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7 道试题
1 . 春秋战国时期,世族为管理封邑更倾向于启用比较有才能的"士",不问其出身,而"士"为了在社会上立足也积极寻求入仕机会。这一现象实质上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A.贵族权力的强化B.人才流动的频繁
C.官僚政治的确立D.宗法秩序的松动
2021-05-09更新 | 1603次组卷 | 23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 . 据史料记载,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表明
A.先代贵族被排除在统治阶级之外B.垂直的地方管理体系初步建立
C.血缘关系对国家的政治影响深远D.周初分封的对象相对比较单一
3 .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不再完全听命于周天子。但是此时出现的霸主却多采用“尊王”的战略维护自己的“国际”地位,并使本国的对外政策合法化。这一现象(     )
A.表明宗法制仍有重大的影响B.说明周王依然有至尊权威
C.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加快了周王室的灭亡进程
5 . 如图为“西周宗法制构成图”,它体现的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是

①权力高度集中   ②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③严格的等级差别   ④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6 . 《春秋左传》中有如下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这说明在当时
A.宗法关系趋向于瓦解B.王位继承有内在规则
C.选官制度越来越完善D.贤德是择君首要依据
7 . 《公羊传》中对“莒人灭鄫”的解释是:春秋时,鄫国国君立其外孙为继承人,其外孙是莒国国君之子,《春秋》遂书“莒人灭鄫”。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王位继承制度混乱B.春秋笔法秉笔直书
C.宗法观念根深蒂固D.开辟外戚干政先例
2020-11-27更新 | 161次组卷 | 23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1月定时训练(期中)历史试题
8 . 在“家国一体”的古代社会中,中华民族就已形成了重血缘、重亲情的观念。这种观念的制度源头是
A.禅让制B.宗法制C.郡县制D.君主制
2020-11-20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
9 . 西周时,各国视江南为蛮荒之地。至春秋,《左传》载,吴人自称属于“周室”,并在姬姓中“居长”;《国语》提到,吴王视夷狄为外人,自认为是华夏成员。据此可知春秋时期
A.吴国贵族具有周室血统B.南方逐步认同中原文化
C.宗法分封制度广泛推行D.周王天下共主地位加强
10 . 《史记》载:“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畔周,公乃摄行政当国。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畔周。周公奉成王命,伐诛武庚﹑管叔,放蔡叔。”叛乱平定后,为防止再次发生类似事件,周公采取的做法是
A.根据血缘亲疏大举分封B.建立新的权力继承方式
C.以儒家思想为礼乐准则D.通过朝贡实现高度集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