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李大钊指出:“二千余年……所谓纲常、所谓名教、所谓道德、所谓礼义,哪一样不是损卑下以奉尊长?哪一样不是牺牲被治者的个性以事治者?哪一样不是本着大家族制下子弟对于亲长的精神?”下列主张与上述思想内涵最为一致的是
A.“中体西用”
B.“打倒孔家店”
C.民主共和
D.马克思主义
2 . 下列文献中,把救国救民同中国国情相结合.代表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历史发展方向的是
A.
B.
C.
D.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18年,《新青年》第4卷第6号出版了《易卜生专号》,这部剧主要讲述主人公娜拉从信赖丈夫到与丈夫决裂,终于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最后离家出走的自我觉醒过程。这表明,新文化运动
A.提倡民主科学
B.提倡新道德
C.提倡新文学
D.传播马克思主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近代某学者在文章中说:“儒者三纲之说,为吾伦理政治之大原……三纲之根本义,阶级制度是也。所谓名教,所谓礼教,皆以拥护此别尊卑明贵贱制度者也。近世西洋之道德政治,乃以自由平等独立之说为大原,与阶级制度极端相反。此东西文明之一大分水岭也。”根据上述言论判断,该学者可能与哪场运动有关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实业救国运动
D.新文化运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盖共和立宪制,以独立、平等、自由为原则,与纲常阶级制为绝对不可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上述言论最有可能出自于(  )
A.林则徐B.曾国藩C.康有为D.陈独秀
2017-10-3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定州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中间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梦想有一种全面的西方式的现代化等。其中“全面的西方式的现代化”的实践活动主要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8 .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外国传教士、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无政府主义者都在积极宣传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包括马克思主义。这种现象的出现表明
A.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国情
B.先进知识分子的作用巨大
C.他们信仰马克思主义理论
D.中国亟需改造社会的药方

9 . 古今中外,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地追求政治进步,寻求更好的政治制度,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

材料二:窃以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正多。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说也。此不攻破,吾国之政治,法律,社会道德,俱无由出黑暗而入光明。

——陈独秀在1917年1月1日写的《答吴又陵(孔教)》

(1)据材料一,回答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中,代表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思想各举上一例?概括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在“改变中国”中的作用。

(2)在古代,历代不少统治者把儒学这个工具用得很成功很到位;到了近代社会,被称为“万世师表”的孔子,是有人爱来有人恨,有人抬来有人砸!抬孔砸孔的事件有哪些?其意图分别是什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12年10月康有为等在上海成立“孔教会”,宣扬“欲不亡中国乎,必至诚至尊孔子为教主始也”。1914年9月袁世凯颁布《祭孔告令》,同年教育部也命令恢复读经、祭孔。这说明
A.文化教育事业兴盛发展B.儒家思想文化得到弘扬
C.新文化运动是历史必然D.政府大力倡导传统文化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