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7—19世纪,资产阶级在一些国家相继进行了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革命或改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列有关这一阶段史事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史事结论
A1688年,英国发生“光荣革命”君主立宪制在英国最终形成
B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确立了美国邦联制的国家形式
C1804年,拿破仑政府颁布《民法典》启蒙思想家的主张首次得以实现
D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A.AB.BC.CD.D
2021-11-25更新 | 681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六完全学校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3月半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材料   1944年的《巴特勒教育法》是英国20世纪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法令,为现代英国教育制度奠定了基础。该法案改革了英国教育系统。政府设置教育部和地方教育当局,教育大臣领导各个地方教育当局,确保整个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教育机会更加公平。将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教育管理机构从315个减至146个,提高了行政效率。

《巴特勒教育法》最重要的规定是普及免费中等教育,此外,用初等、中等和继续教育三个连续的阶段代替以往只有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区分,根据年龄、能力和才能使不同学生进入文法学校、技术学校和现代中学。实际上三种类型的学校不完全均衡,有的地方只形成文法和现代中学的两分法,技术学校数量较少且发展缓慢。学生通过考试制度的选拔,被分往不同类型的中学,各类型中学入学比例存在差异,声望地位也相差甚远,这些使《巴特勒教育法》具有争议。

——摘编自北师大出版社《中外教育简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巴特勒教育法》颁布的背景。
(2)简评《巴特勒教育法》。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为了“定民之居,成民之业”,管仲分全国为二十一乡,其中工商六乡,士十五乡。工商专心本业,免服兵役。士乡即农乡,平时农夫耕田,战时当兵。士乡规定:“五家为轨,轨为之长。十轨为里,里有司。四里为连,连为之长。十连为乡,乡有良人焉,以为军令。”每家出兵一人,“五家为轨,故五人为伍,轨长帅之。十轨为里,故五十人为小戎,里有司帅之。四里为连,故二百人为卒,连长帅之。十连为乡,故二千人为旅,乡良人帅之。五乡一帅,故万人为一军,五乡之帅帅之”。这是兵农合一的劳动力编制,对于加强齐的国力当然起不小的作用。管仲相桓公,制定了“尊王攘夷”的策略,对于团结友邦、打击敌对势力,提高本国在列国中的地位,收到显著的效果。据统计,齐桓公在位的四十余年间,齐会盟诸侯二十六次,用兵二十八次。这都有管仲的功劳。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管仲在齐国采取的改革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管仲改革的历史影响。
4 . 19世纪60年代,英语逐渐取代荷兰语,成为日本知识分子使用的主要西方语言。1867年后,日本对词典的编纂渐趋重视,出版了大批高质量的英日、法日、俄日、德日等词典。这表明,日本向西方的学习
A.以文化交流为主要途径B.以外语学习为重要内容
C.受到了欧洲列强的牵制D.着眼于吸收各国的长处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财税主权受到侵犯,同时内部地方战争的冲击破坏了原有财税管理体制。在此情况下,清廷参照西方财税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内容包括:中央地方各级财税管理机构的改革;引进西方近代财政预算制度,彻底清查地方财政状况,编制全国财政预算案,集中财权于中央;整顿旧税,开征新税,进行国地税、海关税等划分的筹划;银行的设立,币制的改革,近代审计制度的筹划等等。总之,清末财税改革是一次规模宏大、内容广泛的改革,民国政府进行的多项财税制度改革都可以追溯到清末财税改革期间,中国政府从此开始改变了比较落后的中世纪财税制度。

——摘编自王刚《清末财税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财税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财税改革的影响。
2021-11-04更新 | 140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文科综合历史训练(二)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直至清末,中国尚未真正建立专门的独立卫生管理机构,只是有相关机构代为履行管理卫生之职责。到清末“新政”期间,清王朝于1905年在中央设立了巡警部,由其监管道路治安与卫生事宜。到民国时期,由政府正式颁布的专门卫生法规开始出现。1916年北京政府制定颁行《传染病预防条例》,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由中央政府颁行的卫生防疫法规。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正式组成内务部,下设秘书处、警政司、卫生司。于是,卫生管理部门又从警政中脱离出来,独立成为与警政司并立的卫生司。半年后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在行政院下设立卫生部,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中央机关第一个独立的部级卫生行政机构。稍后,又陆续增设了中央医院、中央卫生试验所、公共卫生人员训练所等机构。至此,中央卫生管理体制已较为完善。与此同时,一些民间机构与团体也大力开展乡村公共卫生的宣传与教育活动。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公共卫生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公共卫生发展的原因。
2021-11-04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张居正,明朝中后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隆庆六年(1572年)至万历十年(1582年)间担任内阁首辅,曾上奏《辛未会试程策》,阐述他的治国思想,成为其日后在万历年间改革的蓝本。他主张国家治理“随时制宜”,强调为国立政,首要在于“安民”。他既主张皇帝必须重新树立朝廷的权威与君主之威,又强调严厉整肃群臣的贪腐怠政。他主张官员的任用或罢免、奖赏与惩罚,应重视其实才与政绩,不为资历资格所限。对于边患侵扰问题,他提出了加强武备、整顿边防、奖励军功、转弱为强的战略。在张居正着手改革的时代,清除官场积弊,官员怠政、腐败等问题得到改善,使得万历年间的政府行政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破格启用大批人才,解决了明朝选拔官员的负面危害,改革卓有成效,促进了“万历中兴”形成。

——摘编自李天石《张居正行政伦理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居正的治国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张居正的治国思想。
8 . 明朝嘉靖时期,实行“一条鞭法”,以银纳税。最开始在南直隶和江浙试行,较为顺利,而后在北方推广,却出现了官员和农民共同抵制的现象。能够保障此政策有效合理施行的方法是
A.建立统一的税收法律体系B.根据南北经济差异调整政策
C.派遣宦官镇压北方的官民D.宣传纲常名教加强思想教育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元代初年的钞法,有相当完整的制度,通行全国,信誉极好。然而,战争、赏赐和作佛事耗费巨大,每年收支亏短甚巨,中统钞价值逐渐下跌,物价上涨。1284年,忽必烈重用卢世荣着手“整治钞法”。把稳定币值和扩大财政收入、控制物价三者密切联系起来。主张“括铜铸至元钱,及制续券”以与纸币并行流通,恢复金银“听民间从便交易”。充分发挥常平仓制度的作用,多法管制物价,以谋币值的稳定。设立平准周急库。将平准库改为平准周急库,“轻其月息,以贷贫民,如此,则贷者众,而本且不失”。1285年四月因监察御史陈天祥上章弹劾被杀。

——摘编自李于、周社征《元代的理财家——卢世荣》


(1)根据材料,概括卢世荣“整治钞法”改革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卢世荣“整治钞法”的改革。
2021-11-0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名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一)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政府于1898年,以“农为本,以工商为用”,应“亟宜振兴”之由,在北京设立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性农业管理机构——农工商总局,又责令通商口岸及产茶省份各督抚,迅速筹议开办茶务学堂。户部批准茶商和商部部长盛宣怀减免茶税请求,规定茶税为值百抽五。在地方,湖广总督张之洞行文湖北产茶各州县,劝谕茶农讲求采制各法,“栽种必明化学,焙制又须机器”。在汉口创办两湖制茶公司,仿印度焙制之法,采用机器制茶。同时设学堂,立方言学、商务学两科,招收茶商子弟聪慧学生50名,“专习各国语言文字及讲求商务”,以振兴茶业训练人才。一些茶商主动引进机器制茶。福州茶商,到印度学习考察后,“效法西伦者”归用机器焙制,出口四万箱,获利甚厚。”汉口茶商也购置并试用了焙茶机器,效果不错,“即因雨沾淫之茶亦可制以出售,不特色、香、味并美。”

——摘自杨木庆、周晓光《十九世纪中国茶业改良与振兴思潮探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中国茶业改良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晚清茶业改良的措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