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以下图片听示书籍体现了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下列选项与书籍反映的思想内容相对应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君主立宪制民主与科学
B.师夷长技以制夷民主与科学君主立宪制
C.民主与科学师夷长技以制夷君主立宪制
D.君主立宪制师夷长技以制夷民主与科学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国学”的观念,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末,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

阶段时间内涵
第一阶段晚清到辛亥革命国学代表一个国家的文化和语言,其出发点是本于爱国主义的立场、着眼于政治的救亡。
第二阶段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人们关注的不是把国学作为国家兴亡的文化基础,反而是从文化的角度,批判原有文化,引进西方文化价值来发展现代中国的文化。
第三阶段20世纪20年代人们对国学的关注,既不是强调政治,也不是突出文化,而是注重如何发展学术研究。

——据陈来《近代“国学”观念的发生与演变》整理


从材料中提取一到两个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近代中国的相关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1917年,高一涵先生认为“往岁之革命为形式,今岁之革命在精神。政治制度之革命,国人已明知而实行之矣;惟政治精神与教育主义之革命,国人犹未能实行。”他的认识
A.揭示了思想解放的重要性
B.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C.成为知识分子的思想共识
D.探索了新民主主义道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00年“庚子赔款”之后,举国上下形成了一股负笈留洋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潮流。但到1910年前后,已经开始有一批在海外的留学生主动弃理从文,从科学主义走向了人文主义,如周作人从土木工程转为希腊语,鲁迅、郭沫若则直接放弃了在日本学医的机会。这一现象
A.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B.表明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民众的思想
C.反映开启民智和唤醒民众成为潮流
D.说明实业救国思潮遭到国人的摒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1942年3月30日,毛泽东在《如何学习中共党史》讲话中说:“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这一评价应主要基于陈独秀
A.引领思想启蒙运动B.创办《青年杂志》
C.发动学生运动D.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2019-01-30更新 | 178次组卷 | 16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中外教育史表明,教育内容变革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题。
材料一 清代书院(有别于官学的另一种教育系统)的课程设置与地方官学、国子监的课程设置相近,以四书五经为主。
19世纪60年代起,我国出现一批新式学堂,开设了外语翻译、轮船驾驶、天文、测算、军械、行军布阵等课程。
(1)洋务运动时期的新式学堂有什么特点?
材料二 1912年1月蔡元培出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主持制定“壬子癸丑学制”,实行废除读经等改革措施。
袁世凯上台以后,规定“各学校均应崇奉古圣贤,以为师法”,“中小学均加读经一科”。
(2)蔡元培和袁世凯对于读经的做法,其各自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 1917年北京大学开始改革时,陈独秀刚满38岁,胡适26岁,钱玄同30岁,刘半农 28岁,鲁迅 36岁,李李大钊29岁,蔡元培 41岁。同年,林料已经 65岁,严复已经 63岁,辜鸿铭60岁,段祺瑞53岁。北大的新旧之争就不奇怪了。
(3)根据材料概括当时北大教员构成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因。
材料四 明治以来,日本建立了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制度。1872年明治政府即引进西方
近代国民教育机制,提出“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的目标,首次建立了义务教育制度。1900年开始实行小学免费义务教育制度,1907年就学率达到了惊人的99%!小学之上,有男女分校的5年制中学和初等技术学校,然后是专门为男学生设的3年制高中和3年或4年制大学。改革教学内容,使自然科学占教学内容的一半左右。
(4)根据材料说明明治维新以来日本教育改革的特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019-01-30更新 | 3588次组卷 | 132卷引用:2014-2015学年广东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8 . 近代中国在不同时期学习西方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五四运动之前大致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三个层面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缘于(     
A.对西学认知的程度B.社会变革进程的需求
C.政府推行西学的力度D.传统文化势力的强弱
2019-01-30更新 | 2180次组卷 | 48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新青年》创刊时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仍然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
A.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C.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
2019-01-30更新 | 1389次组卷 | 53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康有为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思想家却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对封建统治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资产阶级思想逐步成熟与完善。上述变化的根源在于
A.民族矛盾不断激化
B.封建制度已被推翻
C.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D.资产阶级自身力量的发展壮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