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为五四运动后,中国学术界两位学者对中西方文化的深入反思。   

代表人物思想主张
胡适1923年,提出中国还不曾受到科学的赐福,因此不必菲薄科学。
1929年在《中国今日的文化冲突》中把“全盘西化”的提法修正为“充分世界化”,认为肯往前看的人应该虚心接受这个科学工艺的世界文化和它背后的精神文明,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自由接触,借西方文化的朝气锐气来打掉一点我们的老文化的惰气和暮气。
李大钊认为东方文明是“静”的文明,西方文明是“动”的文明,两种文明虽性质不同,但具有互补性,主张融会、调和西方文化,再根据中国“实境”吸收俄国十月革命的“第三种新文明”,强调正确认识国情,要在运用中加以发展。

材料二   浮田和民(18591946)在《史学通论》中指出:亚细亚者,文明起源之地也;欧罗巴者,文明之发达地也。欧美之文明,实渊源于罗马;罗马之文明,渊源于希腊;希腊之文明,实渊源于亚细亚(含埃及)。近世欧洲文明之起源,为第十四世纪所行之罗盘针及火器之用法,并十五世纪前半期之印行术,而此三大发明,非欧人自为。苟无亚,何有欧?今欧人忘却亚人之恩,而反讪谤亚人……此言也,无理甚矣。

——摘编自尚小明《论浮田和民《史学通论》与梁启超新史学思想的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位学者对待中西方文化的异同,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浮田和民观点的理解。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22年上海《申报》创刊50周年,报馆借机延请各界名人对最近50年世界及中国的变化进行一次总结,梁启超应邀撰写了《五十年来中国进化概论》的文章。

梁启超把近五十年的中国人的进步历史分为三期∶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从鸦片战争后渐渐发动,到同治年间借了外国兵来平内乱,于是曾国藩、李鸿章一班人,很觉得外国的船坚炮利,确是我们所不及,对于这方面的事项,觉得有舍己从人的必要,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所经过时间,比较的很长——从甲午战役起到民国六七年间止。约二十年的中间,政治界虽变迁很大,思想界只能算同一个色彩。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恰值欧洲大战告终,全世界思潮都添许多活气,新近回国的留学生,又很出了几位人物,鼓起勇气做全部解放的运动。


(1)按照梁启超对“中国向西方学习”过程的分期,请你列举“第一期”“第二期”与“第三期”的主要思潮。
(2)请提炼一个主题或一个关键词概括材料中五十年中国社会的重大变化,并结合史实加以阐释。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近代史有副对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这副对联反映了(  )
A.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B.社会转型中的辛亥革命
C.北洋军阀割据的黑暗统治D.儒学复兴运动遭遇挫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不同视野下的孔子形象

人物/派别主张
康有为(19世纪末)把孔子塑造为“神明圣王,改制教主”
袁世凯(1913年)发布《尊孔祀孔令》,声称“欲遏横流,在循正轨,总期宗仰时圣道不虚行,以正人心,以立民极。”
李大钊(1916年)“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
蒋介石(20世纪30年代)宣扬“孔子—孙中山”道统论,竭力把三民主义儒学化,宣称“我们要恢复民族精神,要中国的国家民族复兴,就先要恢复中国固有的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民族道德。
“四人帮”在全国掀起了“批林批孔运动”。他们肆意歪曲史料,丑化孔子形象,辱骂孔子是“开历史倒车的复辟狂”。
习近平(2014年)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摘编自张瑞瑞《孔子形象变迁的百年回眸》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主题并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严谨,表述通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20年的《新青年》(劳动节纪念号)刊登了陈独秀撰写的《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一文。文中写道:女工每天工作12小时,每月工资约8元,在上海的生活程度,不至冻饿而死罢了,工人剩余工值都被资本家一股东用红利的名义抢夺去了,工人照例得不到分毫他提出“赶快实行八时制,为穷苦的工人谋点教育”。要“由个人的工业主义进步到社会的工业主义”,提倡工人入股私有企业的制度。下列选项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该文宣传了马克思的利余价值学说;②“社会的工业主义”指工业产权的社会公有
③陈独秀没有完全排斥私有经济:④反映人们普遍要求建立“劳工社会”的呼声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胡适说:“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他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那个名词就是‘科学’……直到民国八九年间梁启超先生发表他的《欧游心影录》,科学方才在中国文字里正式受了‘破产’的宣告。”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新文化运动传播的科学与理性主义宣告破产
B.梁启超受到一战后反现代化思潮的影响
C.梁启超反对新文化运动
D.胡适认可梁启超的观点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7 . 新文化运动时期,一批激进的知识分子发起思想革命,打出的旗号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C.“德先生”与“赛先生”
D.“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郭沫若《反正前后》一文中指出,(1910年前)中国的不富不强就因为清政府存在,只要把清政府一推翻了,中国便立地可以由第四等的弱国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一等的国家。这是支配着当时青年脑中的最有力的中心思想。这最有可能说明
A.中国落后的最大阻碍是专制统治
B.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的紧迫性
C.列强的侵略造成中国落后
D.当时青年对中国认识不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14年6月,北洋政府发布指令,要求京城内外各中小学校修身及国文教科书采取经训,“务以孔子之言为指归。”这一现象
A.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B.反映了民国初期中央重视保存传统文化
C.说明了儒学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D.引发了中国文化如何转型的激烈争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19年,李大钊和胡适进行了问题与主义之争,李大钊认为应该用一个主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胡适主张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这表明
A.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
B.新文化运动的失败
C.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D.新文化运动阵营的分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