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此诗阐释的观点应属于
A.朱熹B.陆九渊C.王阳明D.李贽
2019-12-11更新 | 93次组卷 | 17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颜渊》

材料二   夫仁义礼知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国家将有失道之政,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万物皆有此理,理旨同出一源。……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

——《朱子语类》卷18

材料四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王阳明《王文成公全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关于道德规范的核心思想。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提出道德准则的出发点。
(2)材料三中,朱熹对道德规范提出了什么新的见解?分析其产生的历史影响。
(3)据材料四概括“良知”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提出的“致良知”的方法。
2019-11-21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宋代时,张载力主恢复三代政治,尤以井田、封建和制度复古为主要手段;朱熹在奏仪中经常提及要“变科举、均田产、振纲纪、罢和议”。宋代知识分子的这些主张
A.力图弘扬儒学强化伦理的传统
B.成为解决时代弊政的有力武器
C.深化了民本思想中的平等观念
D.对君主权力的合法性提出挑战
4 . “宋朝的儒家学者从佛教中汲取了大量的灵感。……他们的思想既反映了佛教的影响也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价值观念……。”在此基础上,宋代儒学发展呈现出的新特征有
①出现了哲理化和思辨化的成分
②强调理是世界的本原
③逐渐使佛、道精神消失
④强化“君权神授”的观念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唐朝禅宗大师慧能的佛偈,其修炼的意境与下列哪种哲学相吻合
A.老庄哲学
B.陆王心学
C.程朱理学
D.孔孟之学
2019-03-18更新 | 132次组卷 | 3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其所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
A.“理”是世界构成的本原
B.“理”在社会实践中就是三纲五常
C.“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D.三纲五常是先天存在的衡量标准
2019-03-03更新 | 202次组卷 | 23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长乐中学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二暑假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物本源出发D.从人的本性出发
2019-01-30更新 | 738次组卷 | 107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四川省阆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朱熹认为“中和在我,天人无间,而天地之所以位,万物之所以育,其不外是矣”。下列与朱熹“中和在我,天人无间”思想相似的是
A.天人合一
B.制天命而用之
C.君权神授
D.致良知
9 . 有学者称王阳明为“中国的马丁·路德”,他认为,王阳明心学对朱子理学的改造与西方马丁·路德对基督教神学的改造具有同等的价值与地位。这主要是因为两人
A.都打破了正统思想的权威
B.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C.都反对教权对人们的束缚
D.都重视个人的主体作用
2018-11-06更新 | 248次组卷 | 25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长乐中学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二暑假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卞孝萱《韩愈评传》

材料二   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学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

——张海鹏《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理教,即生活状态,封建时代之孔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封建时代之道德、理教、生活状态、政治,所心营目注,其范围不越少数君主贵族之权力与名誉,于多数国民之幸福无与焉。何以明之?儒家之言,社会道德与生活,莫大于礼;古代政治莫重于刑。

——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在内容上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有所发展。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关于儒学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的目的。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陈独秀批判儒学思想的着眼点及背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