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如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重要政治人物主张或举措简表(部分),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政治人物辅佐的主张或举措诸侯国
子产郑国作封洫、铸刑书、择能吏、立谤政
李悝魏国尽地力、食有功、禄有劳、赏有能
吴起楚国封君子孙“三世面收爵禄",罢无能、废无庸,捕不急之官
商鞅秦国行县制、奖励耕战、废除世卿世禄制
A.思想领域的融合趋向凸显B.国家统一已经是大势所趋
C.治民权和土地所有权分离D.社会阶层流动性渐趋增强
2 . 如图是某学者描绘的诸子百家关系示意图,他意在说明
A.儒家居各家中心的地位B.法家成为各家思想归宿
C.诸子思想的传承与联系D.荀子集儒家思想之大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当代哲学泰斗冯友兰认为:“在中国哲学史各时期中,哲学家派别之众,其所讨论问题之多,范围之广,及其研究兴趣之浓厚,气象之蓬勃,皆以子学时代为第一。”结合所学,“子学时代”哲学繁盛的原因是
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
B.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
C.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变革
D.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
2019-09-29更新 | 322次组卷 | 27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扬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①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形成
②使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成为主流思想
③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④“学在民间”逐步取代了“学在官府”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018-12-01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扬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必修)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2018-06-09更新 | 9408次组卷 | 138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邗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选修)试题(新疆班)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历史由分裂走向统一,针对社会的急剧变化,各学派热烈争辩,著书立说,阐述各自的思想和政治主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材料二  邓小平从世界经济多极化的格局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出发,提出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梯度的开放政策和对外资的优惠政策,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这样多层次的梯度推进,……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陈钺、汤秀莲《邓小平的对外开放理论:富民强国之路》


材料三  从1978 年算起……,我国曾有过两次思想大解放,(一)1978 年,一篇署名文章打破“两个凡是”神话,拉开了第一次思想大解放的序幕。(二)1992 年,邓小平南巡谈话触动姓“社”姓“资”,导致了第二次思想大解放潮流的形成。

——节选于《改革开放30 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历史地位。
(2)根据材料二概括邓小平对外开放的思路,并指出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次思想大解放的不同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杂家“兼儒、墨,合名、法……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杂家的这一特点反映出战国时期
A.儒墨学说成为主流思想
B.各学派思想的分歧消失
C.百家争鸣局面基本结束
D.诸子百家思想趋向融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