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著名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之“新”,不在“民主”与“科学”,而在个人主义。对此正确的理解应是新文化运动
A.促进了思想与个人的解放B.民主与科学的内容已缺乏新意
C.对广大民众的影响较小D.阵营内部存在分歧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约翰弥尔“实利主义”唱道于英,孔特之“实验哲学,唱道于法,欧洲社会之制度,人心之思想,为之一变。最近德意志科学大兴,物质文明,造乎其极;制度人心,为之再变。举凡政治之所营,教育之所期,文学技术之所风尚,万马奔驰,无不齐集于厚生利用之一途。一切虚文空想之无裨于现实生活者,吐弃殆尽。失利用厚生,崇实际而薄虚玄,本吾国初民之俗;而今日之社会制度,人心思想,悉自周、汉两代而来,——周礼崇尚虚文,汉则罢黜百家而尊儒重道。——名教之所昭垂,人心之所祈向,无一不与社会现实生活背道而驰。倘不改弦而更张之,则国力莫由昭苏,社会永无宁日。
——节选自陈独秀《敬告青年》
材料二          1922年罗素出版了《中国问题》一书,阐述了他对中国文化的看法。他一反当时西方人把中国视为“东亚病夫”的藐视立场,对中国文化大加赞赏,他说:“要判断一个社会的优劣,我们必须不仅仅考虑这个社会内部有多少善与恶,也要看它在促使别的社会产生善与恶方面起何作用,还要看这个社会享有的善较之于他处的恶而言有多少。如此说来,中国要胜于我们英国。”……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致命弱点是缺乏科学。中国的艺术、文学、风俗习惯绝不亚于欧洲人。”
——《罗素眼中的中国人和中国文化》
(1)根据材料一,概述陈独秀对中西文化的认识,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2)依据材料二,回答罗素对中国文化大加赞赏的原因。他对中国文化弱点的认识你是否同意,说出你的理由。
3 . 1918年,胡适在文章中指出:“我们所提倡的文学革命,只是要替中国创造一种国语的文学。……国语没有文学,便没有生命,便没有价值,便不能成立。”由此可见,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
A.根本目的在于彰显文学的价值
B.被赋予了民族主义的使命
C.把斗争矛头直指外国文化侵略
D.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有学者认为:北洋政府时期的社会心态主要有“接受”“回归”和“再选择”三种主流表现。“接受心态”使中国社会走出封建专制阴影的笼罩,朝着资本主义道路迈进。据此可知,“接受”主要是
A.接受“民本”等传统文化观念,扫除封建专制的阴影
B.引进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基础
C.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
D.利用启蒙思想的社会方案,推动民主共和制度的真正实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笑林广记》记载古代一则笑话:有个官员到乡下去,问一个老农说:“近年来黎庶如何?”老农答道:“今年梨树挺好,只是虫吃了些。”旨在解决这一问题的主张是
A.康有为的政治改良B.孙中山的社会革命C.陈独秀的文学革命D.毛泽东的土地革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产生于清末的新知识分子群也是如此,他们不是其他哪一个阶级经济利益的代表,而是民族精神和社会良心的承载者。以他们为社会基础的民主革命派发起和领导辛亥革命,不是受到哪个阶级的利益驱使,而是为了救国救民,为了使中国摆脱民族危机和社会苦难……”材料主要强调了“新知识分子”
A.作为一个群体形成于清末B.承载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和民族精神
C.作为独立的社会阶层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D.成为推翻清政府的主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无论有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者,虽彼此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展。”此材料反映的办学思想                                                                                             
A.出自北大校长陈独秀的主张B.助长了高等学府自由散漫的风气
C.培养造就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青年D.促使新文化运动兴起
2016-11-18更新 | 8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河北保定市高三年级高考模拟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10 . 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2016-11-18更新 | 944次组卷 | 69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博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