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6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为不同历史人物对科举制的贡献。据此可知,科举制
人物贡献
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
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的人数
武则天增设殿试、武举
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并成为定制
A.扩大了官吏来源B.得到了不断完善
C.提升了人才素质D.解决了考试弊端
2021-02-07更新 | 418次组卷 | 2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观察下图,我们不能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A.分封诸侯有利于边疆地区开发B.黄河流域是当时最重要的文明区域
C.重要地区均被分封给同姓诸侯D.北京地区的开发最晚可追溯到西周
2021-02-07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盖天子、诸侯者,有土之君也。有土之君,不传子、不立嫡,则无以弭天下之争;卿、大夫、士者,图事之臣也,不任贤,无以治天下之事”。这表明殷周时期
A.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混乱现象B.家国同构的政治特色
C.尊卑有别、长幼有序的等级关系D.世袭和选贤同时并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如表所示内容当属我国古代
项目乡试会试殿试
参加者生员及监生举人贡士
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2021-02-06更新 | 101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存、共同发展的国家,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相互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始皇三十三年,“发诸尝逋(bi)亡人(逃离原户籍而出外游食之民)、赘婿、贾……以滴遣戍”,在直抵阴山的地方置“四十四县”,又派遣蒙恬率兵北逐戎狄。

——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汉元帝竞宁元年)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墙宇昭君赐单于。

——《资治通鉴.汉纪二十一》

材料二   (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饭、胡箜筷、胡笛、胡舞,京都贵成竟为之。

——《后汉书.五行志》

(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授,探其精奥。

——《魏书.高祖纪》

材料三   ……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西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辽史.百官志一》

材料四   清朝既继承了历代中原王朝的疆域,也继承了历史上周边民族活动的领地。清朝的所谓“开疆拓土”,就是国家对边疆地区实行行之有效的管辖,对边疆各民族直接进行行政管理。

——成崇德《论清朝疆域形成与历代疆域的关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秦汉时期在民族关系处理上采取的措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族交融过程中呈现的特点,并分析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契丹统治者采取的治国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采取该政策的原因。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清朝“对边疆各民族直接进行行政管理”的措施,并简析清朝“开疆拓土”的历史意义。
6 . 选官制度是保证封建制度的重要举措,历代统治者对选官制度都极为关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随着南北朝以来经济的发展,中小地主与富裕农民的数量日益增多,他们要求打破门阔士族的限制,在政治上得到发展。这一要求与隋朝打击豪强地主,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是相符合的。因此,魏晋以来为豪强地主所操纵的的选拔官僚的“九品中正制”,就在隋文帝时废除了。代之而起的是以考试选士的科举制度。自隋文帝罢九品中正制,始立科举,炀帝时设进士等科并命按十科举人,科举制度形成。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科举制度在宋代有了重大的发展,宋太祖确立殿试制度,加在省试之上,使科举取士变为解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使科举及第者直接成为“天子门生”,进一步摧毁考官和考生之间的座主、门生关系。针对唐科举门资取士的弊病,逐步取消资格限制,贯彻“取士不问家世”的原则。设置考试新章法,如考生搜身制、考官隔离制、试卷糊名、抄录制。科场文体从侧重“诗赋”代之以“经义”“策论”。

——摘编自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材料三   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地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品中正制”创立的朝代及选官标准的演变。据材料一,说明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科举制发展的表现。
(3)据材料三,说明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
2021-02-05更新 | 164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蓬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下表为有关夏朝工位继承情况的史籍记载,据此可以认定的结论是
《竹书纪年》益即位后,启杀益而夺得君位。
《中国历代帝工》益继位后,有些部族并没有臣服益,而拥护启,并对益的部族展开战争,最后启胜而夺得权位。
《上古时代》白寿彝禹死后,本应由伯益做部落联盟的首领,可是由于夏部落的强大,他们借助禹的余威,共推禹子启为王。
A.伯益的权位最终被夏启所取代B.部分部族发动战争导致启夺得权位
C.启取代益源于其贤能品德和民意D.民主传统是启和益发生争斗的原因
2021-02-05更新 | 407次组卷 | 24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得主屠呦呦是宁波人,其家谱《雨上屠氏家谱》在宁波天一阁博物馆珍藏,到目前为止,在天一阁珍藏的新老家谱有600多种。下列制度中,与国人重视修订族谱现象相关的是
A.世袭制B.分封制C.宗法制D.九品中正制
9 . 在《唐书》所记载的830名进士的比例为:士族子弟占71%,寒素子弟占16%,小姓子弟13%。由此可见,唐朝的科举制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B.仍是九品中正制的翻版
C.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D.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秦朝国内形势基本稳定后,秦军继续向周边的匈奴、越族地区用兵,并迁徙了大量华夏族平民到新占领地,许多移民在当地扎根落户。这一举措产生的深远历史影响是
A.推动了边疆开发和民族交融B.导致了秦朝社会矛盾的严重激化
C.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D.促进了秦朝中央集权国家的创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