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6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所示是明太祖制造的“胡(丞相胡惟庸)蓝(立功众多的凉国公蓝玉)之狱”概况。

狱名祸首祸起年月被株连者被株连时间被杀者总人数
胡党之狱胡惟庸洪武十三年正月汪广洋洪武十二年十二月三万余人
陈宁、涂节等一万五千余人洪武十三年正月
李善长、陆仲亨、费聚、赵庸、陆聚、黄彬、胡美、郑遇春等洪武二十三年四月
叶升洪武二十五年八月
蓝党之狱蓝玉洪武二十六年二月张翼、陈恒、曹震、朱寿、何荣、詹微、傅友文等洪武二十六年二月一万五千余人
傅友德、王弼洪武二十七年十月
冯胜洪武二十八年二月

——摘编自王桐龄《中国史》(下册)


围绕材料中“胡蓝之狱"现象拟定-个相关的主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具体史实进行论证。(要求:主题明确,阐释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 . 在古代中国,“最大逆不道的事情莫过于违逆父母和不幸了。中国人这种敬老思想延伸到了对祖先的崇敬,当他们做错事时,他们会认为自己愧对祖先,使家族蒙羞。在他们看来,这比任何惩罚都要严重。”这种现象源于
A.宗法制度B.分封制度C.礼乐制度D.儒家思想
3 . 唐朝对地方实行巡按制度亦印“道察”制度,将全国分为十道(后增至十五道),每道设“巡察使”,以五品以下官员担任,须为“识治道通明无屈挠者”,两年—替换,主要职责是“察官人普恶”等。“道察”制度的实施
A.为政府选拔了大量的实用人才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导致唐后期形成藩镇割据局面D.杜绝了官员贪污腐败现象
4 . 周人认为姓是百世不变的,只有氏是可以变的,因为“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裂土封侯)而命之氏”。这反映出
A.同姓内部间的无序性B.姻亲联盟成为政治的首选
C.礼乐制度的深远影响D.分封制对姓氏文化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在商代,上至祭祀战争,下至生育、疾病.婚姻嫁娶、田猎、出行等等,商王都要占卜,询问上帝、先公.先王以及自然神只的意见,然后决定何去何从。这反映出商代
A.王权政治尚未形成B.“家天下”观念形成
C.神权色彩十分浓厚D.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目,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以上材料主要表明( )
A.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B.内阁对皇权存在-定制约
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D.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
2021-02-10更新 | 390次组卷 | 88卷引用:四川省眉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汉武帝时期,由尚书、中书、侍中等组成的“中朝”成为实际的决策机关,而以丞相为首的“外朝”官,逐渐成为执行政务的机关了。汉武帝之所以采用该制度是因为此制度有助于
A.控制地方B.终结相权C.恢复经济D.加强皇权
8 . 清朝时期,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了奏折制度。这种迅速、机密的联系方式
A.推动了民主政治发展B.完善了中枢机构
C.导致了军机处的废除D.提高了决策的效率
2021-02-09更新 | 199次组卷 | 18卷引用: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10 . 下面是某高一学生用列表法梳理知识时制作的表格,由上到下应依次填写的是
朝代主要措施
西汉设置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
元朝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对吐蕃进行管理
明朝设立等机构管理西藏军民事务
清朝在新疆设总领军政事务
A.西域都护府宣政院行都指挥使司伊犁将军
B.安西都护府宣政院驻藏大臣奴儿干都司
C.西域都护府宣政院驻藏大臣伊犁将军
D.北庭都护府宣政院行都指挥使司驻藏大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