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王阳明认为,“良知”包括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有别等伦理,亦包括人们的恻隐之心、是非之心等道德观念,据此可知,王阳明的“良知”论
A.已经成为官方哲学
B.有助于提升人伦道德
C.融合了佛道等理论
D.属于唯心主义世界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朱子语类》记载:“当时只有蜀先主可与有为耳。曹操自是贼,既不可从……只有先主名分正,故(诸葛亮)只得从之。”朱熹对待曹操态度的依据是
A.“曹操窃国,名分不正”
B.“存天理,灭人欲”
C.曹操确有历史功绩
D.违背了“性善论”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罗素在其所著《中国之问题》一书中,论中国传统文化特点有三:文字以符号构成,不用字母拼音;(二)以孔子伦理为准则而无宗教;治国者为由考试而起之士人,非世袭之贵族。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


根据材料,结合中国古代、近代的相关知识,围绕“传统文化与国家治理”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当读到:条件一: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不断探究成为时尚。条件二:学堂上老师领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由此判断得出正确答案是
A.“百家争鸣”时儒学广泛传播B.西汉对儒学加以推广,并成为文化的主旋律
C.宋明理学对儒学发展D.明末清初思想活跃的局面出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宋人陆九渊说:“东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西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千百世之上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千百年之下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由此可推知苏格拉底和孔子、朱熹、王阳明思想的相通之处在于探讨(       
A.人类的普遍道德标准问题
B.抽象意义上的哲学理论问题
C.治理国家的基本方法问题
D.对宇宙人生的终极关怀问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