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20年,陈独秀认为:“上海社会若不用猛力来改造一下……什么爱国、共和、解放、新思潮、新文化等一切新流行的名词,一到上海便仅仅做了香烟公司、药房、书贾、彩票行的利器。”这说明
A.民族资本主义与新文化运动相互促进B.近代社会发展要以彻底的思想改造为前提
C.新文化运动在上海并未引起充分关注D.推翻资本主义专政是中国革命的重要任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作为流产了的共和悲剧的见证人,新文化自由主义者们被迫相信,即使最精心设计和最进步的制度,也只是纸上的计划,不能达成必须的改革目标。”为此“他们”
A.主张建立西方民主制度
B.力图从思想上改造国民
C.极力将中西方文化融合
D.提出了人民民主新体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时,其治校理念之一是“大学不仅要致力于介绍西方文明,还要创造新的中国文化,不但要保存国粹,还要用科学的方法对之重估”。可见蔡元培
A.强调学术自由
B.提倡学贯中西
C.注重学习借鉴
D.重视自然科学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近代有学者认为,“若尽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字,则都下引车卖浆之徒,所操之语,按之皆有文法……凡京津之稗贩,均可用为教授矣”。这一言论意在
A.推广民间俚语
B.提倡文言文复兴
C.否定外来文化
D.抵制白话文运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这是对近代中国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评述
A.维新变法运动B.洋务运动C.新文化运动D.“文化大革命”运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胡适在1919年发表的《“新思潮”的意义》中说:“……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故胡适倡导“整理国故”运动。这表明胡适
A.对传统思想文化完全否定B.与新文化运动的宗旨背道而驰
C.反对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D.力图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8 . 政治文明的演变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洪武十五年(1382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以辅导太子。秩皆正五品。(内阁)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而已。

——《明史》


(1)根据材料一说出明朝内阁制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有何特点?
材料二 近110年时间里,……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报告从七个方面阐述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包括: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中国新闻网


(2)依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的主要原因。近代前期,我国民族资产阶级为建立民主政治进行了哪些斗争和探索?
材料三 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中的文章说:“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不是抽象的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中国新闻网


(3)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建立了哪些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政府在重建与完善民主政治方面又做了哪些努力?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明代,出现了许多新的名词,反映了飞速发展与变化的社会生活。明代俗谚道:苏州样,广州匠。明代广东人颇为崇尚“奇器”,而番舶贸易的存在及其发展,使广州人可以充分享用来自东、西洋的金银之器。广州所造锡器,号称天下最良;广州佛山镇所产的铁锅,更是行销天下。所谓“苏州样”,即“苏意”,就是苏州已经成为领导天下时尚之都。凡衣服式样,新鲜、离奇,一概称之为“苏样”;见到别的稀奇鲜见的事物,也成为“苏意”。“时玩”则是明代出现的新词,宣德铜器、成化窑器,都是明代的时玩。时玩之风,滥觞于江南的好事缙绅,最后经徽州那些巨商大贾推波助澜,遂成全社会风气。同时,沈周、唐寅之画,文徵明、祝允明之书法,无不成为人们收藏的抢手的“时玩”。“杭州风”一词,也是明代各地相当流行的新词。这缘于杭州人喜欢掺假,如酒掺灰、鸡塞沙、鹅、羊吹气,鱼、肉注水,织作刷油粉,外面漂漂亮亮,里头却是空心甚至腐败。明代中期后,随着生产力发展、商业繁荣之后,也有一个从温饱向奢华的过渡。所谓“新开门七件事”:诙谐、听曲、游玩、博弈、买春、收藏、花虫鱼鸟。其中既有大众百姓逗闷的乐子,也有文人士大夫打发闲暇的雅趣。即生活的享乐化与艺术化。

——摘编自陈宝良《明代社会生活史》

材料二   中国文字,论其字形,则非拼音而为象形之末流,不便于识,不便于写;论其字义,则意义含糊,文法极不精密;论其在今日学问上之应用,则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论其过去之历史,则千分之九百九十九为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记号。此种文字,断断不能适用于二十世纪之新时代……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中国文字,迟早必废。而循之进化公例恐终无可逃。

——摘编自陈独秀、钱玄同言论《新青年》(1918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代新名词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钱玄同、陈独秀的主张,并简要予以评析。(提示:评析=观点合理性及影响+观点局限性及影响+观点产生的原因)
10 . 有文章认为“近代中国人一开始接受西学就呈现出两种不同的主题、目标和需求:其一是国家的目标,其二是思想文化的目标。前者表现为对富强的追求,后者表现为对公理的追求;前者的目标是船坚炮利、国强民富,后者的目标是民主、自由和人权”。下列各项与此论断对应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
C.洋务运动、清末新政D.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