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7 道试题
1 . 梁启超在《中国史界革命案》中说:“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下列制度中关系最密切的是
A.宗法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
2019-05-22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山东省滨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2 . “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这说明西周宗法制度确立的主要目的是
A.区别大宗小宗
B.稳定统治秩序
C.规定嫡长子为世子
D.削弱庶子政治权力
2019-05-14更新 | 227次组卷 | 24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四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模拟题 高一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礼记·大学》记载:“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简而言之,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君父同伦”。由此可知
A.家庭与国家在组织结构上具有共性
B.分封制是家国同构产生的制度根源
C.血缘纽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基础
D.国人追求社会的稳定和家族的和睦
5 . 在谈到我国古代农民心中的理想社会的时候,有学者认为,农民心中的最理想的国家形态其实是“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他们喜欢把官吏称为“父母官”,他们心目中的皇帝应当是“爱民如子”的慈父。这主要体现了传统中国
A.家国同构观念
B.宗法血缘关系
C.中央集权意识
D.安土重迁理念
6 . “宗法分封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各级贵族的嫡长子是第一合法继承人。宗法分封在所有的等级中也只确保嫡长子的权益”,这容易导致
A.诸子争权祸乱四起
B.礼乐征伐自长子出
C.立大宗以长不以贵
D.宗主权能容易脱节
2019-05-07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新唐书》记载:“后(武则天)欲以武三思为太子……二人(秋仁杰与王方庆)同辞对曰:……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拊(新死者附祭于先祖)姑。后感悟,即日遣徐彦伯迎庐陵王于房州。”由此看出,促使武则天“感悟”的主要因素是
A.宗法制
B.等级制
C.分封制
D.君主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8 . 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宗法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
2019-01-30更新 | 332次组卷 | 73卷引用:2012-201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鱼台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9 . 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当时分封制实施的基础,也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这表现在
A.重视法制与规则意识
B.家族中的“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
C.婚姻中的“门当户对”
D.注重个体自主意识与平等权利
10 . “我们民族由于有了严密的继承制度,从而避免了内部的争斗和战争。一些游牧民族本来很强盛,但往往在关键的时候闹分裂。父亲死后,他的两个儿子或者三个儿子抢父亲位子。”材料评论的是
A.世袭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礼乐制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