黜昭帝,被霍光敏锐察觉并及时处置;对外西汉王朝又与匈奴恢复和亲,国家得以安定。霍光把持朝政二十年,结束了汉武帝以前以丞相为中心的三公执政局面,开启了西汉后期外戚专权的新时代。

——摘编自黎东方《细说秦汉》


(1)根据材料,概括霍光辅政时期采取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霍光改革的积极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中叶,随着英国从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的转型,一些学者强调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适度干预。美国人亨利·乔治1879年出版的«进步与贫困»在英国引起了巨大反响,社会舆论普遍认为当务之急是用税收手段打破穷人和富人之间的鸿沟。19世纪后期英国议会选举制度的改革,使得英国社会中下层人民的政治影响力大增,两党为了争取选民支持,开始了财税制度竞相改革的年代。其主要措施有二,一是征收个人所得税。自18世纪以来,英国税收长期以间接税为主,如货物消费税、关税和印花税等,其长期征收加重了普通劳动人民的负担。在这种情况下,英国逐渐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二是征收遗产税、继承税等。1853年,英国把对土地和实际财富的遗赠正式纳入征税对象,此后遗产税税率不断提高,1894年为8%20世纪初提高到至15%。财税改革使英国的年度平均税收不断增加,1851-1856年为5440万镑,1890-1899年则超过了一亿镑。

——摘编自郭家宏、王广坤«19世纪下半期英国的财税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后期英国财税制度改革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后期英国财税制度改革产生的主要影响。
9 . 孙中山评价王安石指出“王安石所行的新法,就是民生主义的事实,王安石变法中能证明此观点的是
A.青苗法使政府获得利息B.市易法平抑了市场物价
C.募役法保证了农民劳动时间D.方田均税法增加了财政收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和扩展。美、俄两国分别废除了本国的奴隶制和农奴制,其共同之处是
A.由对外战争失败激化社会矛盾引起
B.在平定内部叛乱过程中颁布了法令
C.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留了封建残余
D.为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