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1 . 某历史学家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开始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对此分析不正确地是
A.洋务运动属于“第一次反思”范畴
B.第一次反思基本没到触碰到西方的思想文化层面
C.“第二次反思”较“第一次反思”更加深入
D.两次反思均未能促进中国近代化进程
2017-12-15更新 | 50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陈独秀在《警告青年》一文中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这里的“两位先生”指的是
A.选举权与参政权
B.白话文与新道德
C.民权与平等
D.民主与科学
3 . 中国的京剧始于18世纪末,外国话剧公元前好几百年那会儿就有了,但新文化运动时期仍然把京剧称为旧戏,把话剧称为新戏。这主要是
出于反封建专制的需要                       有利于传播西方的各种观念
京剧只为帝王将相服务                       对中西文化认同存在绝对化倾向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在中国近代的某个时期,激进的知识分子及青年学生认为,拯救中国之道在于全面否定传统。为此,他们提倡。
A.“中体西用"B.“师夷长技以制夷”
C.“民主和科学"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有人认为:“汲取欧洲文明,必须……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和这一主张基本一致的是
A.新文化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
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新青年》最初连赠送交换在内,每期只印1000本,发行6号之后,就停刊了半年。对此,陈独秀指出:“本志出版半载,持论多与时俗相左,然亦罕受驳论,此本志之不幸,亦社会之不幸。”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
A.思想禁锢,万马齐喑
B.思想争鸣,兼容并包
C.西方文化已被广泛接受
D.启蒙报刊兴盛,竞争激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17年4月,李大钊在《动的生活与静的生活》中指出,当今不是西洋“动”的文明依靠中国“静”的文明以济穷救弊,而是要“竭力以受西洋文明之特长,以济吾静止文明之穷”。这表明李大钊
A.主张中西文明应相互借鉴
B.主张西洋文明与中国文明平等结合
C.全盘否定中国古代的“静”文明
D.主张以西洋文明推动中国文明进步
2017-08-22更新 | 259次组卷 | 15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家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盖共和立宪制,以独立、平等、自由为原则,与纲常阶级制为绝对不可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上述言论最有可能出自于
A.林则徐B.曾国藩C.康有为D.陈独秀
10 . 经济的异变与政治的异动都会引发社会思想的变化。明末清初的新儒学与民国初年的新文化运动都属于这种思想变化。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
A.都体现了新的社会阶层的诉求和对传统思想的批判B.都促进了思想解放,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于发展
C.都崇尚贤人治国的开明君主统治模式D.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利益诉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